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对福建省境内(除东北部少数地区外)的29个县(市)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36属63种豆科植物的根瘤样品278份,在豆科栽培作物方面有一定代表性.采集到的根瘤形态多样,大小多在1-10 mm之间,以淡黄和淡红色居多.对32种51份根瘤样品用乙炔还原法进行了固氮酶活性测定,不同种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固氮酶活性均有差异,多数根瘤样品的固氮酶活性在1-24 μmol C2H4g-1 fresh nodule h-1之间,其中尖叶长柄山蚂蝗(Podocarpium podocarpum var.oxyphyllum)的固氮酶活性相对最高,达87.29 u mol C2H4 g-1 fresh nodule h-1.从采集到的根瘤中经分离纯化获得了228株根瘤菌,其中155株根瘤菌进行了原寄主回接试验,有138株结瘤,回接成功率为89.0%.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有丰富的豆科固氮及其根瘤菌资源.  相似文献   
232.
对南沙群岛永暑礁泻湖南永3井88个样品中的腹足类Acteocina作了多元素测试分析,着重研究了Mg/Ca比值在过去l700年的变化。Mg/Ca比值在柱深13.4—20.10cm,40.2—46.9cm,388.9—395.6cm,415.7—422.4cm,583.3—590.0cm显示了高值,高于平均比值约3倍。这表明泻湖水化学性质曾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盐度在这些层段明显地提高。Mg/Ca高比值较好地对应于氧同位素低值区,显示了一种气候趋暖状态下的盐度升高现象。泻湖可能处于一种与外界较为开放的格局,以至大洋洋水对泻湖的影响显著增强。但是,Mg/Ca低比值区占居较长的时间,可能暗示着晚全新世南沙群岛海平面在中全新世高海平面的背景下总体上趋于平稳下降的状态。环礁相对的封闭增强或降雨的影响增大等因素,造成了Mg/Ca比值的偏低。  相似文献   
233.
飞机喷药防治马尾松毛虫对林内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省采用飞机喷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面积不断扩大,本文在飞防区防治前后随机采取昆虫样本,以研究飞防喷药对昆虫及其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t+病毒、灭幼脲、苦参碱·烟碱乳油和森得保飞机喷药防治的各试验区内,调查发现飞机喷药防治前后各试验区出现的优势类群均为蜘蛛、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灭幼脲和森得保飞机喷药防治后生物多样性指数指数有所增加,且差异显著;Bt+病毒和苦参碱·烟碱乳油飞防后生物多样性指数指数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4.
植物体内硒和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植物体内硒,硫和同化途径类似,硒和硫的相互作用表现在植物中硒和硫的吸收,运输和积累过程以及植物硒甲基化过程中,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品质成分,这种相互作用随植物种类,硒和硫形态,浓度,植物的生育期,以及生长部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5.
林窗与生物多样性维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自 2 0世纪以来 ,森林群落演替更新与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 (spatialheterogeneity) ,逐渐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干扰 (自然或人为干扰 )作为群落时空格局及其动态的驱动力 ,是森林群落发展变化和结构维持的必要成分。将干扰状况与森林群落特征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 ,有助于对群落动态变化规律的深入理解 ,从而加深人们对森林群落调控机理的全面认识。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 ,提出了众多的理论与假说 ,但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空间异质性、物种竞争、边缘效应等都…  相似文献   
236.
鼎湖山三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研究   总被引:65,自引:11,他引:54  
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一个重要指标 ,是土壤碳流通的一个主要过程 ,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关键部分 ,对研究全球变化非常重要。国内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山地温带林区、尖峰岭热带森林及东北羊草草原和中亚热带等地 ,南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呼吸尚无报道。选取南亚热带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系列中的 3种主要植被类型 (季风常绿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 )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土壤呼吸和与之相关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年均土壤呼吸速率依次是 477.9,435 .4,42 9.5 mg CO2 · m- 2 ·h- 1,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接近 ;3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规律与土壤呼吸变化规律一致 ,季风常绿阔叶林最高 ,马尾松林最低 ,土壤微生物量高的土壤中碳周转量较大 ,碳素周转还带动了其他营养元素周转 ,有利于生态系统生存和持续发展 ;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代谢熵依次是 0 .5 8~ 0 .60 ,0 .92~ 1 .0 0 ,1 .30~ 1 .35 ,表明 3种植被类型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的利用效率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237.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胰高血糖素样截短肽(sGLP-1)对II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GKⅡ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以合成的GLP-1为阳性对照,观察sGLP-1对GK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以及糖耐量的影响。结果与GLP-1相比sGLP-1能够长效控制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P〈0.01)。结论sGLP-1控制血糖的长效能力优于GLP-1,可能从刺激胰岛素分泌方面对Ⅱ型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38.
丘岗稻田地下水位动态及对土壤氮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壤丘岗区渍潜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及对土壤氮磷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渍潜田地下水位的月变化具有十分明显的规律性,一般以秋冬季节(1-3月份和9-12月份)地下水位最低,而以春夏季节(4-8月份)地下水位最高,故以早稻受渍害最为严重,其原因主要是受降雨和灌溉的共同影响。根据渍潜田地下水位的变化特点不同,可将其分为地下水位和相对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分管理模式,地下水位的变化能明显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土壤有效氮和磷含量下降。渍潜田土Fe-P和O-P含量也有随地下水位的升高而呈下降的趋势,其含量亦显著低于非渍潜田土壤,因而导致了土壤磷素有效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239.
生命起源是一个亘古未解之谜,从古至今有很多说法来解释生命起源的问题. 科学未出现之前,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神话;西方有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并在第六日造人的传说. 到了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问世,给生命科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也给人类的自然认知带来了石破天惊的巨大震撼,更为科学家揭示生命起源这一千古之谜带来了曙光,这就是现代的化学进化论.  相似文献   
240.
洞庭湖湿地土壤碳、氮、磷及其与土壤物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以洞庭湖3类典型湿地的8个土壤剖面为代表,研究了土壤碳、氮、磷,微生物量碳、氮、磷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为19.63~50.20 g·kg-1,微生物量碳为424.63~1 597.36 mg·kg-1,微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为3.17%~4.82%;土壤表层全氮1.85~4.45 g·kg-1,微生物量氮5.90~259.47 mg·kg-1,微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例3.13%~6.42%;土壤表层微生物量磷含量顺序为:湖草洲滩地(200.99 mg·kg-1)>垦殖水田(163.27 mg·kg-1)>芦苇洲滩地(24.16 mg·kg-1),微生物量磷占全磷的比例为1.09%~11.20%;土壤表层容重0.65~1.04 g·cm-3;土壤表层粘粒(<0.001mm)26.24%~39.48%.土壤表层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的含量,湖草洲滩地>垦殖水田>芦苇洲滩地.土壤表层微生物量碳,垦殖水田和湖草洲滩地接近,而大于芦苇湿地;土壤表层容重,芦苇洲滩地>垦殖水田>湖草洲滩地;土壤表层<0.01 mm、<0.001 mm粘粒,湖草洲滩地、芦苇洲滩地>垦殖水田.湿地土壤剖面中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容重以及微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微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例、微生物量磷占全磷的比例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至一定深度稳定,而土壤全磷在剖面上下的差异很小.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容重与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氮、磷之间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湿地土壤<0.001 mm粘粒与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呈极显著对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