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本研究采用Griffing方法Ⅰ,利用6 × 6完全双列杂交,对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粒重叶比的遗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粒重叶比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和反交(R)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均方比为1.94650.67001;粒重叶比的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优势,但反交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也不可忽视;粒重叶比的广义遗传力(hB2)为97.79%,狭义遗传力(hN2)为58.53%.河农2552是较为理想的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132.
玉米同核同质系在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4个Operon公司的10碱基RAPD引物,对玉米同核同质系(I)中的野生型正常可育株478(F)和其突变的不育株478-cms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仅OPZ-19、OPAA-15与OPS-01 3个引物在同核同质系(I)的野生型正常可育株和其突变的不育株之间扩增出多态产物OPZ-19420、OPAA-15600与OPS-1400。提示在同核同质系的野生型正常可育株和其突变的不育株的mtDNA之间同源性很高,多态性很低,同核同质系相当于在mtDNA水平上的近等基因关系,所找到的多态就在所研究的目标基因附近,因此它是研究mtDNA基因的良好体系。上述3个多态扩增结果在同核同质体系(I)的姐妹同核同质系(Ⅱ)中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仅2个引物OPZ-19、OPAA-15在姐妹同核同质系(Ⅱ)的野生型正常可育株苏478(F)和其突变的不育株苏478-cms之间获得了与同核同质系(Ⅰ)相同的多态性扩增产物OPZ-19420、OPAA-15600。即这两个多态性产物在两套同核同质系中同时存在,因而这两个多态性产物与育性直接相关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33.
2003 年,圈养大熊猫“梅梅”首例哺育成活一胎二仔,通过对其近半年的育幼行为观察,结果发现:1) 母兽主要以同时衔2 仔、同时衔和抱2 仔二种方式将幼仔抱入怀中哺育;60 d 内, 育幼姿势以坐位为主,倦卧其次, 其它姿势更少, 其中坐位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少, 倦卧变化不大。2) 母兽活动时间在产仔当天最多, 之后显著下降并维持在35.2 ± 0.6% 的低水平, 47 d 后再缓慢上升到108 d 后的54.8 ± 0.9% 。3) 双胞胎幼仔间哺乳的日均次数和时间无显著差异。4) 7 d 内2 幼仔“仔在母身上” 的时间占100%, 21 ~ 23 d 后显著减少, 而“母体盖仔”、“仔在母身边”和“母仔自然分离”的时间显著增加, 但“母体盖仔” 的时间在32 d 左右后又显著减少;双胞胎分别在与母兽的此四种位置变化的时间上无显著差异。5) 母兽的活动、幼仔哺乳日均次数、“母仔自然分离”在全天的日均时间分布有峰、谷变化。6) 随幼仔活动能力的逐渐增强,幼仔离“育幼窝”的距离也逐渐增加,双胞胎幼仔离“育幼窝”的远近也有差别。7)母兽分别与其雄性双胞胎幼仔玩耍的时间有显著差异,而两幼仔自玩的时间无差异,此两双胞胎自玩和一起玩耍所用时间远大于分别与母兽玩耍的时间。该研究丰富了大熊猫育幼行为内容,并为以后的大熊猫双胞胎育幼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行为资料。  相似文献   
134.
许继平  李玉莲 《蛇志》2000,12(3):23-25
目的研究观察蛇毒酶治疗帕金森氏病(PD)、帕金森综合征(P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PD和PS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应用精制蝮蛇抗栓酶,B组应用东菱克栓酶,C组应用力源精纯溶栓酶;对每例病人进行治疗前后Webster记分和记录多巴制剂的递减/递增量,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凝学5项指标,并给予统计比较,结果A组病例不论是临床症状的改善,还是多巴制剂的用量递减、血液流变学和血凝学指标变化均优于B、C  相似文献   
135.
萝卜营养生长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玲  王林嵩  马剑敏  王琳  徐存拴   《广西植物》2000,20(4):347-350
研究了不同品种萝卜营养生长期其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EC1.15.1.1)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萝卜及同一品种萝卜在不同营养生长期其 SOD活性存在较大差异 ,SOD活性随叶龄的增大而升高 ,4 0 d时达最大峰值 ,随后下降 ;MDA含量在叶片展开后 4 0 d内缓慢上升 ,此后明显升高。SOD活性低的萝卜品种其丙二醛含量高 ,萝卜肉质根的 SOD活性高于叶片的 SOD活性。说明萝卜营养生长期存在活跃的活性氧代谢 ,SOD活性降低可能是引起 MDA含量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6.
产生5—氨基乙酰丙酸(ALA)光合细菌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氨基乙酰丙酸(ALA)是卟啉、血红素和维生素B124的类似物。ALA作为一种无公害绿色除草剂、杀虫剂、抗微生物药剂、植物生长促进剂及治疗癌症与其它疾病等而备受国外研究者及产业界的关注。本文对ALA光合细菌合成、调节途径、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7.
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和名古屋大学的科学家一起,共同研究出一种从大肠杆菌(E.coli)提取基因重组产物的新技术。迄今,在使用大肠杆菌的遗传重组中的一个严重缺点是细菌细胞具有把外来翻译产物贮存在细胞内的习性。新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缺点,该方法是将所需产物的外来基因与E.coli的编码细胞表面膜蛋白质的基因连接起来,该产物被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大大促进产物的分  相似文献   
138.
139.
一种用膜大规模分离氨基酸光学异构体的方法可能就要出现了。日本东京国立工业化学实验所的研究人员研制成一种饱和液膜,可以使D和L两种类型的混合物中的任何一种光学异构体比另一种类型渗透快2~10倍。这种膜基本是一种浸泡在油中的微孔聚丙烯膜,这种油含有一种光学活性化合物。这种光学活性化合物是研究人员获得成功的关键,因为这两种氨基酸的光学异构体中只有一种将能够粘合在此化合物上,并通过膜迅速转移。科学家们开  相似文献   
140.
中国小麦季氮素养分循环与平衡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汇总2000—2011年文献数据以及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实测试验数据,研究了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小麦季经过土壤界面的氮素输入和输出各项养分循环参数,分析并评估了3大区域的氮素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小麦季氮肥平均施入量分别为170、183和150 kg N·hm-2,上季作物秸秆氮素还田量分别为74.6、15.2和8.1 kg N·hm-2,种子带入量分别为4.9、4.2和3.5 kg N·hm-2.华北地区来自非共生固氮、大气沉降和灌溉水氮素养分输入量分别为15、12.9和9.9 kg N·hm-2,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为15、14.5和5.8 kg N·hm-2,西北地区分别为15、9.4和7.7 kg N·hm-2.小麦收获时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地上部作物吸收的氮分别为174.3、144.4和122.3 kg N·hm-2,华北地区通过氨挥发、N2O排放和淋溶损失的氮素分别为19.9、2.6和11.8 kg N·hm-2,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为9.4、2.4和15.5 kg N·hm-2,西北地区小麦季氨挥发和N2O排放量分别为3.4和0.7 kg N·hm-2,不计淋溶损失的氮素.由此计算的小麦季氮素养分平衡结果显示,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的氮素养分均表现为盈余,盈余量分别为78.7、66.0和67.3 kg N·hm-2,超出了养分允许平衡盈亏率,应适当调整氮肥投入,避免氮肥的不科学施用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