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豆科植物一根瘤菌共生固氮在自然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估计,全球生物固氮量约为17500万吨,而现今工业上采用的Haber-Bosch法固定大气氮的无机氮量约为4500万吨,不及生物固氮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豆科植物一根瘤菌的共生固氮量为3500万吨,几乎可以与工业的无机氮相媲美(Burns和Hardy,1975).根瘤菌侵染豆科植物根而形成根瘤,由此产生了一种互通有无、共存共荣的固定空  相似文献   
42.
通过黑龙江省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与美国大豆根瘤菌VSDA122结瘤反应试验,本文首次报导了无效结瘤R_i2基因广泛存在中国东北大豆中,无效结瘤率为64%;同时导致大豆植株干鲜重及根瘤固氮酶活性下降,以及产生缺绿病.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将纳米铂黑作为电极镀层的细胞毒性,初步评估铂黑电镀电极长期植入生物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分别改变混悬液浓度(0.1 mg、0.2 mg、0.3 mg/m L铂黑混悬液)对L-929成纤维细胞培养24 h、48 h、72 h,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MTS法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对细胞毒性进行评级。结果:0.2 mg/m L、0.3 mg/m L的铂黑混悬液中L-929成纤维细胞变成圆形、胞核固缩,细胞稀少,贴壁差;在0.1 mg/m L的铂黑混悬液中上述细胞形态变化则较轻微。0.1 mg/m L的铂黑混悬液细胞毒性为0~2级,且随时间延长而毒性逐渐减弱并呈现出无细胞毒性;0.2 mg/m L、0.3 mg/m L的铂黑混悬液细胞毒性为3~4级,不随时间变化。结论:纳米铂黑其质量体积浓度低于0.1 mg/m L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4.
摘要 目的: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研究对象肠道菌群,探讨2型糖尿病足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主要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为基于肠道菌群途径治疗糖尿病足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分为糖足组(A组,n=32)、糖尿病组(B组,n=32)、对照组(C组,n=31)三组,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粪便标本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炎症指标等主要临床生化指标,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受试者肠道菌群,分析2型糖尿病足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主要临床化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糖足组血糖、血脂水平、炎性指标明显升高(P<0.05)。2.糖足组物种丰富度明显小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间α多样性和?茁多样性存在差异(P<0.05)。3.糖足组中,弧菌属(尤以脱硫弧菌)、粪球菌属、厌氧棍状菌属等有害标志性物种丰度较其他两组增加,而双歧杆菌属、阿克曼菌属、普氏栖粪杆菌属、乳杆菌属等有益标志性菌种较其他两组减少。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瘤胃球菌属与FPG、HbA1c、WBC、NE%、CRP、 ESR等指标成负相关(P<0.05),志贺菌属与WBC、NE%、CRP、ESR等指标成正相关(P<0.05),脱硫弧菌属与FPG、HbA1c、TG、WBC、NE%、CRP等指标成正相关(P<0.05)。结论:糖足组肠道菌群更加紊乱,而紊乱的肠道菌群特征与糖足组更加紊乱的糖代谢、脂质代谢以及更严重的炎症状态有关。因此,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与2型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mTOR)信号通路探究半枝莲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7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半枝莲总黄酮低剂量组(半枝莲L组)、半枝莲总黄酮中剂量组(半枝莲M组)、半枝莲总黄酮高剂量组(半枝莲H组)、control组、LY294002组,每组10只,剩余10只大鼠作为sham组。半枝莲L、M、H组分别给予半枝莲总黄酮0.1、0.2、0.4 g/kg溶于2 mL生理盐水灌胃,control组给予尼莫地平0.3 g/kg溶于2 mL生理盐水灌胃,LY294002组给予半枝莲总黄酮0.4 g/kg溶于2 mL生理盐水灌胃,同时侧脑室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 20 μmol/L,模型组和sham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积水量、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脑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丙二醛(MDA)水平比较,模型组明显高于sham组,半枝莲L、M、H组、control组均低于模型组,且半枝莲H组优于半枝莲L、M组,但LY294002组高于半枝莲H组(P<0.05);各组大鼠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和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比较,模型组明显低于sham组,半枝莲L、M、H组、control组均高于模型组,且半枝莲H组优于半枝莲L、M组,但LY294002组低于半枝莲H组(P<0.05)。结论:半枝莲总黄酮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对CIRI大鼠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且高剂量半枝莲总黄酮的改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添加益生菌的滋养量肠内营养(EN)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鼻饲饮食及机械通气的重症脑卒中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48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常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鼻饲,并给予滋养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起始量10~20mL鼻饲低速泵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态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较低,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较短。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血WBC、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相对较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对较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相对较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添加益生菌的滋养量肠内营养有助于提高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7.
植物热值及其生物生态学属性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介绍了热值的定义、表示方法、研究意义和植物热值在生态学中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分析了植物热值的时空变异性,包括热值在种间和类群间的变异及热值的种内变异规律;探讨了影响植物热值变化的因子(包括气候、立地条件、胁迫环境和人为干扰等)和热值变异的内在决定因素(包括碳浓度、灰分含量及有机质化学组成等);对植物热值的研究前景和局限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8.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雷氏盐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了400mmol/L NaCl胁迫处理0,0.5h,2h,12h,1d,2d,4d,6d,8d,10d和12d,甘菊叶片中BADH基因表达和甜菜碱含量的变化,并讨论了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盐胁迫下甘菊叶片中BADH基因和甜菜碱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处理初期(0.5h和2h)BADH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略有下降,此后随处理时间的增加BADH基因表达持续增大,在胁迫处理6d时BADH基因表达量最大为对照的4.6倍,6d之后BADH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甜菜碱含量在NaCl处理0.5h突然增大以应对胁迫反应,此后其含量出现了小幅的震荡上升,在胁迫处理4d时达到了最大值,此后随胁迫处理时间的增加甜菜碱含量逐渐降低。二者之间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而是存在滞后性,分析认为甘菊叶片中BADH基因表达与甜菜碱积累间存在相互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低温石油降解菌LHB16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鉴定低温石油降解菌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富集分离低温石油降解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和GC-MS检测石油降解特性.结果:自盘锦油田低温环境土样中分离到1株低温菌,命名为LHB16,该菌能以石油烃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经鉴定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该菌生长温度范围0℃~35℃,最适生长温度15℃.在接种量为2%(V/V),原油浓度为0.5%(W/V),振荡培养10 d时,降解率可达80.16%.石油中长链烷烃C15~C32被完全降解.传代培养数代,降解率为81.06%,降解性能稳定.结论:菌株LHB16在低温地区石油污染的生物治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前列腺粘液腺癌(M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前列腺癌,发病多见于老年人,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临床症状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腺泡癌相似,常易被误诊,故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分泌大量粘液为其病理学特点。治疗手段以外科手术及内分泌治疗为主。对于该病的报道较少,本文就其发病概况、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等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