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章卫民  李泰辉 《菌物系统》2002,21(2):153-155
本文描述了粉褶蕈属Entoloma1个具有被结晶囊状体的特殊新种,并为此建立了1个新亚属。新亚属为结晶囊粉褶蕈亚属Metuloidoentoloma,新种为结晶囊粉褶蕈Entoloma metuloideum。文中有上述新亚属及新种的拉丁文及英文描述。模式标本(HMIGD 18773)采于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内。  相似文献   
42.
章卫民  李泰辉 《菌物学报》2001,20(4):454-456
本文报道了海南省裸伞属(Gymnopilus Karsten)的1个新种和3个中国新记录种。该新种为海南裸伞(Gymnopilus hainanensis T. H. Li et W. M. Zhang)。新记录种为栎裸伞(Gymnopilus dryophilus Murrill),厄尔裸伞(G. earlei Murrill)和细鳞裸伞(G. parvisquamulosus Hesler)。所有标本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内。  相似文献   
43.
本文报道了海南省粉褶蕈属[Entoloma(Fr.)Kumm.]6个新种,它们是:锈褐粉褶荤(Entoloma ferrugineobrunneum W.M.Zhang sp nov.),紫褐粉褶蕈(Entoloma purpureo-brunneum W.M.Zhang sp.nov.),丛生粉褶蕈(Entoloma caespitosum W.M.Zhangs sp.nov.)肉褐粉褶蕈(Entoloma carneobrunneum W.M.Zhang sp.nov.),近杯伞状粉褶蕈(Enloloma subclitocyboides W.M.Zhang sp.nov.),近偏生粉褶蕈(Entoloma subeccentricum W.M.Zhang sp.nov.),所有标本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44.
本文报道了广东地区裸伞属(Gymnopilus Karsten)的7个种,其中2个新种,除近缘裸伞外,其余为国内新纪录。并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5.
本文报道了作者近几年来在广东省和海南省所采集的白孔菌属Albatrellus S.F Grayemend.Pouz.的5个种,其中尖峰岭白孔菌AlbatrHlur jhntenglingenH s G Y-Zh eng为新种。  相似文献   
46.
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白木香内生真菌螺旋木霉Trichoderma spiraleA17的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通过凝胶柱层析和反相硅胶柱层析,从其发酵液的活性组分中分离到2个无色针晶化合物,质谱和核磁共振的鉴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是一个八氢萘衍生物,命名为木霉酸(Trichodermic acid),化合物2是酪醇(Tyrosol)。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1对SF-268、MCF-7和NCI-H460 3种肿瘤细胞株都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而化合物2对这3种肿瘤细胞株只有微弱的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7.
运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HPLC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及重结晶从白木香内生真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 A13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学成分,通过化合物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豆甾-4-烯-3-酮(1)、豆甾-5-烯-3β-醇-7-酮(2)、豆甾-4-烯-3,6-二酮(3)、(22E,24S)-5α,6α-环氧基-24-甲基胆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4)、5,4'-二羟-7-甲氧基黄酮(5)、香草酸(6)、对甲氧基苯甲酸(7)、尿嘧啶(8)、2-甲氧基对苯二酚(9)、2-甲基-3,5-羟基色酮(10)。其中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具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48.
黑茶砖茶中两种产生“金花”的曲霉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花"是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在黑茶后发酵过程中,在砖茶内部形成的黄色闭囊壳。从广西和湖南产的黑茶砖茶中分离获得2株"金花菌",均能在培养基上形成闭囊壳。根据分离菌株的培养特征和微观形态特征及β-微管蛋白基因(Ben A)、钙调蛋白基因(Ca M)及RNA聚合酶Ⅱ基因(RPB2)的系统发育分析,参照Hubka最新的曲霉属曲霉组Aspergillus section Aspergillus分类系统,将分离菌株分别鉴定为假灰绿曲霉A.pseudoglaucus及冠突曲霉A.cristatus。另外,通过扫描电镜对这2株"金花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并记录了菌株A672闭囊壳的发育过程。在广西产砖茶中分离鉴定出的"金花菌"假灰绿曲霉为国内首次报道。通过比较,将过去湖南产砖茶中广泛报道的"金花菌"冠突散囊菌修订为冠突曲霉A.cristatus。黑茶茶砖中"金花菌"的分离与鉴定对于黑茶品种的鉴别和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从栓菌属真菌Trametes sp. G048的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isodrimenediol diacetate(1)i、sodrimenediol 2-acetate(2)、脑苷脂D(3)、麦角甾醇(4)、过氧化麦角甾醇(5)和啤酒甾醇(6)。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50.
白木香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广东省信宜市的白木香进行了内生真菌分离培养,共获得50个菌株,通过rDNA中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鉴定其为20个种,其中确定至种名的有7属8种,仅确定至属名的有8种,不能确定种属的有4种,其中A20菌株(Fimetariella rabenhorstii)为国内首次报道。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共分离到17株,占分离总数的34%,为白木香优势种群;镰刀菌(Fusarium)共分离到11株,是结香部位的优势种群。白木香内生真菌分布部位的专一性不明显,茎中分离的数量及种类最多,叶中最少;5年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较好,10月龄的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