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为了测定黄杞叶不同溶媒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二氢黄酮醇的含量,以落新妇苷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杞叶醇提物、水提物及醇提物的PE层、EtoAc层、H2O层和水提物的EtoAc层、H2O层中总二氢黄酮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落新妇苷在12.3~28.7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黄杞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62.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特色桑树品种,分析了龙桑、龙须桑等12个特色桑资源ITS、TrnL-F、rps16碱基序列的长度、G+C含量、亲缘关系、遗传距离及信息变异位点。结果表明,ITS间隔区(包括5.8S)全长为576~590 bp,G+C含量59.38%~60.17%;TrnL-F间隔区(包括TrnL内含子)全长为920~923 bp,G+C含量为34.02%~34.24%;rps16内含子全长为929~947 bp,G+C含量为32.51%~33.26%。亲缘关系分析显示,分支图首先将外类群—构树分出,紧接着分出的是新疆黑桑。再依次为咸丰长穗桑、钦州长果桑、神农华桑、广东大10、雅安白桑、斯里兰卡1号、湖北蒙桑4号、龙桑、和田白桑,龙须桑、剑持、小冠桑在分支树的最顶层。根据外类群确定法,新疆黑桑为原始类型,龙须桑、剑持、小冠桑为最进化类型。遗传距离分析显示,新疆黑桑、剑持、咸丰长穗桑、钦州长果桑、小冠桑与其他桑属材料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1.3、0.2~0.3、0.1~0.4、0.1~0.2、0~0.3,龙桑、斯里兰卡1号、雅安白桑、和田白桑、广东大10、龙须桑、湖北蒙桑4号与其他桑属材料间遗传距离差异不大。信息变异位点分析显示共有14个信息位点,占总位点数的0.5564%。变异主要发生在外类群—构树和新疆黑桑,且变异大多集中在ITS区域。ITS、TrnL-F和rps16三片段分析桑属的亲缘关系,信息位点不足,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63.
目的:研究兔实验性肝性脑病1H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变化。方法:将24只兔子随机分三组:对照组,肝硬化组,肝性脑病组,各8只。肝性脑病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联合内毒素方法制作肝性脑病兔子模型,肝硬化组采用CCl4制作肝硬化模型。分别在第4、6、8、10、12周取肝脏病理活检,第12周测量血氨值,并进行兔子脑组织的MRS扫描。计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e,NAA)、肌酸(creatine,Cr)、胆碱(choline,Cho)、肌醇(myo-inositol,mI)和谷氨酰胺复合物(glutamine and glutamate,Glx)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mI/Cr、Glx/Cr。结果:与对照组及肝硬化组相比,肝性脑病组兔血氨上升,脑部MRS显示Glx/Cr升高,Cho/Cr降低,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血氨以及MRS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兔实验性肝性脑病1H磁共振波谱存在变化。  相似文献   
364.
目的: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安全性、检查结果及诊断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及健康查体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2.76%、59.26%及40.90%,结肠镜检查阴性者中检出结肠息肉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检出小肠器质性疾病4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痛苦,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慢性腹痛患者的诊断优于传统检查方法,对于区分功能性胃肠病及器质性疾病以及小肠疾病的筛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5.
白腐菌选择性降解竹基质中木质纤维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基质白腐菌选择性降解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1对竹基质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有明显的降解选择性。降解55 d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44.4%和47.1%;降解20 d降解选择性最好,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选择系数分别是2.08和1.98。从FTIR图谱中木质纤维素相关谱峰(2 924、1 6351、6011、5101、165、1 045、666/cm等)的明显变化也可以得出相同结论。  相似文献   
366.
旨在构建酵母单杂交文库用于筛选与dbat基因启动子顺式元件结合的转录因子.首先,分离dbat启动子上的顺式作用元件,并进行3个拷贝的重复后,和报告质粒pHis 2.1连接构建诱饵载体pHis 2.1-dp3.然后,从茉莉酸甲酯诱导的红豆杉细胞中提取总RNA,以纯化出的mRNA为模板,依次完成ss cDNA和ds cDNA的合成,并将纯化的ds cDNA、线性化载体pGADT7-Rec2和诱饵载体pHis 2.1-dp3共转化酵母细胞Y187,各取100 μl分别涂布于SD/-leu和SD/-leu/-trp平板,用于计算重组效率和转化效率,剩余转化液涂布于SD/-leu/-trp/-his/20 mM 3-AT平板,用于筛选阳性克隆.结果表明,重组效率为1.49×106 CFU/μg,共转化效率为1.93×105 CFU/μg;对阳性克隆质粒进行酶切、测序分析,得到6个可编码结合蛋白的基因.以上工作为筛选调控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dbat表达的转录因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7.
电穿孔基因作为非病毒递送手段之一,可安全、有效地将外源核酸导入靶组织或器官。近年来用电穿孔法进行基因治疗的报道不断增多,优势日趋显著。本文重点阐述了电穿孔在基因治疗中的优势、影响因素及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应用。  相似文献   
368.
目的 建立丙型肝炎病毒5′NCR基因的巢式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 ,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超低浓度HCV的准确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选择高度保守区5′NCR基因片段,设计并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巢式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样本中的超低浓度HCV正负链RNA的方法 .并对32例血清HCV抗体检查阴性的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有核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检测.结果 可特异性地检出脑脊液有核细胞及PBMC中HCV正负链RNA,最低检出浓度均可达7.85 copies/μl,与其他单股正链RNA病毒如登革热病毒(DEV)无交叉反应.32例血清HCV抗体检查阴性样本脑脊液有核细胞和PBMC中 HCV 5′NCR正链片段阳性的分别为1例(1/32)和2例(2/32),负链片段阳性的分别为1例(1/32)和0例(0/32).结论 本方法 的构建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超低浓度HCV正负链RNA检测,且快速有效、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不易出现假阳性,可有效提高检出率,进一步完善目前临床常规检测HCV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69.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红豆杉脱分化前后基因组DNA和DNA甲基化状态的变化。选用32个AFLP引物组合从红豆杉植株及其愈伤组织分别扩增出1834个片段,无多态性片段产生。这说明红豆杉植株在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基因组DNA保持高度的遗传稳定性。另用32个MSAP引物组合从红豆杉植株及其愈伤组织分别扩增出1197个片段,总扩增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由脱分化前的12.4%上升为16.2%,表明红豆杉在脱分化过程中的某些位点发生了甲基化。红豆杉脱分化前后的DNA甲基化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说明DNA甲基化对愈伤组织形成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70.
芸薹属中几个物种碳酸酐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芸薹属中几种植物的碳酸酐酶在根、茎、叶中的分布和活性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和锌元素含量的结果表明:碳酸酐酶在甘蓝型油菜的根、茎、叶中均有分布,叶中的碳酸酐酶活性最大,茎中的次之,根中的最小。不同芸薹属植物中碳酸酐酶活性的大小依序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芜菁〉埃塞俄比亚芥。以甘蓝型油菜为例,碳酸酐酶活性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抽薹期间的碳酸酐酶活性最高。碳酸酐酶活性与净光合速率以及与锌元素含量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