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SV40 T基因转化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能用于乳腺特异表达基因构件质量检验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方法根据已发表的SV40病毒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整合有SV40 DNA早期基因区的COS-1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高保真PCR扩增SV40 T基因.将获得的SV40 T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并用获得的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经有限稀释和反复传代后获得转化细胞克隆,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扩增出序列正确的SV40T基因,重组质粒转染获得的转化细胞的对数生长期为接种后第4天,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23.5*!h,克隆形成率为26.7%.DNA斑点杂交试验证明转化细胞的基因组中整合有SV40 T基因,染色体核型分析试验表明转化细胞的核型无明显异常,裸鼠接种试验证明转化细胞不能形成肿瘤,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表明转化细胞在软琼脂中不能生长.部分细胞克隆已在体外传30代以上,保持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在胶原基质上能形成腺泡样结构.结论本研究获得的SV40 T基因转化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具有转化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2.
脂筏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脂筏是膜脂双层内含有特殊脂质及蛋白质的微区.小窝是脂筏的一种类型,由胆固醇、鞘脂及蛋白质组成,以小窝蛋白为标记蛋白.脂筏的组分和结构特点有利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和构象转化,可以参与信号转导和细胞蛋白质运转.一些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肌营养不良症及朊病毒病等可能与脂筏功能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3.
当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在添加葡萄糖的BG-11培养基中培养时,细胞出现了一种新脂.这种脂经浓硫酸/α-萘酚染色反应证实为糖脂,记为糖脂-x.这一糖脂的出现伴随着其他脂、尤其是双半乳糖甘油二酯含量的下降.此外,在添加果糖、麦芽糖、乳糖等其他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胞中也检测到这一糖脂.活性氧猝灭剂硫代硫酸钠加入到培养基中能有效地抑制糖脂x的出现.当在BG-11培养基中加入0.3%硫代硫酸钠后,糖脂x仅能在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100 mmol/L)的葡萄糖且细胞生长处于后指数期时检测到.这些结果表明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细胞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出现的一种新糖脂可能与活性氧有关.  相似文献   
134.
血管生成素对细胞核内功能的体外分析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而建立的体外转录分析体系可灵敏地定量测定血管生成素促进的RNA转录。反应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核先在缓冲液中与血管生成素混合 ,然后加四种核糖核苷三磷酸混合物启动反应 ,并以 [α 3 2 P]CTP作为示踪剂确定新生RNA的产量。结果显示 ,该体外分析体系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30℃ ,最佳反应时间是 30min ,在此反应条件下血管生成素可定量促进RNA转录 ,并存在着剂量效应。研究发现 ,体系中过高浓度的血管生成素降解RNA产物 ,提示细胞具有控制该因子在细胞核内积聚的生物学机制 ,以保证其在细胞内恰当地发挥作用。抑制血管生成素诱导的RNA转录可能可以抑制血管新生 ,因而可能是治疗肿瘤的一个新的分子靶。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分离纯化棕点湍蛙(Amolops loloensis)皮肤分泌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得到有促胰岛素释放活性的分离峰,并鉴定其结构.采用葡聚糖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RP-HPLC)等手段对棕点湍蛙皮肤分泌液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胰岛素释放实验进行活性检测,Edman降解法测定活性峰的氨基酸序列,反转录法构建cDNA文库并克隆其基因.得到一个具有显著的促胰岛素释放活性的十六肽,测得其氨基酸序列为:FMPIvGKsMSGLSGKL-NH2,命名为amolopin-1.由cDNA(开放阅读框为192bp)推导的氨基酸一级结构显示,其前体由64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包括高度保守的信号肽(22aa),酸性肽以及成熟肽.经过数据库序列比对,从棕点湍蛙皮肤中得到一个新的促胰岛素释放肽,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理和药代动力学,极有可能得到一个新的治疗糖尿病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DM9811发酵滤液中存在的100200 bp长的RNA片段(Ls-RNA)的免疫调节与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中性红吞噬试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用L929细胞检测TNF,用免疫保护试验检测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Ls-RNA可增强脾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小鼠肝癌Hca-F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但对TG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无明显调节作用。结论Ls-RNA有一定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7.
益生菌在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30年来,人们对益生菌的特性、分类、分布与营养等方面的研究很多,特别是益生菌抑制肠道慢性炎症及维持肠道稳态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关于益生菌抑制肠道慢性炎症及维持肠道稳态方面的作用机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目的在于对益生菌抑制肠道慢性炎症及维持肠道稳态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8.
北京市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颜磊  许学工  谢正磊  李海龙 《生态学报》2009,29(6):3117-3125
区域生态敏感性评价对于制定区域环境政策,有效进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综述当前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两大类影响因子,构建了反映对水土流失、河流水量水质、土地沙化、泥石流、采矿、路网、濒危物种不同敏感程度的7个指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北京市域生态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高生态敏感区主要有两类,分别分布于北京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区-平原过渡地带和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大石河河岸带,此外,大兴南部也有集中分布.中敏感区除分布于上述高敏感区外围以外,还集中分布于怀柔中部的红螺山、云蒙山地区和门头沟妙峰山地区.不敏感区则主要集中在怀柔、延庆的北部山区,其余地区为低敏感区.敏感性程度的空间变化基本规律是:在山区,从平原-山区过渡地带沿西北方向朝低山区和中山区衰减,在平原,则沿河道两侧向外围衰减.在评价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环境保育和生态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9.
为研究黄泥螺提取物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生长的影响,以及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测黄泥螺提取物对B1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得到48 h后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8.56 ug/ml.当黄泥螺提取物浓度为70ug/ml时,台盼蓝排斥试验显示有部分细胞死亡.经Hoechest 33258染色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培养的细胞中出现凋亡小体,细胞核发生固缩;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出DNA大片段;用流式细胞仪进一步检测表明,细胞生长周期发生变化并检测到凋亡峰.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B16细胞经过黄泥螺提取物处理后,B16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周期被阻滞,B16细胞受到诱导后存在凋亡.因此,黄泥螺提取物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摘要:【目的】GX0101是一株插入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LTR片段的马立克氏病毒(MDV)重组野毒株,本文将其致病性、致肿瘤性和横向传播能力与超强毒参考株(vvMd5)进行比较。【方法】利用MDV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同罩饲养的对照鸡的羽毛囊DNA进行检测。【结果】在经抗MDV疫苗免疫的SPF鸡攻毒试验中表明,GX0101株的致死率28.6%和致肿瘤率7.1%均低于超强毒参考株Md5的致死率63.1%和致肿瘤率19.0%。但是,利用MDV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同罩饲养的对照鸡的羽毛囊DNA检测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