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4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一步法快速免疫检测马铃薯A病毒(PVA)的新方法.[方法]以荧光微球为反应载体,通过在微球表面进行双抗夹心免疫反应形成微球-捕获抗体-PVA-标记FITC检测抗体的复合物,利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检测系统收集荧光信号.[结果]通过实验优化检测条件,最佳捕获抗体工作浓度为4μg/mL、最佳检测抗体工作浓度为1:25倍稀释、最佳反应时间为2h;与马铃薯Y病毒、莴苣花叶病毒、番茄环斑病毒等均未出现交叉反应;阳性样品经64倍稀释后依然可检出,检测灵敏度是传统微孔板ELISA的4倍.[结论]流式微球一步法能灵敏、快速、简便的检测马铃薯A病毒.  相似文献   
992.
感病与抗病圭亚那柱花草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arcz)原产中南美洲及非洲,是一种重要的热带豆科牧草,已在我国华南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种植并利用。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的炭疽病是柱花草的主要病害。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分析了42个圭亚那柱花草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其抗病性进行了接种鉴定。从96个选择性引物对中筛选出较好的4个,分别对42个圭亚那柱花草品系进行扩增,共获得出22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15条,平均多态性水平为95.5%,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了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其变化范围为0.31~0.95。根据非加权成对平均数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了42个品系的聚类树系图,以所有品系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48为阈值,共分为5类。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对全部品系间遗传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6.04%和6.40%,并建立了品系间相互关系的二维图,各品系在二维图中的分布与UPGMA分类相吻合。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系对两种典型的病原菌的抗性有差异,其中抗病品系对两种病原菌的抗病相关系数达到0.904,表明抗病品系对两种病原菌有共同抗性。此外,抗病品系在UPGMA聚类中呈随机分布。这些结果表明,AFLP技术是分析圭亚那柱花草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研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重组人卵泡刺激素,我们以人胎盘组织提取的染色体DNA为模板,利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hFSHβ亚基的cDNA的编码区。将此cDNA克隆入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非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载体pVLl393,我们得到了表达载体pVLl393-hFSHβ,然后与BaculoGold^TM线性杆状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经多次扩增后获得高滴度的重组病毒AcNPV-hFSHβ。将此重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我们得到了在胞浆中表达的hFSHβ亚基,Western blot显示分子量大约为21kDa。以重组病毒AcNPV-hFSHβ与AcNPV-hCGoL一同感染昆虫细胞得到了具有分泌性的重组hFSH异二聚体,在非还原的条件下Western blot显示分子量大约为33kDa。  相似文献   
994.
氮源及其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了研究氮源的类型和浓度对微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用含有不同浓度NO3 -、NH4 、NH2 CONH2 的培养基 ,对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tricornutum)进行了培养 ,并测定了其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培养基中不添加氮源时 ,三角褐指藻生长缓慢 ,但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s)和C18脂肪酸 (C18∶0 ,C18∶2 (n -6) ,C18∶3 (n -6) )占总脂肪酸的比例较高 ;氮浓度较低 (<1 8mmol/L)时 ,三角褐指藻以NH4 为氮源 ,生长较快 ;氮浓度较高 (>3 5mmol/L)时 ,以NH2 CONH2 为氮源 ,生长较快。以NH4 或NH2 CONH2 为氮源时 ,EPA(Eicosapentaenoicacid)和PUFAs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而以NO3 -为氮源时 ,EPA和PUFAs随着NO3 -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最适NO3 -浓度为 1 8mmol/L ,此时的EP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为 16 7%。EPA占干重 (w/w)的比例 ,不管是哪种氮源 ,均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但是在 0 9— 3 5mmol/L之间 ,3种氮源间EPA含量差异不显著。当氮源浓度为 7 0mmol/L时 ,以NH2 CONH2 为氮源 ,EPA和PUFAs含量最高 ,分别为 2 6 %和 4 4 %。PUFAs占干重的比例随着NO3 -浓度增加而下降 ,随NH2 CONH2 浓度增加而升高 ,而受NH4 浓度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5.
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上清中增效物质生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BIOSTAT ?-CL1 5L全自动发酵罐和 2 0t不锈钢发酵罐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不同菌株 (GC-91 ,MP342 ,HD-1 )发酵上清液中增效物质的生成进行了研究 ,发现增效物质于对数生长期前期开始产生并积累 ,至对数生长期末期达到高峰 ,并保持稳定 ;不同菌株的发酵上清中增效物质生成量不同 ,其中GC-91最强 (增效倍数f=6.0 ) ,MP342次之 (f=3.7) ,HD 1最弱 (f=1.5 ) ;GC-91菌株上清液中增效物质生成曲线与晶体含量 ,效价代  相似文献   
996.
建立人类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成纤维细胞系及滋养层细胞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流产绒毛或者中期妊娠羊水中分离细胞体外培养, 建立人类异常染色体核型成纤维细胞系及滋养层细胞系.中期妊娠羊水染色体诊断或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诊断过程中, 行G显带细胞核型分型, 对于发现异常核型的细胞, 进行分离、培养、传代、冻存、复苏及鉴定, 建立细胞系, 用PowerPlex 16系统行DNA-STR基因型检测.建立1株来自羊水的21三体成纤维细胞系, 以及7株来自绒毛的滋养层细胞系, 核型分别为47, XX 21; 69, XXX; 69, XXY; 47, XY 12; 47, XX 5; 48, XY 21, 22; 47, XY 18.所有细胞系体外传代均超过10代, 冷冻复苏率大于50%, 核型维持稳定, DNA-STR基因检测能对人细胞系进行个体识别.人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成纤维细胞系和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系的建立,可以为探讨异常染色体产生机制及相关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97.
引水型电站对河流底栖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及生态需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小城    吴乃成    周淑婵    蒋万祥    李凤清    蔡庆华   《生态学报》2008,28(5):1942-1942~1948
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对香溪河干流一典型引水型电站--苍坪河电站取水对坝下河段底栖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及河道的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加权可利用宽度法(Weighted Usable Width)分别计算了香溪河底栖动物3个主要的目(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的各断面加权可利用宽度,并对各断面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站引水坝的取水使下游河段部分地出现干涸,3个目的加权可利用宽度显著减小.根据底栖动物加权可利用宽度与流量的回归关系,计算得香溪河底栖动物主要类群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3.8 m3/s.  相似文献   
998.
科尔沁沙地两种典型乔灌木耗水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木萨    蒋德明 《生态学报》2008,28(5):1981-1981~1990
以科尔沁沙地典型固沙植物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5年生)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rin,7年生)为研究对象,栽植于可渗漏式生长箱,应用TDR水分仪测定生长季节土壤水分变化,依据土壤水分平衡理论推算单位面积植被区的蒸散量.经2a研究,在相同栽植密度下(1m×1m),樟子松植被区土壤贮水量高于小叶锦鸡儿植被区;在不同栽植密度下,小叶锦鸡儿土壤贮水量以1m×2m密度区高于1m×1m密度区.生长季节单位面积土壤蒸散量以小叶锦鸡儿(1m×1m)最高,小叶锦鸡儿(1m×2m)其次,樟子松(1m×1m)最低.单丛/株蒸散量以小叶锦鸡儿(1m×2m)最高,小叶锦鸡儿(1m×1m)其次,樟子松(1m×1m)最低.在试验所涉及的特定年龄阶段,小叶锦鸡儿植被区蒸散耗水量高于樟子松区,土壤水分含量低于樟子松区.生产实践中应根据植物耗水特点选择适宜的固沙物种和栽植方式,以保证人工固沙植被区土壤水分的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999.
韶山针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层的淋溶及缓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韶山森林设立4个10m×10m的标准样地,分别收集凋落物、凋落物层淋滤液和冠层穿透水,研究了韶山森林凋落量季节动态,凋落物淋滤液和冠层穿透水特征以及凋落物层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表明:(1)韶山森林凋落高峰出现在秋季,凋落量随着海拔增加而增加;(2)凋落物淋滤液中盐基阳离子浓度除夏季K >Ca2 外,其余季节均为:Ca2 >K >NH 4 >Mg2 >Na ,与冠层穿透水中阳离子浓度分布基本是一致的;(3)除Ca2 外,凋落物淋滤液和穿冠水中各阳离子浓度相关性显著,K 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水平,证实了韶山森林通过凋落物养分归还的K 主要来自森林冠层的滤出;(4)除个别点外,凋落物淋滤液中各阳离子总浓度较冠层穿透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秋季增幅最大,冬季次之,这与凋落物量变化一致;(5)韶山森林冠层穿透水pH值变动范围为4.58~7.13,最低值出现在冬季,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凋落物淋滤液pH值变动范围为5.02~6.69,均高于韶山表层土壤pH平均值5.0,且最低值出现在春季,最高值出现在秋季;(6)冬季凋落物淋滤液pH值较冠层穿透水均增加,增幅范围在0.06~1.35之间,而其他季节(除样地C的秋季外)pH值均有所下降,这表明韶山森林凋落物层冬季具有较强的酸缓冲作用,而其他季节由于盐基阳离子的滤出不足以抵消凋落物本身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类物质的酸化作用,而使凋落物淋滤液pH值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种子雨是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内外已有部分关于种子雨的研究, 但多数集中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热带地区种子雨的长期监测研究仍显不足。为全面了解热带森林种子雨输入的数量动态和物种组成的长期规律, 本文对我国西双版纳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林群落水平上9年(2008年5月至2017年4月)的种子雨输入进行了研究。9年共收集到木本植物的种子226种8,993,224粒, 其中大型种子(I-1型) 77种9,779粒; 中型种子(I-2型) 61种24,237粒; 小型种子(I-3型) 72种83,399粒; 粒状微小种子(II-1型) 13种1,215,235粒; 粒状极小种子(II-2型) 1种7,244,667粒; 细丝状种子(II-3型) 2种415,907粒。种子雨输入量排名前10位的优势种贡献了70%以上的种子数量。各类型种子的种子雨输入量均具有年际波动, 呈“大小年”的交替变化, 间隔期为1-2年, 物种组成也呈现一定的年际差异。持续9年的监测中, 每类型种子至少观察到了1次大年结实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