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从肉苁蓉中提取并测定总黄酮含量,选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在最大吸收波长510nm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C=9.33%,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1:40、回流时间2h、回流温度70℃。结论:选用芦丁为对照品应用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肉苁蓉总黄酮含量准确度较高,方法简单,是切实可行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2.
库车种子植物区系垂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查阅,探讨了库车山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约有78科376属96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9种,被子植物75科373属951种。植物科、属、种总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分布结构。其中科总数在海拔1 600~1 800 m处为最高峰,属总数在海拔1 800~1 900 m处呈现最高峰;物种总数在海拔1 900~2 000 m处呈现最高峰,有478种(隶属59科,230属)。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中,库车山区植物区系垂直海拔梯度上不管是科级水平还是属级水平种类成分都以温带分布型占优势。在垂直分布梯度上,温带分布科最高点出现在海拔1 800~1 900 m(含20科),从海拔2 800~2 900 m开始,随着海拔梯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到海拔3 600~3 700 m时为最低点(含6科);温带分布属峰值出现在海拔1 900~2 0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该研究结果对该区植物种质资源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栽培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SCCI)对患者脑氧代谢、炎性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SC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 d、7 d的脑氧代谢(SjvO_2、CaO_2、A-vDO_2和CERO_2)、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0)及肾功能(BUN和Cr)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jvO_2、CaO_2、A-vDO_2、CERO_2、TNF-α、IL-6、IL-10、BUN和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观察组患者的SjvO_2、CaO_2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vDO_2、CERO_2、TNF-α、IL-6、BUN和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SCCI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氧代谢、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4.
于2003年5月~2004年11月,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栖息在生态保留带的普通田鼠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两年中种群密度夏季最大分别达到410个体/hm2和641个体/hm2,春季最少分别达到166个体/hm2和153个体/hm2,种群数量从7月份开始增长,8月份种群密度减少并于11月份开始重新增长。种群中雌性个体数量比较多,雌性在种群中的居留时间较长,同时存活率比雄性高,这导致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化。种群周转率比较高,在两个捕鼠期间种群中的80%个体被更新,这表明普通田鼠在生态保留带中的活动非常频繁,不断与周围的其他种群进行交流,提高了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种群中雌雄个体的巢区之间没有年间变化,活动巢区比较小,巢区长度2003年平均为11 m,最长为37.5 m,2004年平均为13 m,最长为52 m。Pearson相关指数表明种群数量和生态保留带年龄、覆盖率和高度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新疆北部森林生态系统地衣植物生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fe forms of lichen of forest ecosystem in Northern Xinjiang were researched in the Kanas National Natural Reservation Area.They have been grouped into 6 types:Epipetria,Soil-epipetria,Epiphytia arboricosa,Epiphytia moss,Epiphytis grass and Dry-radicantia,in which the species of Epiphytia arboricosa account for 36.89% of the total species in this area,the species of Epipetria for 22.33% and Epiphytia grass the least.The results show that life forms of lichem at the srea in Northem Xinjiang are relatively rich,which indicates the bio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of lichen.  相似文献   
26.
干旱环境中褐家鼠的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种群数量动态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借用Leslei矩阵建立数学模型对分布在新疆北部干旱环境中的褐家鼠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预测.同时经计算得新疆北部干旱环境中褐家鼠种群的特征根(λ),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ns).结果表明,12年后雌体总数达到29 801.686 28,同时根据褐家鼠种群增长曲线,发现该种群的增长属于稳定型的指数增长类型.  相似文献   
27.
短毛柽柳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短毛柽柳中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差异,研究黄酮化合物保存的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在正交优先的最佳条件(料液比为1∶15,超声处理时间为40min,乙醇浓度为45%,超声温度50℃,提取3次)下提取不同部位总黄酮,并测定不同条件下其吸光度的变化。结果:柽柳花、叶、茎中总黄酮得率分别为24.585mg/g、25.623mg/g、41.726mg/g,柽柳中提取的黄酮溶液在光照、高温、高浓度蔗糖溶液和Na+存在条件下不稳定;pH 4~7条件下较稳定;氧化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不大。结论:柽柳茎中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部位。柽柳黄酮保存时应避免接触碳水化合物和盐离子,在避光、常温、中性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28.
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不同海拔高度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时空动态的影响,对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6种不同海拔高度样带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探讨雅玛里克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不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7 375只,隶属于6门16纲35目,其中真螨目(52.28%)和弹尾目(15.61%)为优势类群,共占总捕获量的67.89%,而寄螨目(8.37%)、三肠目(7.78%)、膜翅目(2.74%)、茅线目(1.53%)、双翅目幼虫(1.48%)、垫刃目(1.27%)、鞘翅目(1.11%)及半翅目(1.07%)等8类为常见类群,占总捕获量的25.35%,其余的25类为稀有类群,占总捕获量的6.76%.在6种不同海拔样带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个体数顺序为:样带A>样带B>样带C>样带E>样带D>样带F,而类群数顺序为:样带A>样带B>样带C>样带D>样带E>样带F.3个不同季节有明显的差异(P<0.01),其个体数依次为秋>春>夏.在6种不同高度样带和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差异(P<0.05).组间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将6种不同海拔高度生境分为山底生境型、山中生境型及山顶生境型等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29.
新疆马鹿塔里木亚种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新疆马鹿塔里木亚种高度适应荒漠生境, 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栖息地退缩和片段化不仅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而且也因遗传漂变和近亲繁殖, 不断地加剧了该亚种的濒危程度。为有效的保护该物种, 特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对中国新疆博格达山周边地区大型地衣进行地衣分类学和生态学结合的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大型地衣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探讨影响地衣分布的环境变量与生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分布在博格达山周边地区的大型地衣共有43种,隶属于6目、11科、15属,其中茶渍目和黄枝衣目大型地衣占优势,分别占该地区大型地衣科、属、种总数的55%、67%、81%。(2)博格达山周边地区的大型地衣组成5个样点组,分别是蓝灰蜈蚣衣+裂片石黄衣组、细片石黄衣+亚灰大孢蜈蚣衣组、长缘毛蜈蚣衣+菊叶黄梅组、地卷+暗裂芽黑蜈蚣衣组、黑蜈蚣衣+枪石蕊组,样点组的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3)在影响大型地衣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海拔对地衣种类分布的影响较显著。本研究为更准确地确定博格达山区大型地衣分布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