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46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对“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两章的总复习,应根据学生平时掌握知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由于各校教与学的情况千差万别,复习的内容和方法也不会完全一样。这里只能一般性地提点粗浅的参考意见。第九章内分泌系统本章内容具体,数量不多,内容也不难理解。主要应进行些归纳工作。 (一) 本章重点内容 1.内分泌腺、激素、体液调节的概念。 2.甲状腺素、胰岛素、生长素、促甲状腺素等激素的作用,及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902.
由于线粒体能敏感地感受机体内氧浓度的变化,缺氧时会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传递链的正常功能,抑制ATP生成,产生大量活性氧(ROS)。ROS蓄积导致氧化损伤细胞内脂质、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线粒体肿胀,通透性转换孔开放,释放细胞色素C等促凋亡因子,最终严重影响细胞的存活。因此这些功能异常或受损线粒体是缺氧应激状态下细胞是否存活的危险因素,及时清除这些线粒体,对维持线粒体质量、数量及细胞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自噬是近年来发现的细胞适应缺氧的一种防御性代谢过程,它通过自噬途径选择性清除损伤、衰老和过量产生ROS的线粒体,促进线粒体更新和循环利用,确保细胞内线粒体功能稳定,保护缺氧应激下细胞的正常生长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缺氧条件下发生过程、参与相关蛋白及调节机制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03.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糖尿病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按照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中位数,分为正常组(胱抑素C水平1.65mg/L)和升高组(胱抑素C水平1.65mg/L)。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出左室质量指数。对两组的这些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升高组的胱抑素C、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和脑钠肽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和脑钠肽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和脑钠肽等是胱抑素C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衡量糖尿病患者心室重构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04.
以15℃为胁迫温度,以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根长度、相对鲜重、相对干重为评价指标,对65份黄瓜核心种质进行芽期低温耐受性鉴定评价,结果显示,参试材料的6项指标差异显著,变化范围分别为1.00%~123.00%、0~112.00%、0~70%、13.00%~109.00%、0~100.00%、0~101.00%。表明大部分参试材料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低温条件的影响,发芽时间推迟、种子活力降低、种芽生长量减少,而少部分材料的种子活力在15℃低温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利用6项指标的平均隶属度、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共筛选出7份芽期强耐冷的黄瓜材料,来源于印度、日本、匈牙利、土耳其及我国的吉林省、河北省、重庆市。  相似文献   
905.
目的:探讨乙烯利对青春期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及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青春期雄性25日龄SD大鼠,分别以乙烯利浓度为2000 mg/kg、1000 mg/kg、500 mg/kg和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4和21天,分别取睾丸固定、包埋,以HE染色、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法)光镜观察睾丸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低剂量组较对照组相比生精小管萎缩,生精细胞排列紊乱;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相比,生精小管更加萎缩,生精细胞排列明显紊乱;接触乙烯利14天后高剂量组生精细胞凋亡指数与低剂量、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高剂量与中剂量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和低剂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接触乙烯利21天后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烯利可导致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增加,生精能力下降,这可能是导致青年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06.
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0.3±2.8)m L,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1.1±3.0)m L,两组之间术后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2.8±15.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16.1)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8±5.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24.1±5.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3.0%,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8.0%,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及ADL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及AD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及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07.
目的评估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晚期妊娠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10例晚期妊娠便秘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孕妇分为三组,分别为小麦纤维素组、益生菌组和联合组,每组70例。小麦纤维素组孕妇给予服用小麦纤维素颗粒(商品名:非比麸),3.5g/次,每天2次,连续服用2周。益生菌组孕妇给予口服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首次2.1g,以后1.05g/次,3次/d,温水送服,连续服用2周。联合组孕妇给予口服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和小麦纤维素颗粒(用法同前),连续服用2周。比较三组孕妇治疗前后大便性状评分和每周排便次数,粪便菌群中乳杆菌属、肠球菌属、酵母样真菌变化情况。观察三组孕妇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孕妇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益生菌组(84.29%)和小麦纤维素组(82.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联合组孕妇大便性状评分和每周排便次数均优于小麦纤维素组和益生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孕妇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均高于小麦纤维素组和益生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孕妇酵母样真菌均低于小麦纤维素组和益生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过敏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检测血糖无异常。结论麦纤维素颗粒联合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晚期妊娠便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孕妇的大便性状和增加排便次数,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08.
基于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以高寒矮嵩草草甸4种植物(矮嵩草、垂穗披碱草、棘豆、麻花艽)为实验材料,设置大(OTC1)和小(OTC2)两类增温小室,测定了其叶片碳氮及其稳定性碳同位素(δ~(13)C、δ~(15)N)等指标在增温3年后的变化。结果表明:除矮嵩草在较小增温小室(OTC2)中C/N比值比对照降低了14.1%,其它物种C/N在两个增温处理下都有所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4种植物叶片δ~(13)C值在-24.12‰~-28.34‰之间,矮嵩草叶片δ~(13)C值随增温而升高,棘豆、麻花艽随增温而降低,且矮嵩草在OTC2的δ~(13)C值变化达到显著水平(P0.05)。矮嵩草和麻花艽的叶片δ~(15)N值在OTC1和OTC2中均比对照增加,且麻花艽增加较显著(P0.05)。垂穗披碱草在OTC1和OTC2的叶片δ~(15)N值比对照分别减少18.7%和26.9%,差异都不显著(P0.05);棘豆叶片δ~(15)N值在OTC2内比对照低11.0%(P0.05),在OTC1的内比对照高2.8%(P0.05)。可见,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物种碳氮含量及稳定性碳氮同位素含量对短期增温有不同的响应模式和规律。  相似文献   
909.
森林破碎化(或岛屿化)是导致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成因之一。滇中地区地带性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semi-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SEBFs)具有显著的岛屿化特征。当前村寨周边面积大小、形状不一的“岛状”森林为研究破碎化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提供了理想对象。本文通过植被遥感制图和群落样方调查,运用空间统计、物种多样性分析、群落排序及环境解释,探讨了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岛屿化特征及其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滇中高原现存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仅占其潜在分布范围的1.5%,面积≥100 ha的林斑有92块,而面积<10 ha的林斑占斑块总数的54.6%和总面积的7.8%;该植被类型面积萎缩和破碎化严重;(2)99%的林斑到村寨的距离<3 km,距离村寨越远,林斑平均面积越大,但样方物种α多样性除均匀度外变化不显著;不同面积等级斑块中样方物种α多样性也仅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变化,面积超过100ha的大斑块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离村寨越近,样方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化和同质化现象加强;(3)样方群落β多样性主要由物...  相似文献   
910.
棘胸蛙、虎纹蛙、黑斑蛙血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知渊  来雅萍  陈文静 《四川动物》2005,24(1):5-8,F004
应用Giemsa染色法对棘胸蛙、虎纹蛙和黑斑蛙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和各形态参数测定,并对各类细胞作了图示和描述。结果表明,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比例有一定属和种的特征,并与其生长环境和进化地位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