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985年在湖北省西陵峡地区从鼠体采到三种新种恙螨,现分述如下,文中的长度单位是μm, 1.棘楔叶片恙螨,新种Trornbiculindus (Trombiculindus) acanthosphenus sp. nov. (图:1—4) 体卵圆形,长336,宽217。须肢毛式fp=N-N-BNN/7B。须肢爪3分叉。螯鞘毛分枝,螯肢爪末端具三角冠。盾板长四边形,宽大于长,后侧毛处稍向外突。感毛基位  相似文献   
72.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74,(1):117-119
1966年3月在福建省建瓯县采到一新种的跳蚤,属于Neopsylla属中的stevensi种团,其形态特征与已知各种均有区别,故订为新种,命名为狭窦新蚤新种Neopsylla stenosinuata sp.nov.。 形态记述 头部(图1)眼鬃4根,位于颊栉上前方的1根较小,额鬃7—8根,后头鬃3列,数为5—6—6。额三角突比较发达。下唇须略超过前足基节之半。前胸栉具22根刺,雌性前胸背板主鬃列前方尚有1列小鬃,两侧约6—7根。中胸背板颈片内侧有1—2根假鬃。  相似文献   
73.
两型地里恙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恙螨的种型分化问题,目前尚未见到有专题的报导。Womersley(1952)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恙螨”一书中,对红恙螨 Trombicula(Leptotrombidium)akamushi(Brumpt,1910)和地里恙螨Trombicula (L.)deliensis(Walch,1923)等在东南亚地区分布较广的恙螨做了不同地区标本体上各部分标准测量数差别的比较记录;对具有地区性形态差异的 T.hirsti Sambon,1927 则分为 f.(型)nissanensis Womersley,1952和 f.hakei Radford,1946等两型(form);对同一地区形态上有差异的Schongastia(Ascoschongastia)cairnsen-sis(Womersley et Heaslip,1943)则定为 var.gateri(Womersley et Heaslip,1943)(变种)。佐佐学(1956)报告了日本的 T.(L.)miyazakii Sasa et al,1951;T.(L.)pallidaNagayo et al,1919;T.(L.)palpalis Nagayo et al,1919; T.(N.)mitamurai Sasa etal.,1950和 Gahrliepia(G.)saduski Womersley,1952等5种恙螨存在有地区性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74.
这里报告的7种新种革螨是自1951年冬季至1952年春季采自云南以及1958年之后采自福建的各种寄主体上及窝巢内,分属于厉螨科(Laelaptidae)的厉螨属(Laelaps)和阳厉螨属(Androlaelaps)以及血革螨科(Haemogamasidae)的血革螨属(Haemogamasus)。  相似文献   
75.
纤恙螨亚属分种团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81,(4):459-464
纤恙螨属(Genus Leptotrombidium Nagayo et al.,1916)是恙螨科(Trombiculidae,Acarina)中的一个庞大、种类繁多而且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属,尤其是纤恙螨亚属(subgenus Leptotrombidium Nagayo et al.,1916),这一亚属的恙螨引起流行病学工作者和医学昆虫学工作者极大的兴趣。恙虫病的已知许多传播媒介和怀疑媒介,都与纤恙螨属的恙螨有关。当流行性出血热于四十年代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之后,纤恙螨亚属的恙螨又被一些流行病学工作者当做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嫌疑媒介。几十年来各国的有关学者先后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证实了这个亚属恙螨中的一些种类体内有自然感染某些病原体的现象。由于这类恙螨具有能够将病原体经变态期和经卵传递的特性,而且大部分的纤恙螨亚属恙螨证实均能叮咬人,所以凡是研究立克次氏体或病毒作为病原而引起的流行病时,对于这一类可能作为传播媒介甚至有人认为可以叫做“保菌动物”的恙螨,都比较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国家由于部  相似文献   
76.
1965年从云南省德钦县白马雪山,海拔约4,200米处,采到一种恙螨,经研究鉴定为一新种。德钦新恙螨Neotrombicula deqinense,新种(图1—4) 鉴别特征 本新种与中华新恙螨N.sinica(Wang,1964) 近似。但本新种螯鞘毛光裸,AW、PW显著较大,PW/SD=1.47,背腹毛都较多。 种的描述 幼虫活体桔红色,饱食虫体长548微米,宽391微米。  相似文献   
77.
纤恙螨属的五新种(蜱螨目:恙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恙螨属(Leptotrombidium Nagayo et al.,1916)是一个种类繁多而富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属。本文根据历年来在各地采集到的纤恙螨亚属的许多恙螨,参考Sasa(1956)的划分种团和亚种团的系统,报道了隶属于须纤恙螨种团(palpale-group)的二新种,红纤恙螨种团(akamushi-group)下的苍白纤恙螨亚种团(pallidum-subgroup) 中的二新种,以及隶属于一个新种团的另一新种恙螨。 本文五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福建省流行病研究所。长度单位均为微米。  相似文献   
78.
我国若干蚤类幼虫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蚤类幼虫的研究开始于Laboulbene(1872)对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幼虫的描述。王敦清(1956)对国内常见的人蚤(Pulex irritans)、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猫栉首蚤、适存病蚤(Nosopsyllus nicanus)、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等7种蚤幼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柳支英(1957)描述了幼稚狭蚤(Stenoponia sidimi)(现核正为上海狭蚤S.shanghaiensis)幼虫形态;虞以新(1957)报道了麻雀脊蚤(即禽角叶蚤欧亚亚种的同物异名)(Ceratophyllus gallinae tribulis)幼虫;孙昌秀(1965)描述了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  相似文献   
79.
80.
本文记述狭臀蚤属Stenischia Jordan,1932一新种,鄂西狭臀蚤Stenischia exiensis sp.nov.采自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的短属鼠句Anourosorex squamipes squamipes、川鼠句Blarinella quadratiicauda griselda和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体上,正模标本♂和配模标本♀保存于福建医学昆虫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