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BMP9属于TGF-β超家族的成员,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过程。以人肺腺癌细胞A549作为目的细胞,采用腺病毒体外感染方式,外源性高表达BMP9。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重组细胞中BMP9的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dBMP9细胞侵袭及迁移改变,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感染BMP9腺病毒后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中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感染BMP9腺病毒后,A549中BMP9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实验组划痕愈合率由对照的(85.4±2.1)%与(86.5±3.4)%上升至(97.4±2.6)%(P0.05);实验组穿膜细胞数由对照的(115.5±13.1)个与(123.3±14.9)个上升至(224.3±24.6)个(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dBMP9组IL-6的表达上调,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上调。该研究表明,BMP9可能通过上调IL-6的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肺腺癌A549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cAMP/PKA-pCREB信号通路是否在康复训练促进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方面发挥作用。方法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MCAO),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n=24)、自然恢复+Rp-cAMP组(n=24)、康复训练组(n=18)和康复训练+Rp-cAMP组(n=18)。同时设立假手术组(n=12)。于侧脑室注射RpcAMP后立即进行MCAO模型的制备。训练组大鼠于术后48 h开始每天给予平衡木、转棒及滚筒训练。采用平衡木试验评定大鼠的运动功能。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缺血灶周围的脑组织内PK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CREB蛋白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pCREB进行定位检测。结果 (1)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揭示,自然恢复+Rp-cAMP组大鼠的运动功能低于自然恢复组,提示Rp-cAMP可抑制脑缺血大鼠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也高于康复训练+Rp-cAMP组,提示Rp-cAMP明显减弱康复训练促进脑缺血大鼠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2)于术后2 d、7 d、14 d、21 d检测缺血灶周围的脑组织PKA、pCREB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康复训练组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同时高于康复训练+Rp-cAMP组,提示康复训练促进脑缺血大鼠的PKA、pCREB蛋白的表达,且Rp-cAMP明显抑制了康复训练促进脑缺血大鼠的PKA、pCREB蛋白的表达。结论 cAMP/PKA-pCREB信号通路可能介导康复训练促进的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3.
树木年轮火历史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树木年轮火灾学作为树木年轮学和林火生态学的一个重要交叉学科, 主要利用树轮火疤准确确定火灾发生年代, 从而研究过去和现在的火灾变化规律。树轮火灾学以其定年准确、分辨率高和时间久远等特点在森林火灾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对树木年轮火历史国内外 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 国内树木年轮火历史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 国外树木年轮火历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火历史的时空格局特征, 主要包括林火发生的时间间隔、空间范围、强度、林火发生的时空关联、林火发生与立地条件的关系、林火发生与物种演替以及树轮火疤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火灾判 断等内容;2) 火灾历史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主要包括火灾与温度和降水关系, 如一般在当年干旱而前几年相对湿润时火灾发生;火灾发生与大尺度气候事件也有一定的关联, 火灾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 (ElNiño) 向拉尼娜 (LaNiña) 转换的年代, 而且相位组合比单个事件更容易引发火灾;3) 火历史与人为活动及土地利用的关系, 战争和人口增加容易引发火灾, 而放牧活动却降低火灾发生频率, 20世纪以来的森林火抑制降低了火灾发生频率却增加了大火发生的可能性。最后对树木年轮火历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主要包括火灾时空格局的尺度效应、火历史变化的气候与人为驱动机制以及火历史研究方法的拓展等内容。  相似文献   
64.
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品种豫教2号的发育籽粒中克隆出淀粉合酶III基因(starch synthase III, SSIII)部分cDNA片段(509bp) (GenBank No. EF466009),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它与GenBank 上已报道的SSIII基因有高度同源性。以pWM101质粒为基础,构建了由35S启动子调控的SSIII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pWM101SSIII;另外,还以pFGC5941质粒为基础,构建了SSIII基因的RNAi干扰载体pFGC5941SSIII,这些载体的构建为研究此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黄芪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蒙古黄芪分离到5类提取物,以抗疲劳,抗炎和寂气作用强度为药效指标,用回归分析对名指标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皂甙类和氨基酸类对抗疲劳有增强作用;黄酮类和皂甙类对抗炎有增强作用,多糖类,皂甙类和氨基酸类对补气有增强作用;皂甙类、氨基酸类和黄酮类为黄芪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6.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是选择生物学特性相适应,木材经济系数较高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两个树种,模拟亚热带林多层多种结构的特点,按不同比例进行人工组合的针阔森林群落。它的气候效应是指这一人工林群落与其纯林相比,对植物群落周围气候质量改善的程度。  相似文献   
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物科学部1988年度共受理一般课题申请3150项,申请金额17468.98万元;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课题申请153项,申请金额2033.68万元;青年科学基金课题申请207项,申请金额881.82万元.其中属于生物化学与分于生物学及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两学科的一般课题申请367项,申请金额2214.71万元;高技术新  相似文献   
68.
在生理及生化研究中铯离子的行为受到极大的关注,因为可由它来阐述碱金属离子输运及酶活性等一些基本功能。当所研究的体系中没有K~+时,Cs离子有类似K~+的功能,它能激活Na/K ATPase。Cs进入细胞的速率及激活Na/K ATPase所要求的浓度与被研究系统的条件密切有关。本文用核磁共振谱方法测定红细胞内外的Cs~+及Cs~+进入细胞的速率。结果表明Cs-133的核磁共振谱是研究生物体系离子的分布及输运的极好工具。  相似文献   
69.
根据《生命科学》常务编委1991年12月上海会议的要求,1992年1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二楼会议室召开了《生命科学》京区编委会议。除编委宋大祥因出差未归委托他人与会外,京区的其他编委均出席了会议,他们是:朱裕鼎、孙儒泳、徐向忱、练永宁、陈清龙、薛攀皋、赵南明、张新时、陈慰峰、赵宗良、余铭鹏、陈司冀、王象坤、陈阅增、钱迎倩、王沙生、郭爱克、韩存志、季楚卿、马海官、万玉玲(代宋大祥),共21人。会议由副主编赵宗良主持,编委季楚卿介绍了常务编委1991年上海会议的一般情况,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Jmjd3和Ezh2在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软骨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8-10周龄小鼠为研究对象,按基因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其中实验组基因型为Jmjd3~(fl/fl)/Col2a1-Cre ~(ERT2),Ezh2~(fl/fl)/Col2a1-Cre ~(ERT2)或Jmjd~(3fl/fl)/Ezh2~(fl/fl)/Col2a1-Cre ~(ERT2);对照组基因型为Jmjd3~(fl/fl),Ezh2~(fl/fl)或Jmjd3~(fl/fl)/Ezh2~(fl/fl)。建立骨髓腔中插入固定针的稳定性胫骨骨折模型,于骨折术后3天、5天和7天腹腔注射Tamoxifen 3 mg/次/天。各组于术后3W处死,并于骨折部位取材行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结果:通过连续的X线影像学及HE组织切片观察,骨折术后3周是判断小鼠骨折愈合情况的最佳时间点。X线片发现骨折术后3W时软骨细胞内Jmjd3被敲除小鼠的骨折线较对照组明显且骨化骨痂大小和密度均较低,HE切片显示骨化骨痂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软骨骨痂面积高于对照组;相反,X线片发现Ezh2被敲除小鼠的骨痂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密度高于对照组,HE组织切片显示Ezh2被敲除的小鼠的骨化骨痂的钙化程度更高,骨小梁更粗更密集。最后,X线片和HE切片均没有发现软骨细胞Jmjd3和Ezh2同时被敲除的小鼠与对照小鼠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以软骨细胞特异基因敲除小鼠为基础,我们首次发现Jmjd3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而Ezh2具有抑制骨折愈合的作用;并且发现Jmjd3和Ezh2对抗调节小鼠的骨折愈合过程,这些发现为骨折愈合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