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237篇 |
专业分类
6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102.
我们平常熟悉的居室害虫主要是蚊子、苍蝇、蟑螂、蚂蚁、白蚁、皮蠹、米象等等。但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过居室装修、购物和其他人类活动 ,各种食品、水果及其他商品和包装材料等进入家庭 ,随之各种昆虫也引入居室 ,使一些不常见的或原来不是居室昆虫的也成了我们居住环境中的害虫。据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昆虫与线虫系 1 998年出版发行的名为《居室内及其周围的害虫》光盘介绍 ,城市居室内的害虫可分为“叮咬害虫”、“食物害虫”(包括在食物周围活动的昆虫 )、“纤维和木材害虫”以及“偶尔入室的害虫”等 4类。按此分类 ,蚊子属第 … 相似文献
103.
104.
簇毛麦HMW-GS及其启动子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对特异引物,从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基因组中分离克隆出一个簇毛麦HMW-GS基因VHG-2(GenBank登录号为FJ600492)及其启动子序列VHGp-1(GenBank登录号为FJ600489).VHGp-1序列长度为1 099 bp,从5′至3′方向依次有E-box、N-box、G-box、HMW谷蛋白特异38 bp增强子和TATA-box等典型的HMW-GS基因启动子作用调控元件,说明VHGp-1为簇毛麦HMW-GS的启动子基因.VHG-2序列长度为1 572 bp,具有单一完整的、可编码498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表明,编码区依次包含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10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N-末端区、3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中部重复区和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C-末端区;中部重复区主要重复单元为6肽(PQQGQQ)和9肽(GYYPTSP/LQQ);有6个半胱氨酸残基(Cys),其中5个分布在N-末端区,1个分布在C-末端区,第3、4个相邻.这些特征与报道的y-型HMW-GS多肽结构基本一致,说明VHG-2是簇毛麦的y-型HMW-G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簇毛麦HMW-GS启动子序列(VHGP-1)与智利大麦(H.chilense)H基因组的D-hordein基因、拟鹅观草和阿拉善鹅观草St基因组的HMW-GS基因的启动子具有比较近的同源关系,簇毛麦HMW-GS基因(VHG-2)与冰草、拟鹅观草和中间偃麦草的y-型HMW-GS基因具有较近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5.
106.
本文旨在探讨豚鼠I型前庭毛细胞上有无胆碱能受体存在,并对其相应的离子通道特性进行研究。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急性分离的豚鼠I型前庭毛细胞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反应。结果显示,7.5%(21/279)的I型前庭毛细胞对10-1000μmol/L ACh敏感,引发明显的外向电流。该电流对ACh的反应呈浓度依赖性,半数激活浓度(EC50)为(63.78±2.31)μmol/L,但该电流为非电压依赖性。在-50mV钳制电压和正常细胞外液中,100μmol/L ACh激活-持久缓慢的外向电流,电流幅值为(170±15)pA,该电流幅值依赖于胞外钙离子浓度,可被胞外给予的钙依赖性钾通道拮抗剂TEA阻断。I型前庭毛细胞的再次激活时间不小于1min。长时间暴露在ACh的情况下,受体离子通道不会发生自发性关闭。以上结果提示,部分豚鼠I型前庭毛细胞上存在胆碱能受体,胞外给予ACh可激活-持久缓慢的外向电流,其胆碱能受体通道对于ACh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外钙依赖性、非电压依赖性或失敏性。本研究结果对于阐明前庭传出神经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证实并揭示I型前庭毛细胞上存在传出神经递质受体以及日后临床指导眩晕疾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玉米-大豆间作和施氮对红壤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2013—2014),利用干漏斗法收集土壤中小型动物,探讨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玉米大豆间作、大豆单作)和施氮(0、150 kg·hm-2)对红壤土壤动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年取样共捕获土壤中小型动物8349只,分属3门10纲29目,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2013年间作和施氮均提高了玉米拔节期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2014年土壤动物类群数较2013年有明显的增加,施氮条件下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较不施氮有所增加.两年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模式和生育期对土壤动物平均密度、类群数和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影响.但在2014年,施氮显著影响了土壤动物类群数、Simpson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种植模式与玉米生育期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和类群数,同时对密度-类群和丰富度指数也有显著影响;施氮和生育期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Simpson指数、密度-类群指数和Shannon指数.从两年的土壤动物群落去趋势分析结果来看,红壤地土壤动物群落在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之间均没有明显的差异,群落组成的变化与玉米生育期相关.合理施氮条件下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红壤地土壤中小型动物平均密度和类群数,保持较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0.
寄主植物是影响昆虫抗寒性的主要因子之一。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3龄幼虫取食小白菜、甘蓝、葱和菠菜后,对过冷却能力和体内冷冻保护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过冷却能力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以取食甘蓝的幼虫过冷却点最低。温度和寄主植物对其过冷却点、结冰点和虫体含水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寄主植物对其体内的海藻糖含量有显著性影响,而对甘油和糖原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温度和寄主植物仅对海藻糖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取食不同寄主的幼虫体内海藻糖和糖原含量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认为海藻糖是由糖原转化而来。研究结果提示冬季合适的寄主植物有利于甜菜夜蛾低龄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