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也是作为呼吸专科医师所必须掌握的一项临床技能。但是在对该项技术熟练之前,不能允许在病人身体直接操作,这样对呼吸专科医师的临床培训造成了较大困难。近年来,我院采用了美国模拟电子内镜教学系统进行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该系统的训练,培训学员能对支气管镜的操作流程、操作技巧和手法,镜下气管,各叶、段支气管走行和解剖形态,病变的定位和镜下形态,以及如何对病变进行活检、支气管灌洗和出现并发症时怎样处理等,均有较为深刻的体会,并可获得多次反复练习的机会,培训所需时间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22.
目的:研究自噬在高压氧预处理预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方法:新生大鼠脊髓神经元原代培养,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和高压氧(HBO)预处理组。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分析两组LC3-Ⅱ与凋亡相关分子Beclin-1,Bcl-2,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重复高压氧预处理对氧糖剥夺诱导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压氧预处理显著增加脊髓神经元细胞Bcl-2的表达,降低Beclin-1,Caspase-3以及自噬的特异性标记蛋白LC3-Ⅱ的表达。氧糖剥夺后对照组与高压氧组相比,LDH释放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HBO预处理通过调节自噬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为HBO预处理神经保护提供一条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23.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6),白藜芦醇组(n=16)。对照组再灌注即刻腹腔给予0.5 ml生理盐水,白藜芦醇组再灌注即刻腹腔给予20 mg/kg白藜芦醇。再灌注22小时后,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容积测定,用分光光度仪测定脑组织溶浆中SOD、MDA和MPO的含量。结果:再灌注22小时后,白藜芦醇治疗组可以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和降低脑梗死面积(P<0.05),同时可以增加脑组织溶浆中SOD的活性,降低MDA和MPO的含量。结论:白藜芦醇通过减轻白细胞的浸润、提高自由基的清除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24.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HMME-PDT)对HL60细胞的作用及PDT前后HL60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CCK-8法检测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对HL60细胞抑制率的影响,荧光分光光度计监测PDT过程中光敏剂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Fluo 3-AM荧光探针检测不同浓度HMME作用后HL60细胞内Ca2+变化,原子力显微镜观测PDT作用前后不同扫描范围HL60细胞表面的超微结构图。结果:细胞灭活率呈光敏剂浓度-光剂量依赖关系,当HMME为50μg/mL,光照剂量为24 J/cm2时,灭活效率达到70%;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光敏剂的荧光强度不断减弱,下降速率也逐渐变慢;随HMME作用浓度增加,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HMME-PDT作用后HL60细胞表面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结论:HMME-PDT能有效灭活HL60细胞,光敏剂浓度和光剂量是影响PDT疗效的重要因素,PDT过程中伴随有光漂白现象的发生,细胞凋亡和钙离子浓度增加呈正相关,PDT作用前后细胞出现明显萎缩,细胞膜粗糙度增加。  相似文献   
525.
目的:构建人血清白蛋白(hSA)与小鼠乳清酸蛋白(mWAP)调控序列的杂合基因座。方法与结果:在pBR322载体上连入预先无痕连接的3对同源臂,利用基于Red同源重组系统的缺口修复(gap-repair)技术,分别对8kb的mWAP基因座3′调控区、16 kb的hSA基因组编码序列及13 kb的mWAP基因座5′调控区进行连续3次基因抓捕,最终将全长37 kb的乳蛋白杂合基因座构入pBR322载体;通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序列测定验证,确定mWAP基因座中的编码序列被精确地置换为hSA的基因组编码序列。结论:构建了整合有mWAP-hSA杂合基因座的pBR322载体,为研究杂合基因座在乳腺中的表达效果及置换型基因座表达的可行性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526.
目的探讨足月小样儿与正常足月儿母亲胎盘菌群差异,为今后开展深入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集2018年1月至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足月儿母亲的胎盘组织,共9例,按出生体重分为足月小样儿组和正常足月儿组。应用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胎盘组织菌群DNA,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样本,分析测序结果,比较两组胎盘菌群差异。结果两组胎盘菌群在门水平上无差异(P>0.05),均以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链球菌属、副普雷沃菌属、黄曲霉属、小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XI、Pelomonas和丁酸菌属的相对丰度在足月小样儿组中显著升高(P<0.05)。结论足月儿胎盘组织中可检测到细菌,足月小样儿与正常足月儿其母亲胎盘菌群的组成和丰度在属水平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27.
摘要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象、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多西他赛治疗)和研究组(n=32,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的外周血象、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3.75%(14/32),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22/32),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8+、CD80、CD8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癌胚抗原(CEA)、糖蛋白 125(CA125)、糖蛋白 153(CA153)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患者,可有效减少肿瘤标志物分泌,抑制肿瘤生长,减轻机体免疫抑制,改善外周血象,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28.
摘要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的凋亡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细胞计数法(CCK-8)测定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增殖的作用,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测定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blotting)测定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Fas、FasL、Bcl-2和Bax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槲皮素(50~200 μmol/L)作用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 24 h、48 h和72 h对其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细胞划痕实验中槲皮素50 μmol/L和100 μmol/L可使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划痕宽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Transwell试验中槲皮素50 μmol/L和100 μmol/L可使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穿膜细胞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槲皮素50 μmol/L和100 μmol/L可使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槲皮素50 μmol/L和100 μmol/L可使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中Bcl-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Fas、FasL和Bax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槲皮素50 μmol/L和100 μmol/L可使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中Bcl-2 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Fas、FasL和Bax 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槲皮素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可能与其通过作用Fas/FasL凋亡信号通路而激活外源性凋亡途径,通过作用Bcl-2凋亡信号通路而激活内源性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529.
旨在筛选定量PCR检测不同骨骼肌纤维类型的稳定内参基因,为骨骼肌的能量和糖代谢等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用6周龄小鼠,采集腓肠肌(Gastrocnemius muscle,GAS)、比目鱼肌(Soleus,SOL)、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muscle,TA)和趾长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EDL)为试验材料。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apdh、Actb、Rer1、Hprt1、Ppia、Rpl7、B2m、Sdha和Rpl27等9个内参基因的mRNA水平,并采用Delta CT、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五种方法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Delta CT法分析稳定性前3个基因为Rpl7>Actb>Rer1,以NormFinder法分析稳定性前3个基因是Rpl7>Rer1>Actb,以BestKeeper法分析稳定性前3个基因是Rpl7>Gapdh>Actb,而以geNorm法分析稳定性前3个基因是Actb>B2m>Rpl27。最后通过RefFinder法综合分析Rpl7是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且5种方法中Ppia均最不稳定。因此,Rpl7可作为小鼠骨骼肌纤维类型检测的稳定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530.
【目的】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简称球囊菌)是一种专性侵染蜜蜂幼虫的真菌病原,导致的白垩病是严重影响养蜂生产的顽疾,每年给养蜂业造成较大损失。本研究旨在基于已获得的第三代长读段测序数据对球囊菌菌丝(Aam)和孢子(Aas)中基因的可变剪切(alternative splicing,AS)和可变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进行深入分析。【方法】利用Astalavista软件鉴定Aam和Aas中基因的AS事件类型。利用IGV浏览器对部分剪切异构体(isoform)的结构进行可视化。通过TAPIS pipeline对Aam和Aas中基因的APA位点进行鉴定。通过MEME软件对Aam和Aas中全长转录本的APA位点上游50bp的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对motif进行鉴定。【结果】在Aam中共鉴定到286次AS事件,包括162次RI(Retained intron),87次A3(Alternative 3'splice-site)、32次A5(Alternative 5'splice-site)和5次SE (Skipping exon);在Aas中共鉴定到559次AS事件,包括305次RI、155次A3、85次A5、13次SE和1次MEE (Mutually exclusive exon)。进一步分析发现,现有参考基因组上的多数注释基因结构并不完整;部分注释基因在菌丝和孢子中转录形成的isoform在数量和结构方面均存在差异;部分isoform在参考基因组中没有对应的注释基因。Aam中共鉴定到2748个基因含有1个及以上的APA位点,其中含有1个APA位点的基因数量最多(726,26.42%);Aas中共鉴定到2768个基因含有1个及以上的APA位点,其中含有5个以上APA位点的基因数量最多(1180,42.63%)。部分基因在菌丝和孢子中含有不同的APA位点数。序列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球囊菌全长转录本的3'UTR的上下游表现出明显的碱基倾向性,U和A分别富集在3'UTR的上游和下游。此外,在球囊菌全长转录本的APA位点上游鉴定到4个motif,分别是UCUCCU、UCUUCU、CCCACC和CCCCCU。【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球囊菌菌丝和孢子中基因的AS和APA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球囊菌转录组的复杂性,为完善现有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注释提供了宝贵信息,也为探究AS和APA在球囊菌的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关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