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下简称“新冠”,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发的全球流行传染病。鉴于嗅觉障碍是其主要神经症状,明确相关流行现状、机制和康复对促进公共健康非常重要。文献报道的新冠相关嗅觉障碍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与评估工具、人群以及变异毒株3个因素有关。其中,不同毒株之间嗅觉障碍发生率的差异可能源于刺突糖蛋白和侵入方式的变异。在外周嗅觉系统,SARS-CoV-2主要引发嗅裂炎症、支持细胞死亡和宿主免疫反应,而关于SARS-CoV-2入侵中枢的途径和机制仍存争议。部分“长新冠”患者存在持续的嗅觉障碍,SARS-CoV-2诱发慢性炎症反应和对嗅上皮再生的破坏是其潜在的病理基础。根据嗅觉媒介假说,SARS-CoV-2可能借由嗅觉系统影响中枢功能并最终诱发神经退行性变。嗅觉训练、药物等方法可帮助新冠相关嗅觉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83.
本文是柱萤叶甲属研究报告之二,报道了前胸背板黑色的五新种:阿波柱萤叶甲Gallerucida apurvella sp.nov.,黑龙江柱萤叶甲G.heilongjiangana sp.nov.,双刻柱萤叶甲G.nothornata sp.nov.,褐足柱萤叶甲G.postifusca sp.nov.,及凹头柱萤叶甲G.solenocephala sp.nov.。  相似文献   
84.
扁圆吻鲴Distoechodon compressus在福建连城一带称“(鱼奄)鱼”,因其鱼苗尾鳍呈火红色,故又叫“火烧尾”或“红烧尾”。在连城县姑田公社下堡大队和溪口大队已有数百年的驯养历史,  相似文献   
85.
记述了草蛉科Chrysopidae叉草蛉属Dichochrysa 3新种.1窄带叉草蛉,新种Dichochrysa angustivittata sp.nov.正模♂,江西上饶,1978-05-30,杨集昆采(存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新种与Dichochrysa kiangsuensis(Navas,1934)相似,但后者颜面无斑,胸背两侧黄褐色,前翅所有的横脉黑褐色,雄性外生殖器也与新种有较大差异.2脊背叉草蛉,新种Dichochrysa carinata sp.nov.正模♂,陕西宁陕火地塘,1 580 m,1998-07-14,袁德成采(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新种与其相似种Dichochrysa prasina(Burmeister,1839)的差别:后者触角之间具中斑,颊斑小;胸背淡绿色,具浅褐色斑点;径横脉、Rs脉的基部及分支脉的部分或全部以及阶脉都为黑色;雄性外生殖器与新种较为相似,但在殖弧叶两侧端部的宽窄、殖弧梁的形状等方面有明显区别.3芒康叉草蛉,新种Dichochrysa mangkangensis sp.nov.正模♂,西藏芒康盐井,1976-06-05,韩寅恒采(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新种与Dichochrysa yuxianensis(Bian et Li,1992)相似,但后者颜面有2对角下斑,颚唇须黑褐色,前胸背板绿色;伪阳茎、内突和殖下片也与新种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6.
中国昆虫分类研究的五十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类学是生命科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它是揭示生命现象、研究物种分化与形成机制、探讨阶元内及队元间的演化关系、明确不同阶元的分布格局的基础学科。我国昆虫分类工作起步较晚,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分类工作基本由外国人所做。从30年代始,国人才逐渐涉足本学科,即便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有记载的昆虫──种[1],由国人命名的204种,仅占1%。定名标本、文献资料均需依附于外国[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它给学科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从此,昆虫分类工作进入发展时期。本文就扣年来我国昆虫分类…  相似文献   
87.
Hox基因与昆虫翅的特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翟宗昭  杨星科 《昆虫学报》2006,49(6):1027-1033
自从1978年E.B. Lewis描述了著名的果蝇双胸突变体(bithorax)以来,大量的比较发育遗传学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形态进化的遗传基础,从而使形态进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Hox基因的研究也成为这一领域的焦点。本文综述了昆虫翅的起源及其特化类群翅的发育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一般认为,原始的有翅昆虫胸腹部多附肢(包括翅); 之后不同的体节受到了不同Hox的抑制,形成两对翅以及前后翅的分化; Ubx的不同表达导致了前后翅的分化,并且Ubx负责识别后翅。我们选择翅特化最为显著的3个类群——鞘翅目(T2鞘翅)、双翅目(T3平衡棒)和捻翅目(T2平衡棒),结合Hox的表达情况讨论了翅的特化机理。目前已知双翅目和鞘翅目的翅的控制模式存在巨大差异,两种模式的比较研究对于理解翅的形态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捻翅目昆虫的研究则很少。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建立和优化马尔尼菲青霉电穿孔转化体系,为其基因功能研究提供良好平台.方法 直接使用马尔尼菲青霉缺陷株SPM4(pyrG-,niaD-)萌发孢子进行电穿孔转化,并通过改变孢子龄、孢子萌发时间、质粒浓度、电场强度等影响因素对体系进行优化.结果 适合SPM4电穿孔转化条件为:孢子龄为6d,孢子萌发时间为4h,电场强度为5 kV/cm.上述条件下分别使用1 μg环状或线性化质粒DNA转化SPM4,平均可得到21个和13个转化子.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电穿孔转化效率高,重复性好,针对SPM4萌发孢子,环状质粒较线性化质粒电穿孔转化效率高.  相似文献   
90.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一种很强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诱导剂。呼吸道上皮是机体防御外界细菌、病毒、香烟烟雾等生物和化学因素损伤的天然屏障,在维持呼吸道局部微环境稳态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吸入性药物治疗的主要靶细胞。呼吸道上皮结构完整性缺陷或功能紊乱还参与了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LPS可引起呼吸道上皮损伤,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作为MAPK家族四个亚家族成员之一,包含四个成员:p38α、p38β、p38γ和p38δ,可通过经典和非经典的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方式及通过激酶活性无关的功能参与调控炎症反应、细胞生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p38 MAPK信号通路在LPS致呼吸道上皮损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