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恙螨幼虫畸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85,(4):437-443
研究昆虫形态和分类的人,在观察大量标本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形态上有异常的个体,如某些部分的增生或某些部分有缺陷。特别是这些畸形涉及到分类上的特征时,分类学者对此尤感兴趣。如果不注意加以区别澄清,往往会造成误定新种,甚至有的畸形特征可以作为新属的属征。 在医学昆虫学领域中,蚤类畸形的研究早有报道,其他各种医学昆虫的畸形报道也屡见不鲜。恙螨是东南亚地区恙虫病的传播媒介,它只是在幼虫期寄生在脊椎动物体上,因此也只有幼虫期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传播媒介。成虫和若虫营自由生活,而且不易采到,因此目前恙螨的分类仍以幼虫形态为依据。正确的鉴定恙螨幼虫种类,无疑在恙虫病流行病学和媒介的正确定种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秋型的小板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和秋春型的苍白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pallidum)因与某些疾病的流行季节相同,因此常被人们作为某种病的可疑媒介。我们在实验室内对这两种恙螨进行了饲养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我国恙虫蚴的新种和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62,(3):269-276
最近整理出四种恙虫蚴,其中三种系新种,一种是在我国的首次报告。这四种恙虫蚴分属于背展属(Genus Gahrliepia Oudemans,1912),真棒属(Genus Euschongastia Ewing,1938),棒属(Genus Schongastia Oudemans,1910)和五甲属(Genus Tragardhula Berlese,1912)。其寄主均为罗赛鼠(Rattus losea exiguus A.B.Howell)。这样,根据已发表的材料和我们的现有资料,从罗赛鼠体上已采到恙虫蚴共有23种。  相似文献   
64.
西藏南部革螨的三新种(蜱螨亚纲:中气门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记述从西藏南部小型哺乳动物体上采到的革螨3新种,分别隶属于血革螨科(Haemogamasidae)血革螨属(Haemogamasus Bcrlese)和皮刺螨科(Dcrmanyssidac)赫刺螨属(Hirstionyssus Fonseca)。模式标本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65.
五种中国恙虫蚴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陈心陶、徐秉锟,1955)曾经报告在中国发现的羔虫科(Family Trombiculidae)动虫12种,加上过去台湾省报告的6种,则我国已知的羔虫蚴共18种。本文再报告恙虫蚴5种,其中2种及一变种系文献上未曾有过记载的种类。这样到现在为止,我国发现的羔虫种类共23种。  相似文献   
66.
叶片恙螨属(Trombiculindus Radford,1948)是Radford 1948年根据叶片状的背毛和后端腹毛而建立的。1951年Wharton等认为叶片恙螨只能作为恙螨属(TrombiculaBerlese,1905)中的一个亚属。1952年Womersley认为背毛形状的改变在蜘蛛纲各科属中是颇为常见的现象,因而不能作为建立新属的根据。1953年Audy,Jameson和佐佐学等先后都同意上述的意见。1954年Sinha认为叶片恙螨是一属很明显的种类,应当作为  相似文献   
67.
刺厉螨属(Echinolaelaps Ewing,1929)的革螨原属于厉螨属(Laelaps C.L.Koch,1839),1929年H.E.Ewing氏把它自厉螨属中分出而立为新属。这一属的革螨与厉螨属主要不同点乃是它属于大型的螨类,体长超过1毫米;其生殖腹板(genitoventral plate)在足IV基节之后呈强度的膨大,其宽度约等于长度;下口缘(hypostome)具明显毛缘的侧  相似文献   
68.
在从青海采来的标本中有两种新蚤,我们认为是新种,兹记述如下。 凸新蚤Neopsylla convexa,新种 鉴别特征 凸新蚤新种属于多毛组(setosa group),与阿巴盖替新蚤(N.abagaitui Ioff,1946)很接近。其主要区别是:雄性第Ⅷ腹板后突的背缘陡斜,并无弧形浅凹,后缘及亚后缘的鬃较多。第Ⅸ腹板后臂末端有尖而明显的背突,腹缘近末端有5根长而尖的刺形鬃;阿巴盖替新蚤则有7个末端钝的淡色刺形鬃。可动突前缘形成大而圆的弧形凸,本新种即依此而命名。可动突的后缴直,后下角不圆,而该种的后缘具有浅凹。雌性第Ⅶ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我们在闽北山区进行调查工作中,在光泽、浦城和邵武等县捕获到一定数量的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和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 monticolus),并从其体上采到一些革螨,经过整理,发现其中有两种系科学上未记载的新种,现分别描述如下: 东方上厉螨Laelaps(Hyperlaelaps) orientalis新种(图1—6) 雌螨 体呈宽卵圆形,棕黄色。长0.73—0.80毫米,宽0.52—0.60毫米。背板一块大而完整,几盖住整个背部,有明显的肩部。板上一般具37对背毛,缺I_2和I_3。但有时其他的背毛如ET_1、ET_2和I_1等  相似文献   
70.
鄂西蝙蝠寄生螨一新种(蜱螨目:巨刺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1年在湖北省鄂西地区蝙蝠体上采到一种寄生螨,经鉴定系一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