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中国土壤和植物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增肥不增产、土壤养分过量累积、化肥施用过量和养分利用效率下降等重大问题, 本文综述了中国土壤养分与植物营养状况的历史演变和研究进展, 提出中国植物营养科学研究应在跟踪国际科学前沿的同时, 紧密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实际, 通过大幅度提高养分效率和作物产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2.
43.
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凭借较高的营养价值,作为特色农产品在我国广泛种植。采用不同基质(杂木屑、甘蔗渣和棉籽壳)栽培黑木耳,研究黑木耳产品营养成分、质构特性以及稳定同位素之间的特征差异。利用国家标准、质地多面分析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其营养成分、质构特性和稳定同位素进行特征差异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的氨基酸、灰分含量最高,以甘蔗渣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蛋白质、粗多糖、总糖含量最高,以杂木屑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粗纤维含量最高,差异显著(P<0.05)。黑木耳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以甘蔗渣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最优。不同培养基质黑木耳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比率差异显著,其中甘蔗渣基质栽培黑木耳中δ13C、δ15N、δ2H和δ18O最高,棉籽壳基质栽培黑木耳中δ34S最高。不同培养基质栽培的黑木耳营养及质构特性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试图阐明不同栽培基质的黑木耳子实体的稳定同位素、营养及品质的差异,可为黑木耳地域和品质鉴别提供有利的数...  相似文献   
44.
细胞代谢过程中的酶促糖基化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代谢过程中多样的生化修饰反应能够精细调控细胞的活力与功能。其中,酶促糖基化是细胞代谢调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分子修饰,对维持和调节细胞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糖基转移酶通过将糖基供体的糖基转移至相应的受体分子来实现糖基化修饰。受体分子经过糖基化修饰会改变其在细胞内的稳定性、溶解性和区域定位等特性,并在调节细胞周期、信号转导、蛋白质表达调控、应答反应和清除细胞异物等诸多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简要介绍了细胞代谢过程中糖基转移酶超家族的分类、命名和催化机制。重点阐述细胞中蛋白质类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的糖基化反应及其在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功能。展望了细胞中糖基化反应及糖基转移酶在人类健康、医药产品、工业催化、食品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为了提高微藻的生物燃料生产效率及其在密闭环境中的碳氧转换效率,以两株荒漠微藻BG18-3、BE6-2和一株淡水蓝藻7924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逆境条件培养,发现荒漠微藻BG18-3在各种逆境中表现最佳。在静态培养中,荒漠微藻BG1-3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生物量干重达到0.26 g/L,硝态氮和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36%和99%。在荒漠微藻BG18-3的通气培养中,生物干重量最高(3% CO2通气培养16天)达到2.63 g/L,生物量产率为164.0 mg/L·d,出口CO2浓度最低降到0.04%,O2净含量增加0.68%,这表明荒漠微藻BG18-3具有较高的碳氧转化效率,具有生产生物燃料的潜质。最后根据18s rDNA分析结果将荒漠微藻BG18-3鉴定为栅列藻Scenedesmus littoralis。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箍毒拔毒法治疗蝮蛇咬伤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箍毒拔毒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箍毒拔毒灸治疗蝮蛇咬伤能有效的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7.
为获得MUC1/Y的特异表位肽,制备抗体,用PCR扩增其编码序列,克隆到pGEX-2T中,转化DH5α感受态,0.2mmol/L IPTG诱导表达,超声破碎或BPER-TMⅡ试剂处理诱导菌,亲和层析和阴离子交换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免疫家兔制备多抗,初步用于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转化菌经诱导后表达融合蛋白GSTY30,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大多以可溶形式存在,与诱导温度无关。免疫家兔获得多抗,效价为1∶320 000,纯化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可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MUC1/Y蛋白。所得蛋白和抗体可用于MUC1/Y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48.
山西省8种蝗虫8个种群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西省蝗虫区系的优势种类;斑腿蝗科(Catantopidae),斑翅蝗科(Oe-dipodidae)和网翅蝗科(Arcypteridae)3科7属8种蝗虫的11种酶进行了检测,共辨析出17个酶基因座位,并计算出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等位基因频率分析表明:Ao-I、Est-3,G3pd-1、Idh-2和Mdh-2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等位基因数目在种间变化较小,故推断其进化速率较慢,利用这些基因座位的保守特征,可作为分子标记研究较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而Gpi-1,Ldh-1和Me-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多,等位基因数目在种内和种间差异较大,可以用作种,属间及种群间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对每个基因座位的各基因型进行χ^2检验,除Acp-1,Adk-1,Ao-1和Ao-2在部分蝗虫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外,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W平衡。在所研究的8种蝗虫中,多态位点百分率普遍较高(P=64.7%~94.1%),但由于杂合子数目较少而使每个基因座位的平均杂合度降低(Ho=0.024~0.087),对多态位点百分率分析发现:迁飞能力是影响蝗虫种间遗传变异的因素之一,具有迁飞能力的蝗虫(P=88.2%~94.1%)较非迁飞性蝗虫(P=64.7%~94.1%)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但也有例外,如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的P值高达94.1%,上述结果表明:由于迁飞行为可使个体暴露于各种不同环境,故而种群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态性能增强该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因此,迁飞有利于维持迁飞性蝗虫遗传多态性的动态平衡。根据Nei的遗传一致度(I)和Roger的遗传距离(D)进行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特征确定的分类阶元系统关系基本相符;即同属的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和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具有最高的遗传一致度(I=0.813)和最小的遗传距离(D=0.336),同位不同属间遗传一致度(I=0.798~0.559)和遗传距离(D=0.398~0.474)居中,科之间I值最小(I=0.523~0.479),D值最大(D=0.505~0.523),利用UPGMA对I值和D值进行聚类,所得两种聚类图在同属种间和同科属间的关系一致,但在科间关系有所差别,Roger的遗传距离(D)聚类树图表明:斑腿蝗科物种和斑翅蝗科物种间表现出较小的遗传距离(D=0.505),而网翅蝗科与以上两科的遗传距离也极为接近(D=0.523),综上所述,等位酶分析能较好地反映蝗虫同属种间和同科属间的亲缘关系,若能断更高阶元的系统发生,则需结合其他性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9.
中国东亚飞蝗两个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选  马恩波  郭亚平 《遗传学报》2003,30(11):1027-1033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我国河北平山、辽宁葫芦岛两个蝗区东亚飞蝗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在酶谱分析的19个位点中,多数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较少,而位点Aat—l、Pgi和Mdh—2的等位基因数目相对较多。由于杂合子数目较少而使每个基因位点的平均杂合度降低(Ho=0.024和0.028)。对每个位点的各基因型进行x^2检验,绝大多数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较低的Fst值(Fst=0.021)表明两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不高。两个种群间较高的遗传一致度(I=0.991)和较小的遗传距离(D=0.092)也证实了上述结果。由此推测,该蝗虫较强的迁飞能力有可能增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降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然而,在一些等位酶指标如位点Ao-2、Fbp—l、Mdh—2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2.5和2.7)和多态位点百分率(P=52.6%和57.9%)等,两个种群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也许与两个种群之间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较远的地理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50.
甜菜碱是一种季铵型生物碱,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甜菜碱在高等植物体内是一种重要的非毒性渗透调节物质,具有稳定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降低逆境条件下渗透失水对细胞膜、酶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伤害,从而提高植物对各种胁迫因子的抗性.该文对外源甜菜碱以不同的作用方式(灌根、浸种、喷施叶片)作用于逆境(如干旱、盐碱等)条件下的作物并提高作物抗逆性能进行了综述,经过全面系统的讨论,阐明外源甜菜碱提高逆境下作物抗逆的机理,为甜菜碱的农业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