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利用多种原核表达系统、真核体外翻译系统和细菌/杆状病毒(Bac to Bac)的昆虫表达系统对一个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人的膜蛋白LASS2(Homo sapienslongevity assurance homologue 2 of yeastLAG1)进行表达研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仅能够表达其羧基端胞外区片段却不能表达完整的LASS2蛋白,并制备了该片段的抗体。完整的LASS2蛋白能够在两种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分子量为约28kD的LASS蛋白, Western印迹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并利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将该蛋白纯化,纯度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92.
东海南部陆缘(莆、泉段)全新世沉积硅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南部陆缘莆田、泉州地区两口钻井岩芯系统的沉积硅藻研究,共发现33属117种(或变种)硅藻化石,根据剖面硅藻组合特征的变化,结合计算机的对应分析结果划分了硅藻带,建立该区全新世的7个硅藻组合序列,恢复当时古环境演变的7个阶段,填补该区沉积硅藻系统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海陆过渡沉积硅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3.
刘耕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致力于中药的理论研究 ,取得多项成果 ,特别是在新药研制和开发上 ,成绩卓著。刘教授理论联系实际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值得学习韩济生院士约我为《生理科学进展》撰写一篇“刊头专文” ,我一生平淡 ,无多可述 ,最后还是鼓起勇气 ,勉强写此拙文 ,回忆往事 ,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494.
黄艺  陈有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7):859-862
为了了解重金属Cu、Zn、Pb、Cd在土壤-根际-植物系统中的行为,揭示VAM植物减弱土壤中过量重金属对植物生理毒的抗性机理,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Cu、Zn、Pb、Cd在污灌土壤中生长的VA菌根玉米和无菌根玉米中的积累和分布,并用连接形态分析技术分析了菌根际中Cu、Zn、Pb、Cd的形态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Cu、Zn、Pb、Cd在菌根玉米中的积累量比非攻根中积累量分别减少10%、18%和29%,Cd积累量没有改变,生长7周后,菌根玉米是非菌根玉米生物量的1.5倍,与对照土壤相比,根际中除Cu交换态显著增加外,Zn、Pb、Cd各形态相对改变量显著大于非菌根,且菌根根际上中Cu、Zn、Pb有机结合态增加量显著大于非根际土,说明菌根际金属向稳定状态转移的程度显著大于非菌根际,同时,讨论了根际金属形态对金属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与菌根植物金属抗性机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5.
目的:初步确定初乳制备工艺参数的范围,为下一步肠内全营养脂肪乳产品的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用D50和跨距的平均值为工艺参数评价指标,固定油相和乳化剂用量,用不同的剪切转速、剪切时间和剪切温度进行实验,初步制备脂肪乳初乳,用激光衍射的方式得到初乳的粒径和粒度分布。结果与结论:当剪切转速在2 500~3 500r/min,剪切时间在10~20min,剪切温度在25~30℃时,粒径较小,而且粒度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496.
三峡水库河流生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淼  苏晓磊  党成强  高婷  黄慧敏  董蓉  陶建平 《生态学报》2017,37(24):8433-8444
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支流因水位调度导致河流生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消落带的形成使库区河流具有同自然河流截然不同的河流生境,新形势下库区河流生境评价十分必要。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特殊生境状况,急需建立或改进并形成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于此,分析了大量国内外河流生境评价方法,根据大型水库影响下的库区河流的生态环境特点,构建了包括水文情势、河流形态和河岸带生境3个方面18个指标的库区河流生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主观赋权法)和熵值法(客观赋权法)结合组合赋权法计算得到了各指标权重。使用新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以三峡库区支流东溪河、黄金河、汝溪河为例,进行河流生境质量评价发现,52.6%的样点河流生境质量处于优等或良好等级;42.1%为一般等级;5.3%为较差等级;没有最差等级的样点。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适合库区支流河流生境状况的特殊性,得到的评价结果能较直观的反应河流生境状况,且操作便捷,数据易获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97.
杂交稻F1齐穗后21 d(灌浆期)施用ABA 1000mg/L或MH 4000 mg/L,可以抑制穗芽的发生,降低种子活力.ABA处理F1发芽种子使GA1含量下降,淀粉酶活性表达滞后,活性下降,有效发芽期延长;MH处理没有引起F1发芽种子GA1含量与淀粉酶活性下降,但使未发芽种子中GA1与淀粉酶活性明显下降,并丧失发芽能力.因此,ABA对杂交稻F1穗芽的抑制作用可视为"后熟效应",而MH对穗芽的抑制作用可视为"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498.
目的:化学全合成聚苹果酸(poly(β-malic acid),PMLA),将其作为高分子药物载体,制备聚苹果酸-羟喜树碱前药(PMLA-HCPT)。研究其体外释药特点和体外细胞毒性。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全合成PMLA,通过酰胺键键合羟基喜树碱(HCPT)。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表征该前药的结构,利用体外动态透析的方法模拟体外释药特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pH值聚合物药物中前喜树碱的释药特性。采用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系研究该前药的体外毒性。结果:①经核磁共振表征PMLA-HCPT前药合成完成。②在pH 5.6、pH 6.8及pH 7.4的PBS缓冲体系16 h中,羟喜树碱药物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6.8%,47.2%和18.1%,证实PMLA-HCPT中羟喜树碱的释放具有pH依赖性。③细胞实验证实PMLA-HCPT的细胞毒性和游离的HCPT相比没有降低。结论:PMLA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材料,PMLA-HCPT有望成为具有pH敏感性的聚合物前药。  相似文献   
499.
目的:制备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研究其促创面愈合作用。方法:壳聚糖溶液和魔芋葡甘露聚糖溶液混合后冷冻干燥制成复合膜。扫描电镜观察膜的形态和孔径,并研究比较膜的吸水率,水蒸气透过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体外降解率。建立大鼠皮肤损伤模型,敷以复合膜治疗,比较创面愈合率,观察创面组织染色结果,评价复合膜的促创面愈合作用。结果: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壳聚糖复合魔芋葡甘露聚糖后,膜的吸水率、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体外降解加速,水蒸气透过率改善。愈合实验表明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膜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结论: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制备工艺简单,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具有成为创伤敷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500.
采用GC-MS对白木香内生真菌菌株Botryosphaeria rhodina A13接种于离体白木香树枝后产生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寻找沉香组分从而建立一种离体实验方法。将菌株B.rhodina A13接种于已表面消毒的离体白木香枝条中,将接种后的枝条放入已灭菌的、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在黑暗、27℃环境中放置20 d,长满菌丝的白木香枝条用溶剂浸提处理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菌株A13+树枝)、沉香对照组能检测到萜类化合物,两者都含有大根香叶烷类倍半萜5,9-二甲基-2-(1-甲基亚乙基)-环癸醇,而树枝对照组和菌株A13对照组中未能检测到沉香组成成分。内生真菌B.rhodina A13能诱导离体白木香树枝产生沉香倍半萜组分5,9-二甲基-2-(1-甲基亚乙基)-环癸醇,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离体实验方法,能用于真菌诱导白木香形成沉香组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