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9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61.
通过3个年度田间试验,研究了休闲期深翻时间对小麦播前0~200 cm土壤蓄水、生育期耗水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休闲期蓄水量受深翻时间、休闲期降雨量和降雨分布的影响.随休闲期深翻时间的推迟,0~200 cm土壤蓄水量先升高后降低,8月上中旬深翻蓄水效果好,较7月中旬深翻多蓄水23.9~45.8 mm;休闲期降雨多或集中在8—9月有利于增加土壤蓄水.休闲期适时深翻可增加土壤蓄水量,促进小麦对氮、磷的吸收,增加冬前茎数和成穗数,8月中上旬深翻较7月中旬深翻增产3.7%~18.2%.产量与休闲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生育期各层土壤耗水量呈正相关,且受春季小麦生育关键期降雨影响较大,降雨多时相关性低,否则相关性高.深翻时间对生育期60~140 cm土层耗水量影响较大.当前耕作条件下,山西南部丘陵旱地在立秋(8月6日)前发挥留高茬和麦秸覆盖的保墒作用,立秋后至处暑(8月21日)期间深翻可提高土壤渗水特性,纳秋雨多蓄水,增加小麦冬前茎数和成穗数,使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62.
63.
以昆明种大鼠和小鼠分别进行氟化钠诱发染色体畸变和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未 见组化钠诱发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4.
三酰基甘油脂肪酶(SDP1)是催化三酰甘油降解的关键酶,在植物油脂代谢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克隆棉花SDP1并研究其在3种胁迫下的表达分析,为解析棉花SDP1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以陆地棉品种冀丰1271为试材,克隆GhSDP1编码序列和上游启动子序列;利用PlantCARE分析GhSDP1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qRT-...  相似文献   
65.
美国斯坦福大学在Cohen等人1974年关于基因重组的研究报告发表之后不久,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了专利。1980年12月,斯坦福大学被批准取得了美国第一号有关基因重组的专利。这是一项基本专利、以Cohen等的工作为主要内容,实际上包括了目前所知的全部基因重组技术。  相似文献   
66.
为了在离子通道水平探讨谷氨酸对急性分离海马CA  相似文献   
67.
石防风原生质体遗传转化及抗除草剂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防风(Peucedanumterebinthaceum(Fisch.)Fisch.exTurcz.)叶柄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以致密细胞团为主的悬浮培养物,用酶解法获得原生质体。用PEG法将拟南芥菜(Arabidopsisthaliana(L.)Heynh.)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原生质体后进行液体浅层培养。转化细胞经除草剂chlorsulfuron筛选,通过胚状体途径产生抗性小植株。转化处理106个原生质体,以加入40~50μg/mL质粒DNA,PEG终浓度为10%,于1mL转化介质中,26℃黑暗下处理20min的效果最好。ctDNA的加入对转化结果无明显影响。分子杂交试验表明,突变的als基因已整合进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的细胞在脱分化过程中仍具有抗chlorsulfuron的能力;移栽成活的转基因小苗仍表现出抗除草剂特性,而未转化的植株在低浓度除草剂下即逐渐死亡。表明转入的als基因在石防风细胞内能够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68.
摘要 目的:寻找具有血栓素A2受体(Thromboxane A2 receptor,TP)抑制作用的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以期降低其心血管疾病风险。方法:本研究从公开数据库中获取了512种TP抑制剂,通过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ADMET预测,筛选出化合物TP84。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先前获批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相比,TP84对COX-2的亲和力更高,对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的亲和力更低;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表明,模拟过程中TP84与COX-1的结合不稳定,而TP84能稳定结合COX-2,与COX-2的结合自由能是COX-1的3倍;此外,根据ADMET预测,TP84的药物化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处于类药物候选物的可接受范围内。结论:TP84是一种潜在的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选择性COX-2抑制剂。  相似文献   
69.
【目的】提高杀真菌素链霉菌发酵生产恩拉霉素的产量。【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恩拉霉素生产菌株杀真菌素链霉菌F1中影响细胞次级代谢及抗生素合成的核糖体S12蛋白的编码基因rps L进行改造,将第43位的赖氨酸(Lys)分别替换为天冬酰胺(Asn)和精氨酸(Arg),并对改造菌株L-M1(Asn43)和L-M2(Arg43)的生长特性、抗生素合成以及摇瓶发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改造菌株的生长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产孢周期明显缩短,野生型菌株在MS培养基中,28°C下需要培养5-7 d后才能产生孢子,而在相同条件下,改造菌株3 d后就能产生大量的孢子;恩拉霉素产量相对提高,摇瓶发酵条件下,改造菌株L-M1(Asn43)和L-M2(Arg43)的恩拉霉素产量分别可达到1 334 U/m L和1 456 U/m L,与野生型菌株F1相比分别提高了11.9%和22.1%。【结论】通过遗传改造,恩拉霉素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为其他位点的遗传改造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70.
利用PCR技术,从扣囊复膜孢酵母的总DNA中扩增得到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基因 (BGL1),长度为2596 bp,连接到pGEMT载体上,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目的基因,插入到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使之位于α-因子信号肽下游,且与之同框, 构建成重组质粒pSHL9K。 通过电转化将重组质粒pSHL9K插入到Pichia pastoris GS115菌株染色体中,获得高效表达BGL1基因的毕赤酵母重组工程菌株。重组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5.4。培养基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可达47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