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9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61.
从白腐菌中筛选漆酶高产菌株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分离的149株木腐菌中,有30株具有漆酶活性。在添加了阿魏酸的液体培养基中,漆酶产量高(每升培养液中漆酶含量在10000单位以上)的菌株有9个:游离细胞培养的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 G30,相邻小孔菌Microporus affinis G07,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W006,W006-2,W3008,G05和香菇Lentinus edodes G18,以及固定细胞培养的鲑贝革盖菌Coriolus consors 98563和干酪菌Tyromyces sp. 98420。彩绒革盖菌、相邻小孔菌和血红密孔菌具有重要的生物工程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62.
研究发现在使用紫外线(UV-A, 395 nm)进行照射时, 银溶液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得到增强, 特别是对真核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得到显著增强。为解明这种银与光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的微生物灭活机理, 使用电子自旋共振仪(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对溶液进行检测, 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测定线粒体酶活性等方法, 从微生物形态学及生理学特性方面对真核微生物细胞进行分析, 推测出了其作用机理。分析认为, 在光照下氧化银(Ag2O)被激活并与水分子发生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羟基自由基破坏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 失活其细胞内线粒体酶活性, 从而引起真核微生物细胞死灭。在实验中, 作为原核微生物的代表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作为真核微生物的代表使用了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和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并对各种类进行了检测对比。本文还阐述了把这项微生物增殖抑制技术具体应用于洗衣机的具体结果, 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3.
作为世界上数量最多、最成功的物种之一,昆虫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书综述了昆虫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生理机制。大量的参考文献、丰富的图表,以及对最新进展的讨论,为读者理解昆虫整个生理系统的工作机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昆虫模式系统的研究,也为研究哺乳动物的生理学和行为学提供参考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64.
研究发现在使用紫外线(UV-A, 395 nm)进行照射时, 银溶液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得到增强, 特别是对真核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得到显著增强。为解明这种银与光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的微生物灭活机理, 使用电子自旋共振仪(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对溶液进行检测, 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测定线粒体酶活性等方法, 从微生物形态学及生理学特性方面对真核微生物细胞进行分析, 推测出了其作用机理。分析认为, 在光照下氧化银(Ag2O)被激活并与水分子发生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羟基自由基破坏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 失活其细胞内线粒体酶活性, 从而引起真核微生物细胞死灭。在实验中, 作为原核微生物的代表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作为真核微生物的代表使用了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和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并对各种类进行了检测对比。本文还阐述了把这项微生物增殖抑制技术具体应用于洗衣机的具体结果, 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5.
李青  同号文 《人类学学报》2008,27(2):143-152
从牙齿主尖釉质层、齿质暴露程度、齿窝封闭情况、齿冠的相对高度、咀嚼面的磨蚀程度及牙冠齿缘釉质层的联合程度等方面对田园洞梅花鹿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显示,中年、青年个体占主体,其次为幼年和老年个体.这表明动物死亡的原因不是自然死亡,很可能是史前人类狩猎造成的灾害性死亡.  相似文献   
666.
非洲菊耐羟脯氨酸变异系离体筛选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安  文方德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7):1313-1318
以金黄色非洲菊品种深圳5号(S5)为材料,探讨了利用羟脯氨酸(Hyp)筛选耐热变异系的方法,初步建立了非洲菊耐Hyp变异系的离体筛选体系.结果表明,非洲菊新鲜花托和芽适宜的Hyp初始筛选剂量为0.4mg·mL-1,而预培养25d花托的初始筛选浓度宜增加到0.6mg·mL-1;获得的存活芽恢复培养后进行后续筛选时可以选择0.5~0.6mg·mL-1Hyp;通过对花托和芽进行5次间隔筛选后获得耐Hyp变异系SHP5,得率为0.7%.与对照(S5)相比,SHP5在室内高温胁迫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自然高温条件下长势好,花序梗长度和花色素苷含量均显著增加,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667.
家蝇幼虫抗菌肽的超声诱导及分离纯化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纯化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免疫血淋巴中的抗菌肽,研究抗菌肽的性质和抑菌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家蝇幼虫抗菌肽的产生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超声处理诱导家蝇幼虫产生免疫血淋巴,经沸水浴热变性,结合高速离心,两步CM-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冷冻干燥浓缩等步骤,分离得到一种具抗菌活性的蛋白质.用Tricine-SDS-PAGE鉴定抗菌肽的纯度和性质,抑菌试验分析抗菌肽的抑菌特性.结果:300W,50Hz超声处理60s能够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肽,经分离纯化后Tricine-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为一条带,相对分子量大约为5.8kD.纯化蛋白对阴沟肠杆菌,绿脓杆菌等G-杆菌的抑菌活性较强,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不显著.结论:诱导和纯化了一种家蝇幼虫抗菌肽,为此类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668.
根系分泌物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中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利用植物去除土壤水体等介质中污染物的植物修复是近10年来兴起的一项安全、廉价的技术,已成为污染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它通过植物吸收、根滤、稳定、挥发等方式清除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国内外有关植物修复的研究报道和概述很多, 但对植物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修复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理少有述评。 本文从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重金属和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出发,对根系分泌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在去除环境污染物中的作用机理和功能地位进行了总结,并借助研究事例对影响植物根系分泌的内外因子,如植物种类、营养胁迫、重金属胁迫、根际环境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其它环境因子进行了讨论。概言之,根系分泌物在修复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通过调节根际pH值、与重金属形成螯合物、络合反应、沉淀、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来改变重金属在根际中的存在形态以及提高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减轻它对环境的危害。在清除有机污染物时,根系分泌物中的酶可以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直接降解,根系分泌物影响下的微生物也可以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间接降解,且被认为是主要的降解途径。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修复过程中确实起着某些重要作用,今后应将这方面的研究重点放在某些特异性根系分泌物植物,尤其是某些重金属超富集植物资源的寻找、筛选上,通过室内实验和野外研究确定其根系分泌物对清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效率,证实超富集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特异性与污染物超富集的内在联系,找到污染土壤生态恢复和治理的有效方法并加以推广应用,如针对性地在被污染地大面积种植此类具特异性根分泌物植物,并辅以营林措施如修剪等,加快生物修复进程,提高修复效率。植物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修复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生态意义和可能应用前景,为污染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之间的联合研究开拓了全新的领域,今后将取得新的突破和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69.
山蓝色素前体是很不稳定的化合物。用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谱联用的技术,结合紫外光谱的变化,研究山蓝色素前体的分子组成及化学变化。表明山蓝色素前体分子有由2个紫蓝氨酸残基和1个氨基酚残基键合而成的片段,在室温下放置后,氨基酚结构转变为醌结构。研究结果为山蓝色素前体、山蓝色素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提供了重要数据,为山蓝色素的化学、山蓝色素形成机理的阐明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70.
交联脲酶聚集体的制备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提高游离脲酶的稳定性,将游离脲酶用硫酸铵沉淀下来后,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其进行化学交联,制备新型的固定化脲酶交联脲酶聚集体,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交联脲酶聚集体的最适pH、最适温度和Km值分别为:pH 8.0、70℃和0.021 mol/L。在对交联脲酶聚集体的热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和对抗蛋白水解酶的能力的研究中,交联脲酶聚集体均显示了比游离脲酶更高的稳定性。为考察其使用效果和稳定性,将其与包醛氧淀粉联合,用于慢性肾衰动物模型的口服治疗。以腺嘌呤灌胃法(每天300mg/kg, 共30d)制备慢性肾衰动物模型,将23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每天以10mL/kg蒸馏水灌胃)、单纯包醛氧淀粉组(给予含包醛氧淀粉饲料,10mL/kg蒸馏水灌胃)和包醛氧淀粉+交联脲酶聚集体组(给予含包醛氧淀粉饲料,交联脲酶聚集体悬浮液10mL/kg灌胃),经2周治疗后, 模型对照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实验前后的肌酐含量均有小幅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值分别为0.922、0.972和0.225>0.05)。模型对照组的尿素氮含量变化不明显(P=0.211>0.05)。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实验前后的尿素氮含量均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0.004和小于0.001,均小于0.01)。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实验前后的尿素氮含量下降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0.05)。治疗组尿素氮含量下降更明显。说明交联脲酶聚集体和包醛氧淀粉联合使用时,对尿素的清除效率比单纯使用包醛氧淀粉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