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主要植物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560个植物样方调查数据,选取频度≥5%的18种主要植物,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Jaccard指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数量分析方法,对经历多次水库水位涨落后消落带植被主要植物的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以探讨消落带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种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群落演替现状,为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18种主要植物间总体为显著正关联;经χ2检验,在153个种对中,正关联种对78个,负关联种对75个;Jaccard指数小于0.20的种对占种对总数的82%;经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正相关种对74个,负相关种对79个。(2)植物的生态习性以及植物对生境要求的相似性、生态位重叠等是消落带18种主要植物总体表现为显著正关联的主要原因;种对间Jaccard指数较小,表明消落带大多数种对间的关联不紧密,植物种间关系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波动;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结果基本一致。(3)种对间负关联种对数所占的比例较大,表明消落带虽然经历了多次水库水位涨落,但其生境仍然不稳定,植物种间还存在较明显的资源性竞争,消落带植物群落仍处于不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62.
三峡库区消落带回水区水淹初期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三峡库区消落带回水区次生灌丛和弃耕地分成水淹区段、未水淹区段和对照样带,通过萌发法对其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次生灌丛种子密度为(6991±954)粒·m-2、弃耕地种子密度为(26193±6928)粒·m-2.3种生境中,水淹区段的种子密度最低,未水淹区段最高.随着土层加深,种子库密度逐渐下降.土壤种子库萌发试验出现的物种分属45科97属118种,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其中菊科、禾本科、玄参科和十字花科为优势科;个体数量占土壤种子库总储量小于0.01%的物种有34种,占28.8%.两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中物种数较接近,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较高,但优势物种组成差异很大,生态优势度较低.3种生境中,未水淹区段的生物多样性最高,水淹区段的生态优势度最高;而水淹区段和未水淹区段相似性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63.
基于最小费用模型的景观连接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为物种扩散的重要影响因子,景观连接度反映了景观促进或阻碍生物体在资源斑块间运动的程度,它也是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物保护领域的主要指标.最小费用模型起源于图论,其结合了景观中的详细地理信息和生物体的行为特征,通过费用距离分析可直观形象地描绘出物种在异质景观中的连接度,且可在GIS程序包中实现简便运算和适度的数据需求量,使其在大尺度景观连接度评价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当前的景观连接度研究,详细阐述了最小费用模型评价景观连接度的意义、原理及运算过程,并探讨了该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
卧龙竹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叶氮含量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地由于海拔变化导致的环境因子显著差异,成为研究植物环境适应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以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油竹子(Fargesia angustissima Yi)与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Mitford)Keng f.ex Yi)为对象,沿海拔梯度研究了两种竹子在各自海拔分布区间内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比叶面积(SLA)、以及基于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叶质量的叶氮含量(Narea,Nmass)。除油竹子叶NSC,Narea和华西箭竹Nmass随海拔升高不发生变化外,两种竹子其它调查因子对海拔的响应均是非线性的,反映了环境因子随海拔的非线性变化。所有调查因子对海拔的响应均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别,这一结果除了种间生理生态特性差别的原因外,可能意味着两竹种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高海拔种(华西箭竹)比(中)低海拔种(油竹子)对全球气候暖化可能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5.
景观连接度的概念、度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景观连接度是指景观促进或阻碍生物体或某种生态过程在源斑块间运动的程度,反映了景观的功能特征。景观连接度理论与方法是景观评价、管理和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国内外近10a来有关景观连接度概念、度量方法及其生态学意义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景观连接度与景观要素间的关系及其潜在应用前景,以期为深入开展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间关系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2004年5月~2005年7月,在湖北省兴山县龙门河村,对灰林(Saxicola ferrea)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灰林在湖北兴山龙门河地区的繁殖时间为4月中旬至7月下旬。主要在农田边、公路旁、河岸边、山间小路旁等山坡草丛中营巢,巢址选择在牲畜较少光顾的、较陡的土坡上,上方往往有茅草等遮挡,较为隐蔽。筑巢工作全部由雌鸟承担,一般需要5~7 d即可完成。雌鸟每天产一枚卵,产卵时间一般在清晨。窝卵数5枚(n=15),第4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化,孵卵工作全部由雌鸟承担。雌鸟的孵卵行为有明显的节律性。孵化期13~14 d。雏鸟晚成性,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12~13 d。雏鸟离巢前体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7.
气候变化对鸟类影响:长期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地球表面温度正在逐渐变暖。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鸟类已经在种群动态变化、生活史特性以及地理分布范围等方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相应的反应。根据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对鸟类影响的研究资料,尤其是北美和欧洲的一些长期研究项目的成果,综述了气候变化对鸟类分布范围、物候、繁殖和种群动态变化等方面的可能影响。这些长期研究项目为探讨气候变化在个体和种群的水平上如何长时间地影响鸟类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对未来中国鸟类学研究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8.
生物群区和林龄对森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志霖  肖文发 《生态学报》2008,28(9):4078-4087
森林土壤呼吸(RS)一般分为自养呼吸(RA)和异养呼吸(RH)两个组分,各组分对环境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对土壤和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对全球不同生物群区、林龄的森林RS及其组分RH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与分析,结果表明:林地RS沿北方森林-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林-热带林次序逐步升高,非相邻区系之间差异显著(α<0.05).土壤异养呼吸组分(RH)及其贡献率(RH/RS),仅北方森林与热带林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区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α>0.05).异养呼吸组分贡献率(RH/RS),随着RS的不断增加,呈现出RH/RS率降低的总体趋势.对于林地RS,幼龄林显著高于中龄林和成熟林.RH/RS率随树龄增加而略微升高,但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α>0.05).各生物群区及林龄的RH与RS之间显著性相关分析,为全球森林碳收支的估测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9.
利用三峡库区黑沟小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监测资料,并基于AnnAGNPS模型获取该流域径流、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等数据,客观计量流域10种情景(A~J)生态服务物质量,进而估算各情景生态服务价值量.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实施的10种情景中,流域生态服务物质量均发生了变化.情景B之径流、泥沙、总氮、总磷和有机碳的年输出量最高,分别为455 mm、56.8 t·hm-2、132 kg·hm-2、33 kg·hm-2和678 kg·hm-2,而情景J中上述指标最低,分别为303 mm、4.8 t·hm-2、75 kg·hm-2、18 kg·hm-2和383 kg·hm-2,分别下降了33.4%、91.5%、43.1%、45.4%和43.5%;退耕还林工程不同阶段流域生态服务价值也发生了变化,情景B最低,为225万元,情景J最高,为291万元,增加了29.3%.利用实地监测和模型输出的方法进行流域生态服务价值量的计量较为客观,避免了一些生态效益计算上的盲目性,但该方法所需数据量庞大,过程繁杂,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峡库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之一,受三峡水利工程和相关人类活动影响,其生态环境变化显著.揭示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的变化对于维护库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遥感为此提供了关键途径,并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受到重视.现有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往往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有效反映生态环境变化和响应特征,加之生态本底和人类干扰活动的复杂性,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对库区环境变化遥感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尺度、遥感数据和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植被变化、水土安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规划5个方面对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主要科学问题,以期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管理和类似地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