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根据对华东稻麦轮作周期的N2O排放及其影响因子的连续观测结果,分析了N2O排放时间变化以及施肥、灌溉、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速效N素含量对N2O排放的影响,同时还比较分析了稻田N2O和CH4排放.研究结果表明,稻麦轮作周期内,水稻生长季的N2O排放量仅占30%,稻田持续淹水可比常规灌溉增加CH4排放量26%,减少N2O排放量11~26%.  相似文献   
72.
本文报道了旨在简化和提高电镜包埋技术的几项新的技术方法。 为了准确而容易地在病毒感染的单层细胞培养上选择包埋所需的细胞,我们设计并应用了名为“顶扣细胞原位包埋技术”。将细小的塑料管放到光学显檄镜的聚光镜的中央,对准预先固定、脱水和浸透了国产618树脂的感染病毒的单层细胞培养,使盖玻片的细胞面向下,对准塑料小管的上端井顶扣之。应用此项技术,我们在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疤疹病毒上取得了初步结果。该项技术的优点在于:①比较准确地选择早期病变细胞,有助于克服电子显微镜观察上的困难;③简而易行,避免了一些复杂的包埋程序,节省时间和村料。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试管内单层细胞原位包埋方法和简易的人和动物气管和支气管定向包埋方法。正烷烃发酵生产柠檬酸及异柠檬酸的研究I.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PC 711的分离与鉴定上海新型发酵厂和复旦大学生物系石油发酵科研协作组 1.用土壤增殖培养方法筛得若干株酵母,均能以正烷烃为唯一碳源产生柠檬酸和异柠檬酸。若于培养基中加适量碳酸钙则产总酸值均在2.5%以上。 2.产酸较高的菌株Pc 7¨,经鉴定是解脂假丝酵母。摇瓶培养2天后菌体生长达到 高峰,5天后总酸达到7—8%,对投油转化率130%左右。 3.发酵液中异拧檬酸分别用纸层析和旋光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简易、有效,适于筛选、条件试验和菌种诱变等工作中应用。 4.菌体的产酸过程中,柠檬酸与异柠檬酸含量相近,平行上升,而改变培养基氮源等又能形成其它产物。  相似文献   
73.
白刺属植物的分类学及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在回顾白刺属(NitrariaL)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全球所产白刺属的12种植物作了详细的考证和系统整理。根据果皮结构及演化趋势,花粉形态及分布区等方面的研究资料,探讨了属内种间的系统发育,提出了属下的分类系统,在此系统下编制出分组及分种检索表。根据其地理分布,绘制了白刺属植物的中国及世界分布图。  相似文献   
74.
马加拉山国家公园自建立以来,在自然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园内住民向来使用药用植物治疗各种疾病,长期依赖周围的植物资源提供食品、房舍、饲料、保健品和其他人文生活的需要。然而,工业化的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利用当地植物作医药的情况不断减少。因此,有必要进行民族植物学研究,把本土植物的利用信息在丧失之前记录下来。调查结果表明,AsparagusadescendensRoxb.,BerberislyciumRoyle(柯杞小檗)和ViolacanescenceWal.exRoxb.只能少量采集,AcaciamodestaWal.,A.nilotica(L.)Delile(阿拉伯胶金合欢),BuxuspipilosaC.K.Schneid.和Dodonaeaviscosa(L.)Jacq.(车桑子)等作为薪材面临砍伐的压力。而GrewiaoptivaDrum.exBurret作为持续利用的饲料和制绳用的种类显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5.
野生动植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模式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目前对于大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模式却了解较少。本研究以秦岭南坡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有蹄类动物为对象,使用相机陷阱调查技术(camera-trapping),系统的调查了研究区域内大中型兽类的分布情况。我们将研究区域按300 m垂直间隔划分为5个海拔段,分别计算各海拔段内目标物种的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 RAI)和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研究有蹄类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特征。2008年3~12月,共调查123个有效位点,在4 307个有效相机工作日中共记录到7种森林有蹄类动物。其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为秦岭南坡有蹄类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平均RAI = 110.66),种群数量最多;其次是野猪(RAI = 28.25)和斑羚(RAI = 25.10);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则是群落中种群数量最少的物种(RAI = 1.33)。在本研究所涉及的海拔梯度内,各物种种群数量的垂直分布模式为:羚牛和林麝为单峰型,种群数量在中间海拔段存在一个峰值,两侧递减;斑羚(Naemorhedus goral)为单调递增型(R2 = 0.84),种群数量大体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小麂(Muntiacus reevesi)(R2 = 0.94)和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R2 = 0.79)为单调递减型,种群数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减少;野猪(Sus scrofa)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为复合型,分布模式较为复杂。整个有蹄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表现为中峰模式,在1 700~2 300 m的中等海拔段最高,符合中域效应假说的预测。  相似文献   
76.
2003 年三峡水库蓄水后, 香溪河入库区段形成典型的水库型库湾, 磷污染严重, 导致水华频发。异养细菌是水体物质循环的重要参与者, 其中无机磷细菌释放结合态磷加重了水体富营养化。为了研究异养细菌和无机磷细菌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在库湾设置7 个采样点, 2015 年 4 月、6 月、9 月和12 月分别采集水样, 测定样品总氮(TN)、总磷(TP)、磷酸盐(PO4-P)及表层(水面下方0.5 m)水体叶绿素a(Chl.a)浓度, 实验室培养异养细菌及无机磷细菌。利用SPSS 17.0 对水体可培养异养细菌和无机磷细菌的时空变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并用SPSS 软件分析细菌含量与总氮浓度、总磷浓度、磷酸盐浓度和叶绿素 a 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异养细菌和无机磷细菌含量与叶绿素 a 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无机磷细菌与氮磷相关性均高于异养细菌, 说明香溪河库湾无机磷细菌与水体氮磷关联性大于异养细菌。  相似文献   
77.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liouana)是中国毛乌素沙地的主要灌木建群种,在其主要分布区采集9个不同地理种源的种子,栽种至同质园,并测定不同器官(根、茎、叶)碳(C)、氮(N)、磷(P)含量,比较种源和器官间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及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不同种源中间锦鸡儿根、茎、叶的C含量差异显著,分别为361.12~426.30mg·g~(-1)、412.32~463.13mg·g~(-1)、419.21~478.94mg·g~(-1);N含量种源间差异显著,分别为20.52~33.67mg·g~(-1)、15.77~23.92mg·g~(-1)、27.60~36.44mg·g~(-1);P含量种源间差异显著,分别为1.52~3.73mg·g~(-1)、1.24~2.14mg·g~(-1)、1.44~2.38mg·g~(-1);不同器官的C/N、C/P、N/P也表现出种源间显著差异。(2)种源和器官对中间锦鸡儿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种源对P、C/P、N/P影响较大,器官对C、N、C/N影响较大。(3)相关性分析表明,N、P分别对C/N和C/P的变异起主导作用,并共同影响N/P的变异。研究表明,中间锦鸡儿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在长期的适应进化过程中已产生遗传分化,并形成了自身的养分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腹股沟疝气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静脉注射氯胺酮,观察组(41例)先吸入8%七氟醚,然后进行骶管阻滞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和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切皮后T1、T2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高于T0时的值(P0.05),两组切皮后T1、T2时组间HR、MA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切皮后T3时HR、MAP水平基本恢复到T0时的水平。两组切皮前后4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 O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术中麻醉持续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能达到期望麻醉时间,观察组患儿PAED评分和I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快,苏醒快,小儿配合度高,术后躁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9.
桔小实蝇在野外自然条件下,具有远距离扩散迁移能力。为了探讨桔小实蝇基于其生理生物学所能表达的基础飞行能力,本研究采用飞行磨系统,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测定桔小实蝇飞行的日节律、不同食料饲养下的飞行能力以及多次飞行能力。研究表明:桔小实蝇飞行活动呈现明显的日节律,一天中呈现两个飞行时段,分别为7∶00至15∶00和17∶00至21∶00。不同食料饲养下,取食酵母糖水和糖水的桔小实蝇飞行能力显著强于取食清水。桔小实蝇经营养补充后可进行3-6 d的飞行,累计飞行可持续时间分别为4.21 h和3.74 h、最远飞行距离分别为5.74 km和5.24 km、平均飞行速度1.10 m/s和1.21 m/s。本研究为阐释桔小实蝇长距离迁移扩散成因提供了重要飞行生物学数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