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青海湖QH85—14C钻孔孢粉分析及其古气候古环境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主要依据青海湖具有~(14)C 年龄数据的 QH 85-14C 钻孔系统孢粉分析资料,将井深4.5m 岩芯所做的孢粉图式从下至上分为五个区域性孢粉带,进而论述了青海湖区11,000年来的植被曾经历了疏林草原(11,000—10,000年 BP)、森林草原(10,000年 BP)、森林(8,000—3,500年 BP)、森林草原(3,500—1,500竿 BP)和疏林草原(1500年前至今),反映的气候序列为凉干→温湿→温干阶段。  相似文献   
52.
湖南蹄盖蕨科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54.
在92株能同化油的地霉属菌株中,Geotrichum sp. AS2.1135菌株产脂肪酶活力为50—60u/ml,对其产酶条件的研究表明,不饱和长链脂肪酸和油类有利于酶的形成。在4%豆饼粉作为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0.2%尿素,酶活力显著增加,酶活达150u/ml。用聚乙二醇橄榄油乳化系统测定酶的作用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4O一42℃。在pH4一9时5℃下存放24小时,或在pH 5和8时45℃保持15分钟,酶活力不变。  相似文献   
55.
中国伞形科新分类群(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6.
用石油酵母发酵产生多氧菌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氧菌素(Polyoxin)是低毒广谱的农用抗菌素。它的生产原料以粮食为主。为节约工业用粮,我们开展了以石油酵母代替粮食发酵生产多氧菌素的研究。本研究采用二步发酵法,先将正烷烃利用微生物生成酵母菌体和发酵液,然后用生成物作为碳氮源发酵产生多氧菌  相似文献   
57.
藁本属Ligusticum L.属伞形科Umbelliferae芹亚科Apioideae Drude阿米芹族Ammineae Koch。它在阿米芹族中,是一个较进化的类群,是介于阿米芹族与前胡族Peucedaneae DC.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藁本属全世界60余种。我国现知有34种,占该属种数的二分之一,其中28种及2个栽培变种为我国所特有。本文比较分析藁本属的形态学性状和孢粉学性状,以小总苞片及其相关特征作为该属次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将藁本属分为两个类群,并对该属的种类作了增补,对一些种的名称、分布作了补充修订。文中还记载了4个新种。喜马拉雅藁本L.elatum(Edgew.)C.B.Clarke和开展藁本L. thomsonii C. B. Clarke var.evolutior C. B.Clarke,系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58.
枸杞转基因植物株的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切断后不同时间点背根神经节(DRG)内谷氨酰胺转化酶(GS)的表达变化。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左侧为对照侧,右侧行坐骨神经切断。实验组大鼠分别存活1、3、7、14或21天。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RG中GS的表达。结果:正常组DRG内GS主要表达于卫星细胞。坐骨神经切断1天后GS表达增加,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3天时GS表达下降,7d时恢复正常。14天、21天时GS表达继续下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手术侧和对照侧GS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坐骨神经切断后DRG内GS表达存在时空变化,这可能与坐骨神经切断后DRG内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索非诱导ADSCs膜片/PRF复合植入物修复兔子下颌骨髁状突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36只3月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组即ADSCs膜片/PRF组、PRF组、空白对照组,在3%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解剖暴露出髁状突关节面并用裂钻分别在双侧髁状突软骨面上制备一3 mm直径、3 mm深的髁突表面软骨缺损区,按实验设计每个分组分别填入相应的植入物。分别在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相应时间点的动物采集髁突标本,标本进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查比较。结果:术后12周时空白对照组的下颌髁状突软骨缺损未能修复,PRF组有少量不规则、不连续的软骨形成,ADSCs膜片/PRF组的修复效果较好,表面软骨接近正常纤维软骨,与周围软骨连续性较好。组织学染色也显示ADSCs膜片/PRF组优于PRF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证明了ADSCs膜片/PRF复合物修复髁状突软骨缺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