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河北省县域农田生态系统供给功能的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琳红  王卫  张玉 《生态学报》2012,32(7):2033-2039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构建县域农田生态系统供给功能健康评价指标——农田生产力稳定系数,该指标被定义为:一定时期内(若干年),县域自然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波动系数与县域农田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波动系数的平均比值;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与人类福利指标(用县域人均耕地纯收入表征)关系模型,作为评价指标的阈值判定方法。通过河北省136个县的实证研究表明,农田生产力稳定系数对农田生产力稳定性和农田生产力高低具有综合性指示作用;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反馈影响的忍受界限对评价指标阈值的确定非常关键;1991—2000年和2001—2009年两个阶段中,河北省县域农田生产力稳定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格局较为一致,农田生产力稳定系数较低、农田供给功能健康状况较差的县域集中分布在冀北生态脆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供给功能健康状况与县域贫困状况形成紧密的空间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2.
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25±1℃,L:D=16:8光周期,RH=40%~60%)条件下,研究了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Cresson)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Koch)若蚜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苜蓿蚜的龄期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用功能反应HollingⅡ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1.118 N/(1+0.0184 N)。通过该方程可明确单头雌成蜂在24 h内最多寄生60.60头苜蓿蚜,其寄生1头苜蓿蚜所需时间为0.396 h。在5个温度梯度下,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但不同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参数有明显的差异。此外茶足柄瘤蚜茧蜂自身密度对寄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通过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方程为a=0.0621P-0.3062,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寄生蜂雌蜂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43.
血雉     
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封面照片)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血雉属,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青藏高原边缘及邻近的山系,包括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祁连山脉和秦岭地区,地理位置大约在26°0′~39°2′N,84°0′~108°3′E之间.在国外见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和缅甸.血雉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被列入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和CITES公约附录Ⅱ(郑光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1998).血雉亚种分化众多,由于羽色变异较大,其种下分类一直比较混乱.学者们的观点不同,从9个亚种至14个亚种不等,横断山区很可能是其分化中心(郑作新,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四卷.1978).  相似文献   
44.
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糖代谢及其调节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20℃下采后猕猴桃果实中淀粉酶活性快速上升于果实软化启动阶段,随着果实进入快速软化阶段,淀粉迅速水解,葡萄糖和果糖快速积累,SPS活性增加,酸性转化酶活性下降,蔗糖积累;至果实软化后期,SPS活性降低,蔗糖含量下降.AsA和低温可抑制淀粉酶活性、己糖积累、SPS活性上升和酸性转化酶活性下降,延缓蔗糖积累,相反,乙烯则可促进淀粉酶活性,加速淀粉降解和己糖积累进而直接或间接增加SPS活性,促使蔗糖积累.采后猕猴桃果实的SPS活性变化中有己糖激活效应和蔗糖反馈抑制效应.AsA、低温和乙烯等对糖代谢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SPS活性的影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5.
大葱组织培养中玻璃苗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章丘大葱为试验材料,从形态组织学及生理生化等方面探讨了大葱试管苗玻璃化发生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玻璃苗形态组织结构与正常苗有很大差异,玻璃苗组织含水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叶绿素b、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降低。玻璃苗酯酶同工酶谱带与正常苗相比,增加了一条带,同时缺少了两条带;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表明,玻璃苗与正常苗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可见,当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植物生长需要时,植物体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将会受到影响,表达产物的差异可引起生理代谢功能上的紊乱,从而导致形态结构的畸型,进而产生玻璃化苗。  相似文献   
46.
血雉繁殖期活动区与栖息地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并结合野外观察,对血雉繁殖期活动区与栖息地特征进行了研究。孵卵期(5月)雄鸟的活动区面积为31.90hm^2,雌鸟为8.67hm^2。育雏期一个家族的活动区面积为15.45hm^2(6月)和17.33hm^2(7月)。繁殖季节相邻两个繁殖对的活动区有重叠。血雉繁殖季节喜欢在北坡和东坡活动,这种选择与食物的分布有关。倒木在繁殖期栖息地选择中占有一定地位。用多元总体假设检验、单变量F检验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实验样方与对照样方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繁殖期喜选择山脊附近下层空间较为斤阔的灌木林或林间空地。  相似文献   
47.
何首乌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外植体、光暗条件、植物激素等因子对何首乌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以及 6 -BA和何首乌组织提取液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优于带侧芽茎段和叶片 ;光照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4因子 4水平的正交实验表明 ,对何首乌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 ,4 -D >6 -BA >IBA >IAA ,最佳激素搭配是 :MS +2 ,4 -D 2mg L +6 -BA 1mg L +IBA1mg L或MS +2 ,4 -D 2mg L +6 -BA 2mg L +IAA 1mg L ;MS培养基中附加 6 -BA或组织提取液均促进愈伤组织的增殖。  相似文献   
48.
黑龙江省森林景观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了1949—1981年黑龙江省森林景观多样性的动态。利用1949年和1981年森林资源分布图,选取7个有代表性的度量景观多样性的定量指标: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数维、聚集度、斑块散布与毗连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在ESRI’S ARCGIS 8和FRAGSTATS 3.3软件支持下,系统研究了景观元素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近32年的时间进程中,区域森林景观破碎化现象加剧,其中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破碎化最为严重。从斑块多样性、格局多样性和类型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分析看出,原生的景观斑块类型在数量上不断减少或被异类景观所代替,即景观类型所占景观表面的百分比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改变。整个森林的景观多样性和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性降低,优势度增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改变了景观异质性,从而造成景观多样性的变化。现在应该把对森林的保护和经营提到日程上来。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于促进林业部门休养生息、培育与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实行采育结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森林的经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9.
蜘蛛牵引丝蛋白cDNA的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蜘蛛是一种能在同一生物体内产生具有不同功能的多种丝的生物。蜘蛛丝的本质是蛋白质。牵引丝 (Draglinesilk)是由蜘蛛的主壶腹腺 (Majorampullate ,MA)产生的 ,其较高的抗张强度 (4× 10 9N m2 )与弹性 (35 % ) [1 ,2 ] ,使之成为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材料。目前 ,国外已有实验室通过构建cDNA文库的方法获得Nephilaclavipes中的两个牵引丝蛋白Spidroin1与Spidroin2的cDNA片段[3 ,4] ;但国内尚未见有相关报道。本文介绍的工作是利用简单便捷的PCR技术对牵引丝…  相似文献   
50.
冬虫夏草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幼虫体后发育成的真菌子座和充满菌丝的僵死幼虫的复合体,与人参、鹿茸齐名,为我国三大珍贵滋补防病中药材。冬虫草源流于我国,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和甘肃等省,从冬虫夏草的基本概况、生物学特性、理化成分、人工培育现状及其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以期推动冬虫夏草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