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31.
贯叶连翘的开花动态与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观察贯叶连翘的开花进程和花部形态特征,运用花粉萌发、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等方法测定其繁育系统。结果显示:贯叶连翘雌雄异熟,柱头先花药成熟,雌雄蕊无明显异位。单花花期4~5d。仅在开花当日有昆虫传粉,蜜蜂为主要传粉者。花粉在花药开裂1h后活力最大,萌发率达40.10%,花粉在柱头萌发3h后接近子房。根据杂交指数(OCI)推测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则表明贯叶连翘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贯叶连翘结实率低,可能与花粉活力,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及花粉在柱头的竞争有关。  相似文献   
32.
德保苏铁回归后几个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德保苏铁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数苏铁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7月至11月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德保苏铁幼苗叶片的SOD、POD活性均呈递增趋势,CAT活性则先缓慢下降后又呈递增的趋势;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均呈持续积累趋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不同叶数苏铁幼苗分为两类:5叶植株单独为一类,环境适应能力强;3叶植株和4叶植株可聚为一类,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33.
报道了广西菊科斑鸠菊族的1个新记录属——凋缨菊属,描述了凋缨菊的分类学特征,给出了详细的图解,绘制了整个凋缨菊属的分布图。这一发现表明了我国桂西南热带地区与滇南以及中南半岛在植物区系上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4.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光强100%、40%、20%和5%下三叶鬼针草营养生长期和繁殖期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中度遮荫有利于三叶鬼针草支持结构的生长和营养期的物质积累,重度遮荫下仍能生长良好。在两个生长时期,相对生长速率(RGR)、净同化速率(NAR)均在100%光强下最大,5%光强下最小;总生物量在营养期和繁殖期分别在40%光强和全光照下最大,在3%光强下最小;株高、总叶面积(TLA)、根生物量比(RMR)、根冠比(R/C)、叶生物量比(LMR)、比叶面积(SLA)、叶面积比(LAR)、平均叶面积比(LARm)在3%光强时均大于全光照下的;支持结构生物量比(SBR)在40%光强、20%光强下大于3%光强和全光照处理。这说明三叶鬼针草在形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特性上对光因素具较强的可塑性,这可能是其分布范围广、具有强入侵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5.
冰雪灾害后木荷倒木萌枝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冰雪灾害后夏季木荷倒木萌枝和未受损木荷枝条的叶片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倒木萌枝和未受损木荷枝条的Pn、Tr和Gs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具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中午Pn降低均为气孔限制;未受损木荷Pn中午午休时间(10:00~15:00)长于倒木的午休时间(11:00~15:00),其自我保护能力强于倒木,且对光适应的生态辐较宽;环境因子对Pn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为倒木:PAR>Ca>Ta>RH,未受损木荷:Ta>PAR>Ca>RH。倒木和未受损木荷的RH与Pn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负相关,高温高湿、高湿分别是制约倒木、未受损木荷Pn进一步升高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6.
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具有易于恢复但保持困难的特点。根据广西南部冬季无霜冻的气候特点,在广西南宁进行了一年生陆地棉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洞A的三年露地栽培。结果表明:二、三年生洞A在5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吐絮,这是一年生洞A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难以达到的;与一年生洞A相比,二、三年生洞A的子指、单株铃数、产量显著增加,但单铃重、衣分显著下降,僵瓣率显著增加;纤维品质基本没有显著变化。说明利用陆地棉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在南亚热带的宿生栽培进行良种繁育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7.
报道了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一新记录属——报春苣苔属,该属为中国特有的单型属,仅报春苣苔一种。报春苣苔分布狭域,数量稀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报春苣苔在广西境内仅知一个分布点,对其野外种群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38.
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囊唇蝴蝶兰,并提供描述及照片。本种与麻栗坡蝴蝶兰非常相似,但它的花瓣较短而宽,花序轴呈"Z"型曲折,唇盘中央的胼胝体较小,可以与后者相区别。  相似文献   
39.
福建地区小叶买麻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13条ISSR引物对福建地区小叶买麻藤11个种群共211个样本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1)小叶买麻藤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而在种群水平上较低,揭示该物种具有较强的生存、适应、发展潜力,但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已经受到生境片段化及人为活动的影响;(2)小叶买麻藤的遗传分化在裸子植物中处于中等水平,选择和基因流对种群遗传分化的作用大于遗传漂变的作用;(3)小叶买麻藤种群退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影响的时间较短,尚未表现出种群遗传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40.
在香港石鼓洲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岛的324种植物的果实类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该岛植物的果实类型可划分为13类,主要是核果、浆果、蒴果和荚果四类,分别占总数的19.75%、18.83%、16.98%和11.11%。岛上植物种子传播的类型主要有4种,即动物传播(含鸟类传播和其它动物传播)、风传播、人力传播和水流传播,分别有植物233种、74种、39种及22种,动物传播中鸟类传播的有139种,其它动物传播的有156种。有86种植物有2种以上的自然传播方式(不包括人力传播)。此外,还对石鼓洲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与植被次生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石鼓洲火烧之后岛上残存植物物种是目前植被的基础,鸟类和其它动物的传播作用对岛上的植被的次生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