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1.
以成熟苹果果实的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并克隆苹果多酚氧化酶(APPO)长度为710bp的反义、正义基因片段.以副球菌中类胡罗卜素合成有关的(crtW+crtY)融合基因片段YYT为间隔区,将APPO反义基因片段、YYT和APPO正义基因片段串联,构成全长为2446bp的DNA并插入到植物双元载体pYPX145中,构成可表达苹果多酚氧化酶双链RNA的植物双元载体pYF7704.以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化苹果栽培品种红富士,通过50mg/L卡那霉素筛选和GUS检测,获得了转基因苹果抗性芽.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苹果抗性芽内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干扰效果达91.69%以上,研究结果证实多酚氧化酶双链RNA干扰在转基因苹果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12.
周彤燊  杨艳红 《菌物学报》2002,21(4):485-492
本文列出中国地星科真菌3属18种主要特征检索表,其中有中国新记录属毛地星属Trichaster Czern.;中国新记录种4个:黑头毛地星Trichaster melanocephalus Czern.,伯克利地星Geastrum berkeleyi Massee,摩根地星G. morganii Lloyd和矮小地星 G. nanum Pers.。除新记录属、种的形态描述外,还附有宏观特征图和担孢子的扫描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313.
生物脱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含硫量呈增长趋势。如我国某矿区煤层含硫量由 0 3%增至 3 4% [1] ;而目前世界原油平均硫含量已超过 1 0 % ,预计 1 0年后将升至 1 3%以上。如何从高硫燃料生产优质清洁低硫产品是新世纪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脱硫方法技术复杂 ,成本高 ,副产品难以处理。生物脱硫技术操作温度和压力低 ,投资较少 ,无废料排出 ,具有广阔的前景。1 化石燃料中的硫化石燃料中的硫以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形式存在。原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是硫醚和噻吩 ,尽管各种原油的总硫含量不大相同 ,但不同原油之…  相似文献   
314.
王婷  焦伟伟  申阿东 《遗传》2016,38(10):910-917
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和流行对结核病的防控造成了严重威胁。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是一线抗结核药物,常与异烟肼、利福平等联合应用,还可用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但近年来EMB耐药形势严峻,我国复治结核病患者中EMB耐药率已达17.2%,并呈上升趋势;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EMB耐药率约为51.3%~66.7%,情况不容乐观。明确EMB耐药的产生机制对于有效防控EMB耐药率的上升、充分发挥EMB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对结核分枝杆菌EMB的耐药现状、EMB的作用机制及其耐药产生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15.
蛋白质不仅是构建机体组织的主要原料,而且对动物新陈代谢活动至关重要。数目庞大的肠道细菌在机体营养素,尤其是氮营养素的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肠细菌能代谢部分氨基酸,进而影响宿主整体氨基酸的代谢。与小肠相比,大肠拥有更为丰富的菌群和更长的蠕动时间。一方面,进入大肠的氮营养素会影响大肠菌群的代谢和群落结构;另一方面,大肠菌群也能广泛参与氮营养素的代谢与利用,生成许多代谢产物,进而影响机体健康。本文主要综述了日粮蛋白质对大肠菌群的影响、大肠菌群代谢氨基酸的产物及其对肠道生理和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6.
植物修复是一种前景广阔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修复技术,在微生物的协助下效果更为显著。植物根际促生菌可通过分泌吲哚-3-乙酸(IAA)、产铁载体、固氮溶磷等方式促进植物生长、改善植物重金属耐受性,从而有效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菌根真菌是土壤-植物系统中重要的功能菌群之一,可侵染植物根系改变根系形态和矿质营养状况,通过菌丝体吸附重金属,也可产生球囊霉素、有机酸、植物生长素等次生代谢产物改变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植物根际促生菌与丛枝菌根真菌可对植物产生协同促生作用,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目前,国内外关于植物根际促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互作已有大量研究,而二者的相互作用机理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根际促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17.
为明确WRKY转录因子在‘云香’水仙中的功能,该研究以‘云香’水仙为材料,克隆了WRKY基因,命名为NtWRKYY1(GenBank登录号为KX056495)。序列分析显示,NtWRKYY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510bp,编码169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NtWRKYY1编码蛋白含1个WRKY结构域和C2H2锌指结构(Cx4Cx23HxH),与AtWRKY57聚在一起,属于第Ⅱc类WRKY转录因子。组织表达和时空表达分析显示,NtWRKYY1基因在花中表达量高于根和叶,且在花瓣及副冠中的表达量随开花过程(花蕾期、始花期、盛花期、衰败期)呈上升趋势。植物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分析显示,NtWRKYY1基因受脱落酸(ABA)、高温、干旱和盐诱导,受茉莉酸甲酯(JA)抑制,表明NtWRKYY1基因可能在‘云香’水仙花朵的衰老过程中起正调节作用,同时参与‘云香’水仙ABA、JA等激素信号转导及高温、干旱、盐碱等非生物胁迫过程的调控。利用In-Fusion克隆技术成功构建过表达载体pMDC140-NtWRKYY1,并采用农杆菌介导叶盘法转化烟草。RT-PCR和GUS染色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烟草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18.
以从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中分离的1株内生真菌QY-1为研究对象,为分析其体内及体外的抗氧化活性,对其发酵液及其提取物的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对nr DNA内转录间隔区进行测序鉴定。分别采用总抗氧化力试剂盒、自由基清除试剂盒和还原力测定试剂盒评价发酵液及粗提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活性;对发酵液提取物及其主成分进行了大肠埃希菌、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的体内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分析。结果表明QY-1是1株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其粗提物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活力、自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力均接近维生素C的50%,远高于国际报道水平。且其发酵液提取物有促进细胞增殖和抗氧化保护作用,显著提高大肠埃希菌细胞和神经细胞在H2O2胁迫下的存活率。其粗提物可保护神经细胞膜的完整性,有效减低乳酸脱氢酶(LDH)的渗漏率。从粗提物中分离到一种主成分SF2,可显著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 3和Caspase 9的活性。结果表明内生真菌球毛壳菌QY-1不管在体内还是体外都具备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  相似文献   
319.
动植物共生菌是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获取结构新颖且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本文利用划线分离方法从蜈蚣肠道中分离获得一株共生菌WG4(未鉴定),经土豆液体发酵培养,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获得次级代谢产物浸膏。浸膏经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反复纯化,获得3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和低分辨质谱测试,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吩嗪(1)、吩嗪-1-甲酰胺(2)和吩嗪-1-羧酸(3)。据文献报道,吩嗪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虫、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本实验证实了动植物来源的共生菌具有生产药源化合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320.
对几株经初筛具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疏花水柏枝的内生真菌展开研究,在体内和体外两种方法下分析了其抗氧化能力。本研究选择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总抗氧化能力(T-AOC)试剂盒和铁氰化钾还原力测定法来评价内生真菌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建立并优化了大肠杆菌的氧化损伤模型,并将内生真菌对其保护作用与对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的氧化损伤保护作用进行比较,分析了不同内生真菌在体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体内和体外的抗氧化分析方法存在一定偏差,体外分析中活性最高的菌株是SJ-12和QY-1,体内分析中对大肠杆菌抗氧化保护效果最好的菌株也是QY-1和SJ-12,但对神经细胞保护效果最好的菌株是QY-1和MG-9。综合几种方法,本实验证明了内生真菌QY-1及其发酵产物具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新型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