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巴德堂  罗昌禄 《昆虫知识》1991,28(4):200-203
在樟树市海拔50m处和宜丰县海拔60、100、300、500、700m处设点,观察二化螟一年发生代数,通过笼饲观察和田间系统调查,得知樟树市海拔50m处为四代为主的四代区,宜丰县海拔60m处为较完整的三代区,100~500m处二、三代并发,而海拔700m处则属二代区;从宜丰县观察得知二代转化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至700m处完全不能转化。  相似文献   
992.
用电镜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ase)细胞化学方法,在半薄切片上(厚1.5~2.0μm)观察到小鼠肝细胞、胰腺外分泌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ACPase反应阳性的线状溶酶体(nematolysosome),脾脏的淋巴细胞和胸腺细胞中类似的结构则没有观察到。本文描述了线状溶酶体的形态、分布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3.
994.
本文报道一例慢速α链不稳定血红蛋白变异体,在体外易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经结构分析证明为Hb Iwata [α87(F8) H(?) Arg],本例在我国属第一次报道。 Hb Iwata于1980年首先发现于日本,迄今未见有第二例报道。我们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学生中普查时,发现一例慢速α链变异体,经结构分析证明为Hb Iwata [α87(F8)H(?)→Arg]。  相似文献   
995.
稻田蜘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稻田蜘蛛种类和优势种 1975—1977年的7—10月上旬在我省赣州、瑞金、会昌、遂川、泰和、井冈山、铜鼓、万载、宜春、九江、武宁、都昌、景德镇市、金溪、宜黄、崇仁、南昌等地调查,发现稻田蜘蛛约40种,已鉴定学名的有10科32种(表1)。其中以草间小黑蛛、食虫瘤胸蛛、八斑球腹蛛、拟环狼蛛、克氏狼蛛分布最广,对稻飞虱、稻叶蝉等多种稻虫有一定的自然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996.
沙生柽柳扦插生根过程插穗相关理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沙生柽柳半木质化枝条进行苗床扦插,通过实验测定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IAA、GA3、ZR、ABA)含量、可溶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含量及相关氧化酶(PPO、POD、SOD、IAAO)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沙生柽柳插穗扦插生根机理。结果表明:(1)沙生柽柳插穗内源激素含量随生根进程而发生变化,其中,IAA含量在扦插35d最大,并出现较大的波动变化;ZR含量在扦插55d前后变化明显,呈现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趋势;ABA、GA3含量依次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过程,并在扦插15d和55d(80d)呈现变化的峰值和谷值。(2)沙生柽柳扦插生根与相关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其中,POD、IAAO活性在插穗扦插35d后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直至插穗生根后POD活性明显降低,IAAO活性有所增加;PPO、SOD活性则在插穗扦插15d保持较高活性,且PPO活性的变化均匀,SOD活性的高低交替变化明显。(3)在沙生柽柳扦插生根期间,插穗可溶性糖含量呈现生根前消耗减少与生根后积累增加两大变化过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扦插后逐步积累增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高水平的IAA、ZR和低水平的GA3、ABA共同调控着沙生柽柳插穗生根;IAA能够通过促进插穗POD、PPO、IAAO活性变化来影响生根,较高的POD、IAAO活性可调节插穗IAA水平,高水平的PPO活性则催化插穗IAA-酚酸复合物的形成,进而诱导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997.
7种秋海棠叶片斑纹结构及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种(品种)秋海棠为材料,观察叶片斑区和非斑区组织结构、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分析叶片斑纹的形成原因及银点秋海棠点状斑的遗传特性。结果显示:(1)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叶片斑区的上表皮细胞与栅栏组织细胞间存在空隙,非斑区则没有空隙,彩纹秋海棠和‘虎斑’的斑区与非斑区上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细胞间均紧密相连。(2)7种(品种)秋海棠叶片斑区和非斑区都具有完整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类囊体膜丰富,基质和基粒片层清晰;银点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斑区的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低于非斑区,而铺地秋海棠斑区和非斑区差别不大;除假厚叶秋海棠的斑区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小于非斑区外,其余6种秋海棠均为斑区高于非斑区。(3)银点秋海棠与无斑种类杂交,杂交后代叶片有斑和无斑的植株约为1∶1,而其自交后代中有斑和无斑的植株比例近3∶1。研究发现,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的叶斑属于空隙结构型,彩纹秋海棠和‘虎斑’叶斑属于色素型。银点秋海棠点状叶斑与无斑是1对可遗传的相对性状,白色点状斑为显性性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心肌病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造模组(n=20),对照组和造模组分别以普通饲料及高脂饲料饲养,连续6周。造模组腹腔注射STZ连续5 d,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溶剂,9 d后测空腹血糖(FBG),高于11.1 mmol/L视为糖尿病模型。20只成功造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熊果酸组(n=10)。各组连续灌胃给药(熊果酸100 mg/kg或相应溶剂)8周。测定FBG、体重、全心重和左心室重,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M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白介素-1β(IL-1β)的蛋白质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MI、LVMI、FBG、CK、LDH、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活力显著降低。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水肿、肥大,细胞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NLRP3和IL-1β蛋白质表达显著增加;熊果酸组小鼠的上述变化明显改善。结论:熊果酸对高脂饲料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少IL-1β生成,减轻心肌组织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柠条幼苗生长与存活对荒漠生境下沙埋和水分添加的响应,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荒漠灌丛群落,通过水分添加和持续沙埋处理,研究了柠条幼苗的存活与生长对水分添加和沙埋的响应。结果表明:水分添加有利于柠条幼苗的存活与生长,幼苗最终留存率显著提高(P0.05),且幼苗株高、单株叶面积和总干质量显著增大(P0.05),侧根数、小叶数、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也均有不同程度增大。沙埋抑制柠条幼苗的存活与生长,试验结束时,沙埋幼苗在水分添加条件下的最终留存率显著低于无沙埋幼苗(P0.05);除株高外,沙埋幼苗的基径、小叶数、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相对生长率等均显著减小(P0.05),主根长、侧根数和净同化率也不同程度减小。沙埋幼苗的比叶面积、比根长和比枝长均显著大于无沙埋幼苗(P0.05),但前者的根冠比显著小于后者(P0.05);沙埋幼苗的比根长在水分添加条件下显著减小(P0.05),但不论是否沙埋,幼苗根冠比、比叶面积和比枝长在有无水分添加间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喜树叶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并考察总生物碱提取物的抗菌及抗氧化活性。本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定超声提取时间为40 min,并进一步选取料液比、超声功率、甲醇比例为自变量,以总生物碱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甲醇:甲酸:水=17. 5∶1∶1. 5,料液比1∶22 g/m L,超声功率240 W。在此条件下,生物碱的得率为1. 67±0. 08 mg/g。抗菌结果表明喜树叶总生物碱提取物(LAE)对S. aureus、E. coli和P. aeruginosa MIC值分别为4. 38,8. 75,8. 75μg/m L。LAE的总抗氧化能力较好,其FRAP值为0. 16±0. 01 mmol·L-1,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半抑制浓度分别为4μg/m L和3μg/m L。本研究为喜树次生代谢产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