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CMO基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强组成型表达启动子CaMV 35S和逆境诱导表达启动子rd29A 驱动的菠菜胆碱单加氧酶(CMO)基因导入马铃薯栽培品种夏波蒂(Shepody)和费乌瑞它( Favorita)中,获得了抗卡那霉素再生植株,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初步表明CMO基因已整 合到转基因马铃薯基因组中.并对光照强度对马铃薯试管薯遗传转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诱导芽分化的过程中,2 000 lx的光照强度有利于试管薯薄片直接再生出抗性芽.  相似文献   
562.
切取8d苗龄的尾叶桉幼苗下胚轴,培养7d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100%。8周后,愈伤组织分化成褐色、白色和浅绿色3种类型。其中只有浅绿色愈伤组织能分化出不定芽,分化率达57%。浅绿色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最高。除SOD外,浅绿色愈伤组织的POD、CAT和PPO活性与其他两类愈伤组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2O2和丙二醛含量则是褐色愈伤组织的最高。  相似文献   
563.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α,TNF-α)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scFv)文库,从中筛选抗TNF-αscFv并进行鉴定.利用重组人TNF-α(rhTNF-α)免疫小鼠,分别扩增小鼠VH和VL基因,经重叠延伸反应将VH和VL基因拼接成scFv基因,以SfiⅠ/NotⅠ位点定向插入pCANTAB 5E噬菌粒载体,转化E.coli TG1,构建了库容为4.6×108的抗TNF-α单链抗体库.对抗体库进行3轮富集筛选后,ELISA检测阳性克隆的抗原特异性,取1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抗TNF-αscFv基因序列长774bp,编码258个氨基酸.将此阳性克隆转化E.coliHB2151,IPTG诱导可溶性scFv的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scFv的分子量约为28kD.经亲和纯化后的scFv可与rhTNF-α结合,并可中和由rhTNF-α引起的L929细胞毒性.本文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到了高亲和力的抗TNF-αscFv,为研制临床免疫治疗的新型抗体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64.
用透射电镜观察红内期鼠疟原虫的入侵过程,发现红细胞在与裂殖子实际接触之前就发生很多种形状变化,主要有杯状和伪足两种类型。前者是红细胞与裂殖子相邻的一侧弯曲,形成与裂殖子表面相适应的凹陷;后者则是红细胞伸出突起或伪足逐渐接近裂殖子。附着之后,即逐渐扩展将其包围。在入侵中、后期,红细胞凹陷口周围呈波浪形突出,或者口部升高,凹陷壁逐渐变薄,有明显的前进趋势。这表明,红细胞在裂殖子诱导下,内吞活性增强了,有能力进行变形运动,包围裂殖子,从而以这种方式形成纳虫泡和使裂殖子进入其胞体内。  相似文献   
565.
本实验以黄豆、里面米、淀粉、葡萄糖为主要原料,以灵芝、香菇、金针菇、猴头、姬菇等食用真菌为菌种进行深层发酵培养,找出了适合的培养基和工艺条件。发酵液经处理后进行调配,制成天然营养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566.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稀土元素Ce3+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e3+-DPPC体系的激发波长在247nm,294nm,发射波长在344nm,与水合Ce3+的荧光光谱完全不同。这表明Ce3+与DPPC形成了复合物,该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同Ce3+-DHP复合物的荧光光谱一致。可以认为Ce3+与DPPC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相作用。  相似文献   
567.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稀土Ce^3+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e^3+-DPPC体系的激发波长在247nm,294nm,发射波长在344nm,与水合Ce^3+的荧光光谱完全不同。这表明Ce^3+与DPPC形成了复合物,该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同Ce^3+-DHP复合物的荧光光谱一致,可以认为Ce^3+与DPPC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相作用。  相似文献   
568.
对从狐狸流产胎儿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16株菌进行了细胞形态、细胞壁显微结构的观察和生化、对人血红细胞具溶血性、DNA的G+C含量等测定。根据它们细胞呈革兰氏阳性到可变,形态从球杆到杆状的多形态性,接触酶和氧化酶均阴性,葡萄糖的O/F测定为发酵产酸,主要产物有乙酸和乳酸等主要产物,归为阴道加德纳氏菌,但由于它们对营养要求不苛求,生长速度快和对氧要求低等,又不同于人体来源的加德纳氏菌。因此,将这群菌另定为一个亚种——阴道加德纳氏菌狐狸亚种(Gardnerella vaginalis subsp.fox)。模式株为U80。  相似文献   
569.
麻雀核型研究的新发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本文对分布于牡丹江地区的麻雀(Passer montanus montanus Linnaeus)(指名亚种)进行了核型、C带和G带研究,发现了麻雀同一亚种内具有4种核型,即2n=78(正常)、2n=77、2n=76和2n=78(异常)。经分析比较认为,4种核型中,2n=78(正常)为基础核型,而其他3种核型是在此基础上由微小染色体发生过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形成的。从而为罗伯逊易位在鸟类核型进化中起重要作用这一推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Abstract: The karyotype .C-band and G-band of the tree sparrow (Passer montanus montanus L.) in Mudanjiang area were studied, and 4 karyotypes were discovered, they are 2n=78 (normal), 2n=77,2n=76 and 2n=78(unusual). By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it can be considered that the 2n=78(normal) is a basic karyotype in the 4 karyotypes, and the others are formed by Robertsonina translocation between microchromosomes on this base, thus providing the inference that the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karyotype evolution of birds with direct evidence.  相似文献   
570.
三个大麦杂交组合的穗长和穗密度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1989~1991年在北京用3个短、密穗大麦品种与1个长、稀测验种杂交,配制了3个杂交组合。以P1、P2、F1、F2及B1和B2等世代群体为试材,对穗长和穗密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性状在3个杂交组合中均各受1对基因控制,长穗和稀穗表现为显性,短穗和密穗为隐性。两性状基因之间存在遗传连锁。其遗传距离在3个杂交组合中分别9.5、5.5和12.3个遗传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