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镉和增强紫外线-B辐射复合作用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研究了Cd^2+和增强紫外线-B(UV-B)辐射以及二者复合胁迫(Cd+UV-B)对大豆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对大豆生长较CA^2+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降低了光合作用,生物量减小;抑制节间的分化和伸长,节间减少,株高降低。UV-B辐射对POD、SOD活性有显著诱导作用,而Cd^2+明显颉颃UV-B对POD活性的诱导并抑制IAA氧化酶活性.在复合作用下,植物体内IAA氧化酶和POD活性较UV-B单独作用下显著降低,这两种酶活性降低会引起植物体内IAA含量升高,同时光合作用略有升高,这是株高和生物量较UV-B作用下有所增加的重要原因,复合胁迫还增强了对根伸长生长的抑制作用,根长度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IAA氧化酶和POD活性变化以及光合强度变化与大豆株高和生物量变化密切相关,这也是复合胁迫影响大豆生长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紫外线B辐射对几种植物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岳明  王勋陵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22-1326
对大田条件下增强的紫外线B(UV-B 280~315nm,约相当于15%臭氧层衰减)对小麦和野燕麦等4个种对的竞争性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和UV-B处理时小麦和野燕麦的密度制约死亡规律没有显著差异,相对较大的竞争压力加强了UV-B对这两个物种生物量降低的效应.UV-B辐射处理后,按单株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UV-B增强了小麦对野燕麦的竞争优势,但是以单株籽粒数及籽粒重为依据的k1-2值在紫外辐射处理后却下降.竞争性平衡的改变伴随着两者总生物量的显著下降,特别是在较高的密度条件下.紫外辐射对其它3个种对的竞争性平衡有着不同程度与方向上的影响.一般情况下UV-B使竞争性平衡向有利于单子叶植物的方向发展.这一结果暗示,竞争胁迫,特别是种间竞争对正确评估UV-B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3.
增强UV-B辐射对小麦叶片内源ABA和游离脯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研究温室种植的小麦在0(CK)、8.82KJ/m^2(T1)和12.6KJ/m^2(T2)3种剂量的UV-B辐射下其内源AB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UV-B辐射导致叶绿体膜脂脂肪酸配比改变和IUFA降低,叶片MDA含量升高及ABA和游离脯脯氨酸积累。分析表明,UV-B辐射对膜系统的损坏也许是内源AB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的原因之一,而后者也是植物抵抗UV-B胁迫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54.
氟化氢熏气对植物影响的防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开顶式熏气装置,用不同浓度的CaCl2、Ca(OH)2、Vc和C6H6COONa(苯甲酸钠)作为小麦的氟污染防护剂。通过实验研究了其防护效果并作了进一步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0.5‰Ca(OH)2防护效果极显著,0.1‰Ca(OH)2、1‰Vc和1‰CaCl2也有显著的防护作用,因此,使用防护剂时掌握其浓度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5.
UV—B及红光对大棚番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冬季蓝色无谪膜塑料大棚内有效光合辐射(PAR)和紫外B(UV-B)都比棚外低,给大棚番茄补充照射UV-B和红光。结果表明,红光可提高番茄果实糖、酸含量。高剂量UV-B(0.95kj.m^-1.d^-1,0.71kj.m^-2.d^-1)降低番茄红素C(Vc)的含量,低剂量UV0-B(0.54kj.m^-1.d^-1,0.65kj.m^-2.d^-1)可提高番茄红素和Vc含量。低剂量kj.m^-2.  相似文献   
56.
大气臭氧层减薄、地表紫外辐射增强与植物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臭氧层减薄、温室效应和酸雨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主要论述大气臭氧层减薄引起的地表紫外辐射增强 ,以及对植物的影响。1  大气臭氧层减薄与地表紫外辐射增强大气臭氧层能吸收强烈的太阳紫外辐射 ,使地球生物得以正常生长 ,从而成为地球生命的有效保护层。二十多年前 ,人们注意到平流层臭氧衰减 〔1〕,近十年全球臭氧层平均减少了 2 %~ 3% ,并且还在加剧。臭氧层快速减薄已经通过卫星得到证实 ,最明显的减薄发生在南极大陆上空 ,在春季 ,衰减率高达71 % 〔2〕。过去十年我国北京香河和昆明两个监测站的监…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温室种植的小麦在0kJ·m-2(对照)、8.82kJ·m-2(处理1)和12.6kJ·m-2(处理2)3种剂量的紫外线B辐射下叶绿体膜组分和膜流动性的变化。紫外线B辐射导致了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Hill反应的抑制、膜脂肪酸组分配比的改变和不饱和度指数(IUFA)的下降、膜流动性的降低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分析表明,紫外线B辐射诱导的膜脂过氧化是叶绿体膜系统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采用He-Ne激光(5 mW.mm-2)辐照方法,对增强UV-B(10.08 kJ.m-2.d-1)辐射小麦‘93-4736’幼苗损伤进行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导致小麦根细胞有丝分裂减弱,降低根尖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增加根弯曲部位H 外流,引起小麦“翘根”现象。而He-Ne激光辐照处理增强UV-B辐射后的小麦,可增加根尖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减少根弯曲部位H 外流,减轻“翘根”现象的发生。说明增强UV-B辐射对小麦根尖生长素的影响是造成小麦“翘根”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He-Ne激光对增强UV-B辐射造成的小麦“翘根”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9.
以成熟期不同的两个番茄品种同辉(早熟型)和霞光(晚熟型)为试材,模拟兰州地区12%和20%臭氧层减薄时增强的UV- B辐射(分别为T1=2.54 KJ·m-2·d-1和T2=4.25 KJ·m-2·d-1),研究了大田条件下增强UV-B辐射对其花粉生活力的影响以及雄蕊中4种内源激素(IAA、GAs、ZR和ABA)和多胺(Put、Spm和Spd)及脯氨酸的变化。结果表明:辐射抑制了同辉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但只降低了霞光的花粉萌发率;两种辐射明显降低了两品种番茄雄蕊中的GAs含量,同时造成同辉雄蕊中Put和Spd含量明显增加,Spm和Put/Spd+Spm比值显著降低;霞光中3种多胺含量都显著减少,导致高辐射时Put/Spd+Spm比值上升;同辉番茄雄蕊的脯氨酸含量不受影响,但高辐射使霞光番茄雄蕊的脯氨酸含量降低。实验表明,两品种番茄花粉生活力的变化与增强UV-B辐射下雄蕊中GAs水平、Spm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减少有关。雄蕊中多胺和脯氨酸含量变化对UV- B辐射的响应说明霞光品种对UV-B辐射更敏感。  相似文献   
60.
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果实发育大致可分为星盘形期、圆锥形期、长卵形期和椭圆形期四个时期。每一时期都表现出各自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因枣花内具有两种特殊的居间分生组织——柱基分生组织和再发的花盘分生组织,从而使枣花各部位置在果实形成中发生了不同于一般核果的发育过程。其中最显著的是最初杯状的萼筒,经过上述分生组织的活动,被推移到果实的基部,反卷内凹。退化的花盘及花部残迹则位于凹陷萼筒的上部边缘,形成了一圈褐色的残余结构,使枣果形成独特的形态。由于枣果有花盘参加发育,作者认为不是一种真正的核果,似可称之为“拟核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