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147篇 |
专业分类
50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0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5篇 |
1962年 | 6篇 |
1960年 | 5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大自然中最巧妙的隐蔽术,人类已使军事伪装技术发展成为一项严密的科学 一名士兵埋伏在一片树林边缘,边上放着机枪,即使是眼尖目明的敌人看来,这也不过 相似文献
2.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协调进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协调进化钦俊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昆虫和植物都是地球上起源很早的生物类群。从化石的证据来推断,它们至少在3亿多年前已生活在一起,在不同地域建立起密切关系的生物群落。它们中不同的种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并根...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植物园引种苏铁蕨成功①王用平魏德生曾莉莉陈德明(贵州省植物园,贵阳550004)苏铁蕨(Braineainsignis(Heek.)J.Sm)又称赤蕨,为乌毛蕨科苏铁蕨属单一野生蕨类,是孢子植物向裸子植物进化的一种植物。属珍稀濒危植物。我省镇宁...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 1997年 7月— 1999年 10月对宁夏、青海、甘肃、内蒙古四省区的蚁科昆虫进行了采集和分类研究 ,其中发现红蚁属 3新纪录种 ,报道如下。嘉氏红蚁MyrmicagallieniiBondroit,192 0与国内已记载的角结红蚁MyrmicaangulinodisRuzsky相似 ,区别特征为 :嘉氏红蚁 :腹柄结侧面观具明显的背面 ,长明显大于宽 ;并胸腹节刺指向后上方 ,但不明显内弯 ;TL 4 80~ 5 2 3mm。角结红蚁 :腹柄结侧面观几呈三角形 ,前后缘在中间汇合 ,背面很小 ;并腹胸节刺指向后方 ,向内弯曲成半圆形 ;TL 5 0 … 相似文献
5.
对TMV不同抗性番茄品种的叶绿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对TMV有抗性和敏感的番茄品种、制备其ct-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BumHI、EcoRI和PstI完全酶解, 三种酶切图谱与前人报道一致, 由酶切片段计算番茄ct-DNA。分子量约为156.9kb。比较抗性和敏感品种的ct-DNA图谱, 发现三种酶切图谱均存在差异, 但由差异片段计算分子量之和又很除近。我们推测这是由于检基顺序变异或小段DNA顺序插入或缺失所造成, 由此证明, 叶绿体基因组与核中的TMV抗性基因, 共同决定着植物体对TMV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小麦Kr基因在小麦与玉米或鸭茅状摩擦禾杂交中的失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7个小麦(Triticumaestivum)品种(系)为母本,分别与黑麦(Secalecereale)、球茎大麦(Hordeumbulbosum)、玉米(Zeamays)和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dactyloides)杂交,比较其亲和性,小麦和玉米或鸭茅状摩擦禾杂交比小麦与黑麦或球茎大麦杂交的亲和性显著提高。携带着显性Kr1和Kr2基因的小麦品种Hope与黑麦杂交,不能形成胚,而与玉米及鸭茅状摩擦禾杂交时,成胚率分别达16.00%和32.50%。表明控制小麦与黑麦及球茎大麦杂交亲和性的Kr基因系统在小麦与玉米及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属间杂交中失活。讨论了还存在有其它控制小麦属间杂交亲和性的遗传调控系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牛α1-AT基因5’侧翼区新SNPS的鉴定及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荷斯坦奶牛(Chinese Holstein dairy cattle)为对象,以α1 抗胰蛋白酶基因(α1-AT)为候选基因,扩增5′侧翼区668 bp和999 bp的片段并进行测序.首次发现,在+3 142 bp处P1和+4 408 bp处P2分别发生C-T、T-C突变.随后采用PCR-RFLP方法对随机采自6个牛场,共计294头牛进行了检测,遗传变异和产奶性状分析结果显示: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群体中都有分布,且处于中度多态.P1位点A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0.34%和49.66%; 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3.81%、53.06%和23.13%;P2位点E和F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30.61%和69.39%, EE、EF和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90%、37.41%和50.68%. 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该群体在P1位点的突变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P2位点未达到平衡.基因与产奶性状关联分析表明,AB基因型个体产奶量与脂蛋比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FF基因型个体乳蛋白率显著高于EF基因型个体(P<0.05);9种单倍型组合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产奶量及脂蛋比均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粘虫在幼虫的不同发育阶段中,身体的含水量常有明显的变动。这种变化显然可受食物含水量的影响。初孵化幼虫的含水量约在83%左右,到2龄盛食期增高到约为89%,以后变动于90%上下,到末龄成熟时剧烈下降,在化蛹前到达73%左右。在每一龄期中,刚蜕皮而尚未取食时含水量最低,盛食期最高,在蜕皮前又行下降。在试验室条件下以玉米叶饲养的粘虫全幼虫期取食叶片共约3克左右,合干重0.6克;对食物的利用率以鲜重计算为20%左右,以干重计算为24%左右。但不同龄期的食物利用率不同:幼龄的比老龄的高。与此类似的,是不同龄期幼虫对食物中水分的吸收率不同:在一、二龄幼虫中,所吸收的水分占食物鲜重74.9%,相当于食物所含水分的98.9%:而在最后两龄幼虫中,相应数值分别为10.7%和13.6%。故食物中水分对于幼虫的营养作用在幼龄时似乎更为重要。当以其它成分大致相等而含水量不同的玉米叶饲养幼虫时,含水量即使相差不远,也可明显地影响幼虫的生长;此效应在幼龄幼虫中更为显著。随食物所吃下水分的多寡略能影响幼虫对水分的吸收,但差异不显著;此因素虽可影响虫体的含水量,但并不影响幼虫对食物的利用率。食物含水量对幼虫生长的影响,主要是因取食量不同而产生的:幼虫对含水较多的叶片取食量较大,因此生长较快。幼虫在干燥的环境中逗留较久后能饮液态水和取食潮润物体,但环境中的水分似乎并不能透过表皮而进入虫体。幼虫对空气温度反应灵敏,当湿度过低时生长延缓。高龄幼虫在干燥环境中绝食时能调节体内的含水量,而低龄幼虫却不能。这可能与前者已积累起较多的脂肪,能产生代谢水;以及表皮能更有效地阻止体内水分蒸发等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0.
谈谈七星瓢虫的滞育问题(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滞育对人工大量繁殖的影响 为了充分掌握在大面积农田或果园及时释放足量的瓢虫来防治蚜虫为害的主动权,近年来我国已开始人工繁殖瓢虫的工作。七星瓢虫种群中既有一部分有生殖滞育,而且其比例可因不同环境条件而有变动,这对人工大量繁殖是否成为一个严重障碍?这是应注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从七星瓢由滞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