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56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31.
通过测量叶绿体NADP光还原的延滞时间和细胞色素f氧化还原的光诱导,比较暗适应和光活化的叶绿体FNR-黄递酶活力对底物NADPH的Km值,以及化学修饰剂处理膜结合的FNR,进一步证明叶绿体膜结合状态的FNR存在光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932.
933.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公共设施恶臭的重要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垃圾填埋过程产生的恶臭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主要成分和浓度范围,重点阐述了垃圾填埋场恶臭原位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控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4.
在室外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小麦秸秆成分的变化,及在室内不同培养条件下施用UV-B辐射处理后小麦秸秆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室外试验结果表明:地表UV-B辐射增强减少了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增加了小麦秸秆木质素和全氮含量,增幅分别达94.2%和12.3%,降低了其C/N.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小麦秸秆相比,UV-B辐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显著提高了旱地和淹水条件下N2O的排放量;施用秸秆同时伴施硝态氮条件下,经过UV-B辐射处理的小麦秸秆显著促进了旱地条件下N2O的排放,其排放量为常规秸秆处理的3.2倍,但在淹水条件下对N2O排放无显著影响;无论何种培养条件下,经过UV-B辐射处理的小麦秸秆对土壤呼吸都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35.
花生在世界粮油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种皮颜色有白色、红色、紫色、粉红色及花斑等多种颜色,花斑种皮花生是其独特的成员之一,具有便于区分的优良性状.本研究以花斑种皮花生VG-02为研究材料,结果表明与花斑种皮颜色合成相关差异表达的miRNA富集的代谢途径有苯丙烷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异黄酮的生物合成、昼夜节律植物.mi...  相似文献   
936.
气候变化为粮食生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重要的挑战。在极端气候变化下,发展适应性物种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重要的作物之一,玉米在经历强烈的驯化瓶颈之后,已经丢失了大量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一些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的位点。在野生种和农家种中寻找玉米驯化过程中丢失的遗传多样性,并将其应用于现代遗传育种中,将为适应性新品种的创制提供新的契机。本文在对大刍草(玉米野生近亲)的发现及分类研究进行介绍之后,进一步总结了大刍草和玉米的性状与基因组差异,并综述了目前基于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对大刍草和玉米之间差异遗传机理剖析的进展,多角度表明了大刍草在玉米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对未来气候变化下大刍草在玉米育种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7.
2009 年1 ~12 月,我们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马鹿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107 个马鹿活动位点和572 个马鹿痕迹位点,分别用95% 的固定核空间法(Fixed kernel estimation,FKE)和100% 的最小凸多边形法(Minimum convex polygon,MCP)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保护区内的马鹿分布面积约为642.33 km2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3 19% ,分布范围介于小水沟和榆树沟之间,插旗口和大水沟是马鹿分布密度最大的两个区域,而人为干扰较严重的黄旗口和小口子在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马鹿实体。我们对马鹿在冬季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利用模型均匀分布和简易多项式级数展开(Uniform + Simple polynomial),Distance 6. 0 的结果显示宁夏贺兰山马鹿的种群数量约为1 420 头(880 ~ 2 300)。保护区内的马鹿在不同的季节有垂直迁移现象,冬季活动在低海拔地区。保护区内的马鹿集群较小(3.50 ± 2.76,1 ~ 13 头,n = 107),且集群大小有季节性差异,冬季(4. 26 ± 3.09)明显大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938.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系发育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12个国内外紫化苜蓿品种在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根系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根系生物量、根系体积、侧根数在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差异显,在土壤中从表层到深层逐渐递减;侧根的发生部化受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占0~50cm土层根系生物量66.5%的根系集中分布在0~20cm土层中。而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0~20cm的主根段,40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通过聚类分析,可把12个紫花苜蓿品种分为3类,其中WL-323ML、两香、苜蓿王、巨人在渭北呈塬丘陵沟壑区根系发育好,具有较强的根系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939.
为减少重组病毒非必需外源基因,进一步提高非复制重组痘苗病毒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本研究改建不含报道基因LacZ的双表达狂犬病毒aG株G、N的非复制重组痘苗病毒VTKRGΔCKRN。采用G418-neo富集、蓝白斑及免疫蚀斑筛选等方法,以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RG)基因的非复制重组痘苗病毒VTKRG△CKlacZ作为亲本株,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删除C与K片断间lacZ,并将狂犬病毒核蛋白(RN)基因插入C-K片段间。经核酸及蛋白水平检测表明VTKRGΔCKRN能同时稳定有效地表达狂犬病毒G和N,并具有非复制病毒生长特性。重组病毒裸鼠毒力实验表明VTKRG△CKRN较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VTKRG病毒毒力显著减弱。VTKRGΔCKRN免疫小鼠可诱生较高有效中和抗体,并能保护小鼠免于致死剂量狂犬病毒攻击。以1.6×106PFU较低免疫剂量、仅一次免疫狗可保护狗经致死量中国狂犬病毒街毒株SBD株攻击后存活,诱生具有保护性中和抗体。非复制狂犬-痘苗重组病毒VTKRGΔCKRN免疫效果好、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940.
采用体内表达技术的研究策略筛选了志贺菌福氏2a侵入上皮细胞后诱导表达的基因, 用基因突变技术进一步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鉴定. 结果共筛选到13个胞内诱导基因, 其中2个DNA甲基化相关基因、1个代谢相关基因、1个转录调控基因、3个插入成分、3个反义转录体、3个未知功能基因. 突变体分析发现, 3-甲基糖基化酶Ⅱ, 柠檬酸裂合酶的编码基因和未知功能基因wcaJ的突变体在细胞和动物感染实验中都显示其存活增殖能力的降低, 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志贺菌在上皮细胞内的存活和增殖. 同时也表明, 这种在上皮细胞内的存活增殖能力是志贺菌主要的毒力体现之一. 但是, 未知功能基因yaiC的突变体只在动物体内表现出明显的毒力缺陷, 在上皮细胞内没有明显的增殖缺陷, 这表明yaiC基因参与其他毒力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志贺菌的致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