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通过构建红色亚栖热菌(Meiothermus ruberCBS-01)的基因组DNA文库,克隆得到该嗜热菌海藻糖合成途径中的磷酸海藻糖合成酶(TPS)和磷酸海藻糖磷酸酯酶(TPP)基因。以pET21a为表达载体,将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和磷酸海藻糖磷酸酯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纯化,利用薄层层析的方法验证了这两个酶的活性。同时,本研究检测了红色亚栖热菌在各种环境压力下细胞内含物成分的变化情况,发现在高渗环境压力的诱导下,该菌会在胞内积累大量的6-磷酸海藻糖,而并非海藻糖,这为进一步研究TPS/TPP和TreS途径在细胞体内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2.
为研究黄泥螺提取物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生长的影响,以及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测黄泥螺提取物对B1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得到48 h后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8.56 ug/ml.当黄泥螺提取物浓度为70ug/ml时,台盼蓝排斥试验显示有部分细胞死亡.经Hoechest 33258染色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培养的细胞中出现凋亡小体,细胞核发生固缩;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出DNA大片段;用流式细胞仪进一步检测表明,细胞生长周期发生变化并检测到凋亡峰.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B16细胞经过黄泥螺提取物处理后,B16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周期被阻滞,B16细胞受到诱导后存在凋亡.因此,黄泥螺提取物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3.
摘要:【目的】GX0101是一株插入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LTR片段的马立克氏病毒(MDV)重组野毒株,本文将其致病性、致肿瘤性和横向传播能力与超强毒参考株(vvMd5)进行比较。【方法】利用MDV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同罩饲养的对照鸡的羽毛囊DNA进行检测。【结果】在经抗MDV疫苗免疫的SPF鸡攻毒试验中表明,GX0101株的致死率28.6%和致肿瘤率7.1%均低于超强毒参考株Md5的致死率63.1%和致肿瘤率19.0%。但是,利用MDV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同罩饲养的对照鸡的羽毛囊DNA检测表明,  相似文献   
144.
2008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各类重大研究计划的持续支持和推动下, 2008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 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尤其是在水稻株型功能基因组、水稻开花控制和种子发育、生殖隔离机制以及转基因生态安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文对2008年中国本土科学家在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 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 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45.
湖北省荆门荆山余脉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北省荆门荆山余脉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性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28科、576属、1226种;(2)优势科、属明显;(3)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4)温带性质明显,热带成分丰富,与热带植物区系有较高的亲缘关系,并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5)区划上属于华东植物地区。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观察分析经肝固有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36例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护肝、降黄、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行经肝固有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腹水消退10例(55.55﹪),腹胀减轻16例(88.99﹪),下肢浮肿减轻6例(33.33﹪),对照组分别为2例(11.11﹪)和6例(33.33﹪),1例(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01,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丙氨酸转氨酶(ALT)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也有改善。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LB(P=0.002)、PTA(P=0.020)、ALT(P=0.010)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治疗前后的ALB(P=0.001)、PTA(P=0.093)、ALT(P=0.000)指标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在移植术中移植术后近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肝固有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明显、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可选择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7.
为研究玻璃粉在植物核酸提取中的应用,比较了玻璃粉颗粒大小、离液盐种类及浓度、pH等条件对玻璃粉吸附核酸的影响,得出玻璃粉吸附核酸的各种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普通玻璃粉吸附核酸能力强于硅胶和硅藻土,玻璃粉颗粒的直径以83 μm为佳,pH 4.0时吸附效果达到最大。提取DNA时,NaCl浓度应大于3 mol/L,而提取RNA时,异硫氰酸胍大于2 mol/L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外,在玻璃粉吸附RNA前,需要加入50%以上的无水乙醇才能更好地吸附。利用玻璃粉制作简易纯化柱,可用于植物组织核酸提取纯化,所提取的核酸纯度高、完整性好,可用于酶切、杂交和PCR等实验。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玻璃粉简易离心柱提取植物核酸,效果好、环保、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148.
学会寻求自然奖赏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极为重要。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在处理奖赏信息时发生具有表征意义的增强,产生多巴胺信号。人们相继提出快感、激励显著性、奖赏预测误差等一系列假说,日益精确地揭示了多巴胺信号所表征的意义内涵。这一进展历程对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具有深刻启迪,其成果更具有基础性的科学价值。本文简要回顾这些假说的发展历程,介绍奖赏预测误差假说如何继承多学科成果并相对准确地揭示多巴胺信号的重要功能,分析部分最新成果对奖赏预测误差假说的充实和扩展,并初步展望该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49.
2009年中国植物科学在水稻和拟南芥研究等方面取得“爆发性”的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尤其是在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和计算生物学理论的基因组学、水稻功能基因挖掘、激素受体和信号转导以及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和生态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 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该文对2009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 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 并展现我国科学家们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50.
泉州湾海域鱼类多样性及营养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8年5月和10月在泉州湾进行的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探讨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 两次拖网调查共鉴定鱼类54种, 隶属于2纲13目32科。其中中上层鱼类12种, 近底层鱼类19种, 底层鱼类23种; 暖水性鱼类40种, 暖温性鱼类14种, 未发现冷温性和冷水性种类; 杂食性鱼类4种, 低级肉食性鱼类37种, 中级肉食性鱼类8种, 高级肉食性鱼类5种。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和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是5月份最主要的优势种, 凤鲚(Coilia mystus)和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是10月份最主要的优势种。与1985年的调查资料相比, 泉州湾鱼类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样性指数由3.05下降到2.32, 均匀度指数由0.76下降到0.58, 营养级指数由2.79下降到2.54。泉州湾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和栖息地丧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