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8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274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277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15篇
  1966年   13篇
  1965年   15篇
  196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72.
汞化合物对红细胞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汞化合物对红细胞膜作用的光谱变化,观察了膜蛋白的荧光和磷光,膜上DPH的荧光偏振和ANS与红细胞膜的结合,以及他们与汞产生红血球溶血的关系。 在5P7.5缓冲液中红细胞膜蛋白的荧光随HgCl_2 Hg(AC)_2和PCMB的浓度加大而降低,表现为快和慢双相变化的过程,其淬灭作用的大小为HgCl_2>Hg(AC)_2PCMB,这是由于膜上形成了不发荧光的R—Trp—Hg~ 络合物以及能量从Trp转移到R—S—Hg~ 络合物上。HgCl_2对膜蛋白磷光的作用也是随汞离子浓度加大而降低,但磷光/荧光比则是增加的。标记红细胞膜的DPH偏振度是随HgCl_2浓度增加,表明膜流动性是随汞离子浓度加大而降低。标记膜上的ANS的荧光强度随HgCl_2和Hg(AC)_2的浓度加大而增加,这是由于ANS与膜的结合数随汞离子浓度加大而增加的缘故。上述各种变化是与汞离子对红血球溶血的作用一致的。  相似文献   
73.
实验分为低压组(低压舱7,000米)与常压组(吸入7.6%低氧混合气),每组受试者各为12名,有7名参加了两组实验。每组各有4名平均经15分23秒发生了意识模糊或丧失(通称意识障碍)。障碍者的肺泡氧分压为29.9±0.8mmHg。障碍发生前,呈现严重无力,觉醒度降低,反应迟钝,脑波特征是高幅6波(100-300μV)占优势。障碍发生时,高幅δ波丧失节律,幅度衰减,波型不规则,额枕失同步;呼吸循环代偿功能增强程度明显高于障碍前。本工作对于预测和评价人体急性缺氧引起的意识障碍有意义。  相似文献   
74.
荧光显微术在当代植物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八十年前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生物组织经紫外线照射后发射荧光的现象以来,荧光显微术不断获得进步,现已发展成细胞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高度的灵敏性和专一性、制样与观察程序的简便、尤其是适宜于活细胞研究等特点,是它所具有的独特长处。荧光显微术特别是免疫荧光技术在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个  相似文献   
75.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世界稀有珍禽。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苏联。在我国主要栖息繁殖地在东北扎龙、向海自然保护区。越冬栖息地主要在江苏盐城市沿海五县(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的沼泽滩涂地带,被称为丹顶鹤的第二故乡。此外在江西、安徽为冬候鸟,台湾为罕见冬候鸟。为了保护这一面临濒危的物种,1980、1981年冬季,在射阳、大丰对鹤群进行实地观察,1982年11月下旬至1983年1月下旬在盐城沿海滩涂分别对鹤群分布、数量进行同步实地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生境及数量分布盐城市沿海五县地处北纬32°41′~34°30′。主要…  相似文献   
76.
急性咽结合膜热(Acute pharyngo conjunctival Fever)是病毒引起的眼结合膜和咽炎的急性传染病和综合症。早年的病原学研究表明腺病毒3、7、8和14型为该病的主要病因。近年又发现肠道病毒70型(小 RNA 病毒)可引起急性出血性结合膜炎。本文报导我们对1984年8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小学生中急性咽结合膜热暴发流行进行病原学研究的结果。我们从这次累及四千多人的流行中,分离鉴定出14株7型腺病毒、并通过临床和血清学研究,确定了所分离的7型腺病毒为本次流行的病因。  相似文献   
77.
疫病是我国植胶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作者从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海南岛的橡胶树和胶园土共分离出57株疫霉菌种。通过分类研究,共鉴定出4个种:恶疫霉 Phytophthoracactorum(Leb.& Cohn)Schroeter,辣椒疫霉 P.capsici Leoman,柑桔褐腐疫霉 P.citrophthora(Sm.& Sm.)Leonian,和棕榈疫霉 P.palmivora(Butl.)Butler。其中辣椒疫霉是首次在橡胶树上发现。我国橡胶树疫霉的种群结构与东南亚和南亚的有所不同,除棕榈疫霉外,其余3种在东南亚和南亚均未发现。而东南亚常见种:簇囊疫霉(P.botryosa)、橡胶疫霉(P.heveae)和蜜色疫霉(P.meadii),在我国却迄今尚未发现或有待证实。以前报道分离自胶园土壤中的芋疫霉(P.colocasiae),可能系柑桔褐腐疫霉之误。绝大多数分离物经配对培养均可产生性器官:辣椒疫霉的A~1交配型和A~2交配型大致相等;柑桔褐腐疫霉和棕榈疫霉的A~2交配型则明显多于A~1交配型。  相似文献   
78.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昆虫在地球上出现的年代非常久远,最早的昆虫化石发现于古生代的石炭纪早期,距今约三亿五千万年。进行自滋营养的绿色植物则比昆虫起源更早,第一批陆生植物出现于四亿年前的志留纪。自古以来,不同类群的昆虫和植物因生境和物候的一致,有组合在同一生物群落的机会,并为营养、繁殖、扩散和保卫等活动的需要而发生密切的关系。直接以植物作为营养来源的昆虫称为植食性昆虫,其中包括能为植物传授花粉的种类。它们与植物相互作用,再加上本身的遗传变异和环境中气象、土壤  相似文献   
79.
肠毒原性大肠杆菌(ETEC)不耐热肠毒素(LT)基因探针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氯化铯-溴化乙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重组质粒pMMO 30 DNA 琼脂糖凝肢电泳回收的1.TDNA—HindII片段,用DNA缺口转译技术制备a-32p标记的LT基因探针,与标准ETFC(LT+)杂交为阳性,与非ETEC杂交则无同源性。从腹泻儿童和腹泻病猪粪便中分离的、经兔肠段结扎试验和免疫沉淀测定LT呈阳性的EFEC,与基因探针杂交呈现阳性:而且一个单菌落在硝酸纤维素滤膜上裂解的DNA印迹,与探针杂交可以进行放射自显影。如果采用不同的杂交条件,还可以鉴删测定ETEC的LT基因和霍乱弧菌的CT基因,一次可以进行几百个菌落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探针可以用于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0.
质粒pULB11(RP4::Mucts)通过接合能从大肠杆菌转移到霍乱弧菌——吴江2(Vibriccholerae——Wu Jiang 2)中去。带有 puLB 11的霍乱弧菌经42℃诱导后能以0.5%的突变率产生营养缺陷型,这些营养缺陷型十分稳定,在10。细胞中还不能测出它们的回复突变体,这与Mu对大肠杆菌的诱变作用十分相似。质粒RP4及其抗药性很容易从霍乱弧菌中失去,这说明营养缺陷型的产生是由于Mu的插人而不是RP4的整人,所以pULB 11可以作为诱变剂来诱变霍乱弧菌的包括毒素基因在内的各种突变体,这在构建霍乱弧菌活菌苗方面有一定的意义。puLB 113(RP4::Mini-Mu)还能诱动霍乱弧菌染色体基因,这也是研究霍乱弧菌遗传学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