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该研究基于耐旱藓类连轴藓属5种53条在新疆的地理分布信息和7个气候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和ArcGIS 10.2软件,分别模拟现代气候和未来气候情景下连轴藓属在新疆的适生分布区,为探讨气候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区苔藓植物物种分布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预测连轴藓属在新疆适生区的准确性非常高(AUC=0.957)。(2)年降雨量、最干季度降雨量和最暖季度平均气温是影响连轴藓属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3)连轴藓属在新疆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阿尔泰山和天山沿线,在未来(2061~2080年)气候情景下,连轴藓属分布面积将比现代气候下减少10.39%,其绝大部分现有南部适生区将丧失。  相似文献   
992.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鼓藻类植物中国新记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照相技术,对2016年7月采自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和溪流等地的50份藻类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显示:有5个鼓藻类植物为中国新记录,隶属于3属,包括2种3变种——圆形鼓藻(Cosmarium cyclicum Lundell)、近丘凸鼓藻大形变种(Cosmarium subochthodes var.majus Schmidle)、瘤状凹顶鼓藻高山变种[Euastrum verrucosum var.alpinum(Huber-Pestalozzi)Krieger]、美国微星鼓藻[Micrasterias americana(Ehrenberg)Ralfs]和美国微星鼓藻博尔蒂变种(Micrasterias americana var.boldtii Gütwinski)。并对5个新记录鼓藻类植物的分类学特征和采集地生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新疆鼓藻类植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3.
选取连续3年持续低产和高产的2个果园作为研究对象,以新疆主栽品种‘纸皮’扁桃为试材,分析在休眠期前后结果枝韧皮部和花芽中碳水化合物组分及代谢过程中的相关酶活性变化差异,同时统计2个果园当年坐果和产量情况,探讨扁桃结果枝休眠期前后碳水化合物及相关酶活性代谢变化及其对坐果、产量的影响,为低产果园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休眠期扁桃结果枝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以蔗糖和山梨醇为主。(2)休眠期前后高产和低产果园内扁桃结果枝中的碳水化合物与其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等)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扁桃休眠期结果枝韧皮部和花芽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代谢相关酶活性基本表现为高产园大于低产园。研究表明,扁桃休眠期结果枝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以蔗糖和山梨醇为主,其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密切相关,其积累水平直接影响着翌年扁桃的座果和产量。  相似文献   
994.
采集研究区耕地、未利用地75个土壤剖面样品, 分析其Cr、Ni、Pb、Zn、Cd含量, 利用地累积指数、Hankason潜在风险指数、PCA/APCS受体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土壤中Cd、Cr、Ni、Pb、Zn含量的总超标率依次为89.00%、25.30%、14.70%、30.70%、29.33%, 其中Cr、Zn分别在耕地10—20 cm、20—30 cm层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的1.04、1.03倍。(2)Cd在耕地20—30 cm层、未利用地10—20 cm、20—30 cm层为轻度污染水平、中度潜在生态风险, 其余剖面层Cr、Ni、Pb、Zn、Cd为无污染水平、轻度潜在生态风险。(3)土壤母质对Cr、Ni、Pb、Zn、Cd的平均贡献率依次为69.90%、78.80%、63.15%、70.68%、24.64%, 交通污染源对Pb、Cd的平均贡献率依次为22.38%、47.39%, 农业活动污染源对Cr、Ni、Cd的平均贡献率依次为14.30%、6.86%、20.35%。(4)研究区耕地、未利用地综合生态风险均小于150, 为轻微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95.
1987年,TrienCuot等人[1]证明穿梭质粒可以在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和多种革兰氏阳性细菌之间发生接合转移。在这种转移中质粒需具备大肠杆菌的复制起始位点,同时又具备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广宿主范围复制起始位点。转…  相似文献   
996.
从生产力复霉素SV的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mediterranei)U119的工业发酵罐裂解液中,分离到一株新的噬菌体φMMR。该噬菌体经多次单斑分离、纯化,得到的噬斑多数为清亮的(约占90%),其它噬斑为浑浊斑,但未能从中分离到溶源菌。在被测试的可能的宿主菌中,φMMR1不能感染除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以外的菌株,说明寄主范围很窄。对φMMR1的增殖和储存条件,诸如pH值、温度、二价金属离子、有机溶剂等对φMMR1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揭示,φMMR1为长尾无收缩尾鞘,头为正多面体,属长尾噬菌体科B1亚群。制备了φMMR1的兔抗血清,并测定了φMMR1以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为宿主菌的一步生长曲线。使用2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φMMR1DNA进行了单酶切分析。结果表明,φMMR1基因组DNA为线状双链,未找到粘性末端,大小约为596kb。φMMR1DNA的G+C含量为67%。利用SDS-PAGE分析了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多肽的组成。纯化的裸露噬菌体DNA可利用电穿孔技术成功地转染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  相似文献   
997.
998.
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新疆天山南坡的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每升高100m设置1块样地,共9个样地,研究了海拔梯度变化条件下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紫花针茅、羊茅群落分布在海拔2460~2760m,地上生物量为52.2~75.9g.m-2,线叶嵩草 紫花针茅群落分布在海拔2860m,地上生物量为53.2g.m-2,线叶嵩草、天山羽衣草、细果苔草群落分布在海拔2960~3260m,地上生物量为62.1~107.4g.m-2;7—8月平均相对湿度对群落总的地上生物量影响较大;海拔与禾本科的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莎草科呈显著正相关;7—8月平均气温是决定禾本科和莎草科功能群地上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回归方程分别为Y=13.467X-97.284和Y=171.699-15.331X;海拔与平均气温和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N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对胰岛新生相关蛋白(Islet neogenesis associated protein ,INGAP)进行表达、纯化,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 INGAP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22b(+),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包涵体经洗涤并用8M尿素溶解,Heparin Agrose亲合柱层析为第一步纯化,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作为第二步精细纯化,HPLC测定INGAP蛋白的浓度,将纯化的INGAP蛋白经注射途径免疫家兔,制备兔抗INGAP血清,采用免疫双扩、ELISA及Western Blot分析INGAP的免疫活性。结果INGAP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产量高达总菌体蛋白的40%左右,经Heparin Agrose亲合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二步组合纯化目的蛋白,经HPLC测定目的蛋白的最终纯度为98.81%,表达及纯化的INGAP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为揭示伪步甲危害在地形梯度上的差异, 探讨草原上不同地貌部位在伪步甲灾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在RS和GIS 支持下, 以国产ZY1-02C 卫星P/MS 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为基础, 运用ArcGIS 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 将遥感解译的数据与高程、坡度和坡向三个地形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对研究区草原伪步甲灾害分布现状的地形梯度空间分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高程和坡度梯度上, 伪步甲危害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 即“中间高,两边低”, 分别在海拔1000 m-1200 m 和坡度3.3°-6.1° 范围内伪步甲危害最为严重; 而在坡向梯度上, 严重危害区随着坡向变化的分布趋势接近平缓, 在整个坡向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