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采用TPS-2便携式光合仪对淮南市9种园林绿化灌木树种的夏季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各树种光合生理参数(Pn、Ci、Tr、Gs、Ls、WUEt)日均值差异显著, 日变化趋势不尽相同, 且金边黄杨和腊梅的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 桂花的Pn日变化曲线为三峰曲线, 皆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根据Pn、Tr、WUEt 3个指标的日均值进行聚类分析, 可将供试树种分为3个类群。Ⅰ类为低光合、低水分利用型(桂花、红檵木、金边黄杨、腊梅、紫荆、紫叶李), Ⅱ类为低蒸腾、高水分利用型(栀子), Ⅲ类为高光合、高蒸腾型(海桐、紫薇)。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出发, 海桐和紫薇的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俱佳, 节水降耗效果处于中等水平, 可作为淮南市生态园林建设的优先树种。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大鼠气道上皮鳞状化生时β-连环素(-βcatenin,-βcat)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βcat与气道上皮鳞化及癌变的关系。方法采取缺乏VitA饲料饲养(12周)联合被动吸烟(4周)的方法建立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βcat、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βcat mR-NA在气道上皮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层次明显增多,其中4只大鼠支气管上皮出现明显的复层鳞状上皮化生。实验组支气管上皮-βcat在胞膜的表达减少(P<0.01),其中有6例在细胞质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胞质中β-cat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支气管上皮细胞核c-myc表达增加(P<0.01),PCNA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βcat、c-myc的表达异常参与了VitA缺乏与吸烟所致的大鼠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该研究以鹅掌楸属植物为试验材料,在北美鹅掌楸和鹅掌楸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54条GST基因家族的EST序列,通过比对将其归为Tau、Zeta、Theta和Phi等4个亚类。在这4个亚类中各选取1条EST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反转录PCR(RT-PCR)与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鹅掌楸属植物中克隆出4条全长分别为1 150、932、1 022和1 067bp的基因,并分别命名为LtGSTparCb、LtGSTZ-like、LtGSTF13a和LcGSTT1。对LtGSTparCb、LtGSTZ-like、LtGSTF13a和LcGSTT1这4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结构预测发现,其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分别为25.17、25.34、24.49和28.09kD;理论等电点分别是5.60、6.53、6.66和9.20,即LtGSTparCb、LtGSTZlike、LtGSTF13a蛋白质属于酸性蛋白,LcGSTT1属于碱性蛋白;不稳定系数分别是33.01、36.97、43.19和47.96,即LtGSTparCb、LtGSTZ-like为稳定蛋白,LtGSTF13a、LcGSTT1为不稳定蛋白;α-螺旋(alpha helix)是这4个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成分。利用在线软件TargetP并结合GST蛋白质在其他植物中亚细胞定位的结果,推测这4种蛋白质极有可能位于鹅掌楸属植物的细胞质内。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这4个基因在北美鹅掌楸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LtGSTparCb和LtGSTF13a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均较低;LtGSTZ-like在花器官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居于两者之间;LcGSTT1在叶中表达量最高,花器官中表达量其次,在茎和叶芽中的表达量偏低。该研究结果可为鹅掌楸属GST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经甲醛长期浸泡的组织不仅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组织着色力也明显下降。实验采用碳酸氢钠和FFA固定液(快速混合固定液)双重处理,探讨使经甲醛长期浸泡的组织细胞形态恢复正常及组织着色力增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根据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的溶葡球菌酶基因序列以及乳酸克鲁维酵母密码子偏好性设计引物扩增溶葡球菌酶基因表达片段,构建溶葡球菌酶(lysostaphin,Lys)基因表达载体(p KLAC1-Lys),转化乳酸克鲁维酵母(K.lactis GG799),实现了Lys基因的分泌表达。对重组菌株(K.lactis GG799/p KLAC1-Lys)进行NTG随机化学诱变,优化表达条件,筛选获得高表达菌株,并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并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通过诱变重组溶葡球菌酶乳酸克鲁维菌株,Lys酶比活性提高了约5.2倍(约8 000U/L)。最适接种量为40g/L,诱导过程中每24h添加一次终浓度为20g/L的半乳糖和NH_4NO_3可提高酶比活性,最适表达p H为7.0~7.5,最适反应p H为7.0~8.0,最适反应温度为37℃。实验表明,低于40℃,p H 3~6之间时,重组溶葡球菌酶较稳定。Sr~(2+)对其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Ba~(2+)、Ca~(2+)、Zn~(2+)、Cu~(2+)、Mn~(2+)、Mg~(2+)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用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蛹期特异表达基因Br-Z2/3 dsRNA合成的体外原核表达系统,研究RNAi抑制Br-Z2/3基因对小菜蛾Br-Z2/3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及化蛹的影响.[方法]构建小菜蛾L4440-Br-Z2/3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