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1.
海南捕鸟蛛毒素_IV(HNTX-IV)是从我国海南捕鸟蛛粗毒中分离出的一种TTX-敏感型的钠离子通道阻断剂 ,由 3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含 3对二硫键。为了研究HNTX-IV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用芴甲氧羰基 (Fomc)固相多肽合成方法合成了用丙氨酸 (Ala)替代HNTX-IV第 12位丝氨酸 (Ser12 )的突变体S12A_HNTX_IV和替代第 29位精氨酸 (Arg29)的突变体R29A-HNTX-IV。合成的突变体经谷胱甘肽法氧化复性和纯化后 ,分别用MALDI-TOF质谱进行分子量鉴定 ,用一维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空间结构的变化 ,膜片钳电生理方法分析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 ,Ser12和Arg29被Ala突变后没有明显影响分子的空间结构 ,S12A-HNTX-IV的生物学活性与天然HNTX-IV的相近 ,提示Ser12与HNTX-IV的生物学活性无关或关系不大 ;而R29A-HNTX-IV的生物学活性下降了155倍 ,说明Arg29是与HNTX-IV生物学活性相关的关键残基之一。推测R29A-HNTX-IV活性的降低是由于Ala替代Arg后改变了HNTX-IV与受体作用的位点,而不是由于毒素分子整体空间结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612.
不同水稻品种对三化螟抗性差异的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抗性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 在汕优63、镇稻2号和92-109稻株中, 虫体的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极低(0.422~0.875 nmol/mg), 幼虫生长发育缓慢;而在9-92、武育粳3号等稻株中, 虫体的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高(2.788~5.421 nmol/mg), 幼虫生长快。虫体的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和生长发育的差异, 与不同水稻品种的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叶鞘硅化细胞密度均无明显相关。叶鞘维管束间距、鞘脊宽度及小于蚁螟头宽的叶鞘维管束间距百分率的差异, 是不同水稻品种抗螟性差异的主要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613.
中国天山花楸适生区预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我国新疆民族药用植物天山花楸为研究对象, 基于69条分布记录和筛选后的7个环境变量, 利用Maxent模型对该物种当前和未来的适生分布区进行预测, 综合应用气候变量的贡献率及置换重要值比较、刀切法(Jackknife)评估制约天山花楸现代分布的主要因子, 并探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该物种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现代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新疆西北部、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及宁夏、陕西、山西的部分区域; 影响天山花楸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降水和气温, 且降水因子更重要; 未来气候变暖趋势下天山花楸适生区向高纬度地区移动。到21世纪50年代, 天山花楸适生区面积在RCP 2.6、RCP 4.5和RCP 8.5的情景下均有所增加, 到70年代时增幅有所降低, 在中、高浓度情景下减幅更大。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在适生区开展天山花楸资源保护和引种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14.
蛇伤外敷散治疗蝮蛇伤患肢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淑英 《蛇志》2004,16(4):30-31
2002年5月~2003年9月我科对120例蝮蛇咬伤患肢肿胀应用蛇伤外敷散外敷与常规应用季德胜蛇药片研末外敷对比观察,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15.
用30个经过筛选的随机引物对3组泥鳅雄核发育单倍体、2组大鳞副尼鳅雄核发育单倍体及其相应亲本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雄核发育倍体子代与其父本的RAPD谱带相似率为97.0%-97.8%,与母本相似率为30.3%-59.5%,子代中的非亲本谱眩为0-0.029,极少母本特异谱带。这一结果说明雄性发育鱼类单倍体的遗传信息主要来自父本,且存在着个体差异,雄核发育子代存在DNA变异和母本DNA非特异带,但并非其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16.
为探讨菊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SL)抗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采用HPLC建立不同批次TFCSL指纹图谱;以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将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作为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其谱-效关系确定抗氧化药效物质基础;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探究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从12批次TFCSL指纹图谱中确定12个共有峰,指认其中9个化学成分;各批次总黄酮样品均可减少细胞凋亡、降低丙二醛及乳酸脱氢酶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综合2种数学模型确定峰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峰6(异绿原酸C)、峰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为抗氧化物质基础;筛选出的3个活性成分作用于抗氧化应激的33个靶点;关键靶点为TNF、CASP3、EDNRA、XDH、PTGS2、MMP2,主要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  相似文献   
617.
韩龙  刘正文 《生态科学》2011,30(2):195-200
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及保存方法对浮游动物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清养的舌状叶镖水蚤PhyHodiaptomus tunguidus与清养3h的相比δ13C和δ15N的差异均不显著,但肠道内含物造成了重复样品间的较大偏差;去除脂肪后的舌状叶镖水蚤δ13C和δ15N均显著升高;经甲醇保存后,舌状叶镖水蚤和奥氏秀体溞Diaphanosoma orghidani transamurensis的δ13C均有所升高,但不显著;经乙醇保存后,舌状叶镖水蚤δ13C显著升高,而奥氏秀体溞的δ13C也有所升高但不显著;经过甲醛保存后,舌状叶镖水蚤和奥氏秀体溞的δ13C降低,但不显著;冰冻保存使奥氏秀体溞的δ13C显著降低,而使舌状叶镖水蚤的δ13C也有所降低但不显著.四种保存方法对舌状叶镖水蚤和奥氏秀体溞的δ15N都没有显著影响.在进行不同研究间的比较时,必须考虑样品保存与处理方法造成的差异.同时,食物网结构的稳定同位素研究有待建立统一的样品保存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18.
王锋文  钟萍  刘正文 《生态科学》2011,30(3):340-345
采集太湖不同生态类型湖区(草型湖区胥口湾;风浪大、水华较少的湖心区和水华较严重的梅梁湾)沉积物柱状样,研究沉积物理化性质以及孔隙水无机氮浓度垂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各点含水率、有机质、总氮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梅梁湾含量最高,湖心区最低。沉积物溶解氧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胥口湾最高,梅梁湾最低。孔隙水NH4+-N随深度增加而增大,NO3--N、NO2--N均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比较表层0-5cm沉积物孔隙水和上覆水无机氮浓度,发现各湖区NO3--N和NO2--N释放风险小,胥口湾(草型湖区)和梅梁湾(藻型湖区)NH4+-N释放风险较大,湖心区较小。  相似文献   
619.
[目的]旨在探究凝结芽孢杆菌-乳果糖合生元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临床体征、肠道形态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初始体重为(22.96±1.87)g的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即CON组、DSS组(连续5 d饮用...  相似文献   
620.
红谷霉素是链霉菌702发酵所产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强抗细菌活性。在摇瓶条件下,对链霉菌702生料发酵生产红谷霉素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索生料发酵工艺,筛选出摇瓶生料发酵条件为7.5%的种子接种量和添加抗菌剂1.5ml。在此条件下进行生料发酵,使红谷霉素摇瓶发酵产量达到1.46g/L,比常规灭菌发酵产量提高25.7%,实验结果表明红谷霉素生料发酵是一种潜在可行的发酵方法,不但可以很好的节约发酵成本,还可以提高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