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东北红豆杉可再生部位紫杉醇含量时空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ODS-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体系研究了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叶、茎、果肉及种子中紫杉醇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东北红豆杉的4个部位均有紫杉醇存在, 但存在的时间和部位具有较大差异。紫杉醇的含量最大值为0.043 mg.g-1 (FW)出现在10月份种子中, 最小值0.001 mg.g-1 (FW)出现在11月份果肉中。叶与茎中紫杉醇的含量变化较为一致, 叶和茎中紫杉醇含量在7月份达到最高, 分别为0.032 mg.g-1 (FW)和0.029 mg.g-1 (FW), 在8月份降至最低, 分别为0.011 mg.g-1 (FW)和0.010 mg.g-1 (FW)。在新叶萌发期, 老茎叶比新茎叶中紫杉醇的含量高约2.5倍。  相似文献   
72.
基因治疗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其中关于慢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导入研究得最为广泛。随着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安全性方面慢病毒已经从第一代发展至第三代,而如何工程化获得高滴度慢病毒仍是当今技术一大瓶颈。运用Fibra-Cel片状载体作为HEK293T细胞载体基质,联合多个无菌细胞转瓶在滚瓶机上培养,对贴壁细胞进行规模放大化生产。通过对第三代慢病毒包装过程中影响慢病毒滴度的因素进行逐一筛选,使病毒滴度达到最优。研究结果成功运用Fibra-Cel片状载体作为HEK293T细胞粘附载体基质,作为一种贴壁细胞规模放大的方法,筛选出了利用滚瓶机制备第三代慢病毒的最优条件,规模化生产了3批慢病毒。在时间上,将慢病毒的生产时间从质粒转染到病毒收集的120 h缩短至54 h;在成本上,利用滚瓶机代替生物反应器实现了无需反复灭菌、全程一次性产品的安全有效低成本的运行,为慢病毒的规模化制备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对71例Ⅲ-N2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病例进行生存分析。方法:我院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诊断为Ⅲ-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诱导或辅助化疗及术后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对以上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进行分析。结果:71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49.6%和35.5%;1年、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0.4%、41.8%和27.4%;9例患者(12.6%)出现局部复发;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3个月,而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鳞癌患者1年、3年、5年的OS和DFS分别为85%、60%、42.5%和80.0%、55.0%、34.2%;腺癌患者1年、3年、5年的OS和DFS分别为77.1%、42.0%、36.0%和60.0%、28.6%、28.6%,两组OS和DFS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细胞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生存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4.
安西自然保护区放归的普氏野马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小种群,种群数量增长极其缓慢,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捕食压力和近交衰退。因此,对这个物种制定长期的自然保护计划是当务之急。本研究通过对重引入普氏野马种群繁殖力和种群生存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安西保护区野马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是由生育率(44.3%)低和幼驹死亡率(43.4%)高造成的,天敌捕食(35.3%)和疾病(26.5%)成为影响野马繁殖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普氏野马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80.9%的幼驹出生在5月和6月;(2)种群生存力分析(PVA)预测本放归野马种群未来100年的灭绝概率是60%,野马种群数量达200匹以上才能保证100年后90%的存活率;(3)参数敏感度分析显示,外部因素--狼袭对保护区野马种群的灭绝和种群数量最具影响力,其次是决定生殖成功的内部因素--生育率、最大繁殖年龄;(4)保护区野马小种群效应明显,疾病和幼驹羸弱而死亡的比例高(分别为26.5%和8.8%),合理的补充新个体是降低种群灭绝风险长期的管理对策。同时,减小狼对野马的捕食压力,加强幼驹的保护,是目前改善本区内普氏野马小种群生存状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5.
颠覆性技术基于新的技术发展轨迹,具备低端性、边缘性的初始阶段特征,并最终取代主流技术。基于多源数据对人类创新不同环节的表征关系及相互之间的知识关联关系设计了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以多源数据的产生、发展以及引用、复现等知识关联关系,研究科学知识演变过程,跟踪前沿技术萌芽、发展、突变的演化轨迹,从存在知识关联关系的多源数据变化中发现和识别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主题。通过基金项目信息、会议信息、基础研究信息、应用研究信息、专利信息、商业报道等多源数据挖掘了纤维素生物降解涉及菌种选育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技术与工艺、分离纯化技术等主要研发应用现状,分析其演化趋势,拟合预测了纤维素降解颠覆性技术点发生时间,并绘制了产业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76.
福建涧产早二叠世Shwagerinacushmani动物群的层位介于梁山组与含假瓦格Tinog亚科分子的马平组之间。动物群分子以Shwagerincushmani,Darvasitessinensis,Pseudofusulinagallowayi为主,与湘东南的SchwagerinacushmaniTing类群,江苏宁镇山区的DarvasitesordinatusTing类群相一致。  相似文献   
77.
福建龙岩苏邦栖霞组上部蜓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叙了福建省龙岩苏邦早二叠世栖霞组上部的类化石,计4属8种,并建立了Praesumatrinaneoschwagerinoides-Verbeekinacrassispira组合带。这些类化石的发现,不但为该地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且对华南地区早二叠世地层划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不少生理学工作者倡导用墨水記紋,因为它在簡化手續,节省时间、設备、药品等方面,都比熏烟記紋优越得多。然而它也存在下述缺点: (一)墨水記紋笔尖比熏烟記紋笔尖重得多,它除了要携带一定量的墨水外、尚附有貯水装置,这种装置用金属或玻璃制成(連笔尖),因之,具有实驗室中难以  相似文献   
79.
黄土高原贫困地区主要分布于吕梁山以西至兰州以东的丘陵山区。贫困县有102个,人口2300万,农耕地4.67×10~8ha多,分别占黄土高原总县数的35.7%,总人口的35%,耕地面积的37.5%。其中连片的有山西吕梁山区、陕西榆林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及甘肃定西地区。该贫困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80%以上,侵蚀模数为5000-1.0×10~4 t·km~(-2),年降水量300—55mm,干旱缺水,主要土壤为侵蚀黑  相似文献   
80.
光能利用效率(LUE)是评价植物叶片光能利用能力的重要参数,更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植物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机理模型推导出植物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模型以及叶片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LUEmax)和对应的饱和光强(IL-sat)的数学表达式,并用光能利用效率模型研究了番茄幼苗叶片在CO2浓度分别为350、450、550和650 μmol·mol-1下的光能利用效率.拟合结果表明: 所推导的叶片光能利用效率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4种CO2浓度条件下番茄幼苗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在这4种CO2浓度条件下,番茄的LUEmax在光合有效辐射(I)为70~90 μmol·m-2·s-1时就可以达到;番茄在CO2浓度为550和650 μmol·mol-1时叶片的LUEmaxIL-sat没有差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番茄幼苗长时间处于较低光强下,番茄幼苗叶片的光合功能已经适应了低光强环境,以致于高CO2浓度难以改变它的捕光色素分子的内秉特性,如有效光能吸收截面以及处于激发态和基态色素的比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