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9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6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8篇
  197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报道对中国新疆东部一起戊型肝炎流行高峰期间,由HE患者烘便中分离到的型肝炎病毒中国XT-179株进行全基因cDNA克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所阐明的HEV-XT-179株基因组全序列由7194个核苷酸和3'端的多聚腺嘌呤核苷酸尾组成。四种核苷酸的含量腺嘌呤(A)为17.0%,胞嘧啶(C)为31.9%,鸟嘌呤(G)为26.0,尿嘧啶(U)为25.1%。G+C含量为57.9%。全基因  相似文献   
52.
在扬州地区,稻象虫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其越冬存活率免耕田>少耕田>常规耕田,肾发育的高低温临界点为38.16℃和9.84℃,最适发育温度26.52℃,有效积温117.8日度,每头稻虫产卵卵3-29粒,平均18.8粒;成虫羽化后17-31天为产卵盛期;产卵孔平均高度为4.1±1.5cm,水象下卵孔占28.6%:产卵孔与取食孔特征不同.卵期7±1.8天.成,幼虫的各群空间格局基本属密集颁布(仅x^-≤3时的成虫种群为随机分布).单季稻的为害重于双季稻;沙质土壤的发生量多于粘壤土,稻—麦(油菜)两熟制田的为害显重于稻-稻麦(油菜)三熟制田。  相似文献   
53.
一切人类生产事业都以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依据;不然轻则造成浪费、得不偿失,重则一事无成!农业生产尤其是如此,它涉及的范围广,经营的面积大,生长周期长,自然灾害多,稍有失误、前功尽弃。田间作业辛苦繁重,在生产效率与经济收益上都远落在现代工业后边。然而它是维持人类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食物与原料,乃是国民经济不容忽视的基础。大致说、作物生产包括天时、地利、人和与物种四个方面;以人和控制天时与地利来培养良种,借以获得社  相似文献   
54.
张睿  师玮一  周靖宣  方贺  王宇白  徐深  康娟  徐栋 《生态学报》2023,43(5):2101-2113
自然保护区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对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还不清晰,理解这些规律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年中国历史高分辨率生态环境质量数据CHEQ数据集以及自然因素,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多元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2001—2019年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驱动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CHEQ指数呈现多阶段波动变化,总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平均趋势率为-0.54×10-3/a;在空间上,中国自然保护区CHEQ变化趋势值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且恶化区域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缓冲区。其中自然因素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在-3×10-3/a—0/a之间,人类活动的影响在-1×10-3  相似文献   
55.
56.
冬季降雪作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最主要的降水形式,在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的稳定和发育发挥重要作用。全球的持续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荒漠冬季的积雪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荒漠藓类植物作为荒漠重要地被类型生物土壤结皮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理生化层面将如何响应长期的积雪深度变化还不清楚。因此,通过野外设置去除积雪(-S)、自然积雪(S)、2倍积雪(2S)和3倍积雪(3S) 4个积雪梯度,探讨经历4年积雪深度变化下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积雪深度变化显著影响了齿肋赤藓的植株含水量、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I))、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与去除积雪处理相比,随着积雪深度的增加,齿肋赤藓的植株含水量、Fv/Fm和Y(II)呈现增加趋势,而植株内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齿肋赤藓的F...  相似文献   
57.
稻根象甲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受耕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36块田的调查,用种群空间格局参数I、C_A、I_δ、m~*/m和α、β值进行分析,稻根象甲幼虫和(?)≥0.6头/样方(每样方为0.5m~2)的成虫种群,在稻田均属具公共k值的负二项分布;(?)<0.6头/样方的成虫种群则为随机分布。成虫聚块的大小和面积与平均密度有关。低密度时种群的聚集主要由于环境的异质性;高密度时种群的聚集则由本身的行为习性所致。随着耕作强度的增加,幼虫种群的聚集度和越冬死亡率增大。  相似文献   
58.
本试验旨在采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整合素αV(Integrin αV,ITGαV)及整合素β3(Integrin β3,ITGβ3)基因敲除的猪睾丸(Swine testicle,ST)细胞系,进而在细胞水平上研究ITGαV及ITGβ3在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virus,PDCoV)入侵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作用机制。根据GenBank上猪的ITGαV及ITGβ3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三对引导RNA(sgRNA),并整合到LentiCRISPR‐V2载体上,与辅助质粒pSPA×2及pMD2.G共转染293 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包装完成后感染ST细胞并用嘌呤霉素进行压力筛选。用T7酶进行酶切检测,选出编辑效率较高的细胞群体,进一步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出单克隆敲除细胞系。对分离出的ST‐ITGαVKO(敲除ITGαV基因的ST细胞)及ST‐ITGβ3KO(敲除ITGβ3基因的ST细胞)的单克隆细胞系进行测序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ITGαV与ITGβ3均被成功敲除。采用敲除细胞系进行PDCoV感染试...  相似文献   
59.
本文基于响应曲面法以优化人工栽培川贝母的热风干燥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水分转换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栽培川贝母二段式变温热风干燥加工工艺,采用HPLC建立栽培川贝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药材性状得分、总生物碱、总淀粉、总核苷含量归一化值(OD值)为指标建立模型对药材质量评价。通过对比恒温干燥与分段式热风烘干药材的外在性状与内在质量,对筛选得到的最佳分段式热风干燥工艺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栽培川贝母的最佳热风干燥工艺:60℃干燥至含水量45%,取出放置12 h,于50℃干燥至含水量≤15.0%。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可靠性与稳定性,在此条件下,加工得到的栽培川贝母外观性状及内在质量均较优,可用于栽培川贝母药材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60.
为探究银杏外种皮(Ginkgo biloba sarcotesta)与垂序商陆叶(Phytolacca americana leaf)提取物复配剂对小菜蛾及其主要危害对象十字花科植物幼苗的生理影响,本研究利用直接测量、显微解剖、分光光度法等多种方法测定了复配剂作用前后小菜蛾及十字花科代表性植物萝卜幼苗的生理变化。结果发现:复配剂处理下未被致死小菜蛾幼虫继续完成发育并化蛹结茧,但茧重及羽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配剂未致小菜蛾幼虫肠道出现明显形状、颜色、表观结构变化,但显著降低了幼虫体内神经传导、解毒、抗氧化相关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复配剂对萝卜幼苗的株高、鲜重、干重有一定抑制效应,并引发幼苗体内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叶片电导率增加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先降后升)。结果提示,复配剂协同影响了小菜蛾幼虫体内神经、解毒、抗氧化多种生理机能,且复配剂毒性效应可持续小菜蛾整个生命阶段;其施用还诱发十字花科植物幼苗出现生长抑制及生理应激,因此在达到防治效果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复配剂的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