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生长素调控植物重力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反应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生长素参与植物环境适应与发育调控的过程,重力反应过程的核心之一是在重力反应器官形成生长素的浓度梯度,诱导下游基因的差异表达。生长素的合成、代谢、极性运输及信号转导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文以拟南芥和水稻的研究为基础,综述了近几年对生长素调控植株重力反应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2.
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影响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fEF)分离和培养的因素进行探索,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室内繁殖饲养不同胎龄的东方田鼠胚胎分离成纤维细胞,通过原代和继代培养,分析比较不同胎龄、不同血清浓度、不同胰蛋白酶浓度等因素对MfEF分离及培养的影响,观察MfEF的生长形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MfEF为贴壁型生长,细胞形态多样,呈梭形、不规则多边形;采用0.125%的胰蛋白酶室温消化12~13 d胚胎组织5 min,以DMEM培养基添加15%小牛血清分离培养MfEF的效果最佳;MfEF2~7代增殖最旺盛。结论获得了实验室分离、培养MfEF的有效方法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以及开展不同动物成纤维细胞间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不同半导体激光照射方法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将96只家兔随机分为3周,6周,9周,12周4个观察期组,每个观察期组又随机分为不同照射方法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建立动物模型后,各照射组在术后1d开始照射治疗,激光功率为10mw,每次照射10rain,每天一次,连续照射10d。照射治疗A组对准损伤神经吻合部位进行照射,照射治疗B组照射家兔L5、L6脊髓节段,照射治疗c组在对准吻合处进行照射同时还要照射L5、L6脊髓节段,对照组激光输出功率为零。实验结果表明低能量半导体激光照射能促进轴突再生,改善再生神经功能,以同时照射损伤周围神经部位和相应脊髓节段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4.
从白粉藤(Cissus repens Lank)地上部分分离得到5个木脂素和8个三萜,其中一个木脂素是新化合物,它的结构通过波谱分析和碱水解的方法鉴定为:(+)-异落叶松树脂醇-9′-(2-对-香豆酰)-O-β-D-吡喃木糖苷(1)。其余化合物分别是:(+)-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木糖苷(2),(+)-Lyoniside(3),(—)-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木糖苷(4),(7′R,8′S)-4′-hydroxy-3′,5-dimethoxy-7,8′-dihydrobenzofuran-1-propanolneolignan-9′-O-β-D-xylopyranoside(5),木栓酮(6),表木栓醇(7),蒲公英赛醇乙酸酯(8),熊果酸(9),2α-羟基乌索酸(10),积雪草酸(11),Niga-ichigoside F1(12),羽扇豆醇(13)。这些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5.
链霉菌降解角蛋白的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弗氏链霉菌S-221变种降解角蛋白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在角蛋白底物作用下诱导产生角蛋白酶。它是一种复合蛋白酶,含有二硫键还原酶和多肽水解酶等多种酶活性组分。硫酸钠、亚硫酸钠和巯基乙醇对角蛋白酶具有强烈的激活作用,其主要表现作用于角蛋白酶中的二硫键还原酶。亚硫酸钠在0.01mol/L浓度下不仅作用于二硫键还原酶,而且还作用于多肽水解酶。硫代硫酸钠对二硫键还原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角蛋白酶降解羽毛角蛋白首先是角蛋白酶中的二硫键还原酶使角蛋白中二硫键裂解产生变性角蛋白,然后变性角蛋白在多肽水解酶的共同作用下逐步水解成多肽、寡肽和游离氨基酸,使角蛋白彻底降解。在角蛋白降解过程中,角蛋白中的硫也随之转化成巯基化合物,H2S和硫酸盐3种含硫化合物存在于降解产物中。  相似文献   
56.
【目的】明确乙腈降解菌BX2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评价其处理含乙腈废水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BX2进行鉴定。考察温度、初始pH及接种量等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及在该条件下的乙腈降解能力。测定菌株BX2对NaCl的耐受能力。【结果】乙腈降解菌BX2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紫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最相近。其16S rRNA、gyrB、secA1基因序列与紫红红球菌的相似性分别为99.37%、99.29%、97.87%。最佳生长条件为35℃,初始pH 7.5,接种量1%。此条件下,菌株BX2在16 h内对浓度为800 mg/L乙腈的降解率为95.87%。菌株BX2在NaCl含量高于6%的培养基中无法生长。【结论】菌株BX2被鉴定为紫红红球菌。该菌株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降解高浓度乙腈,在含氰废水的生物修复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提取、分离、纯化鼠尾胶原蛋白的方法。方法通过对鼠尾进行剥离获得鼠尾腱,用Tris-HCl缓冲液、胃蛋白酶处理获得鼠尾胶原蛋白原液、反复使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分级盐析、醋酸溶液复溶进行鼠尾胶原蛋白的纯化。超纯水透析除去无机盐类获得纯化的鼠尾胶原蛋白。通过SDS-PAGE蛋白质电泳、氨基酸含量分析等技术手段鉴定。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鼠尾胶原蛋白,纯度达到电泳纯。与国外进口的商业化鼠尾胶原蛋白产品相比无差异。研究了提取、分离、纯化参数对得率、纯度的影响,建立了最优的鼠尾胶原蛋白提取条件,胃蛋白酶用量:1∶500,酶解时间:72 h,盐析浓度:2 mol/L,提取所用酸溶液:0.05mol/L醋酸溶液。结论为鼠尾胶原蛋白的扩大化生产提供了合适的工艺参数,为大量获得鼠尾胶原蛋白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功效方面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8.
为获得分泌抗人β-actin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人β-actin蛋白,以纯化的人β-actin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细胞的融合及筛选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人β-actin蛋白McAb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2B4。采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对McAb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适用范围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 kDa,可溶于8 mol/L尿素;杂交瘤细胞上清的抗体效价为1×10^5,腹水的抗体效价为1×10^7;间接ELISA结果表明,杂交瘤细胞在体外传20代或液氮冻存3个月后,分泌的抗体效价不变;37℃保存24 h后,抗体的效价开始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识别人、鼠、兔和鱼的β-actin蛋白,与其发生特异性反应。2B4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试验,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心肌造影负荷超声心动图(MCSE)定量心肌血流判断存活心肌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对20例冠心病患者行持续静脉滴注法MCSE,按1:4的比例于收缩末期触发的方式提取图像,采集图像后脱机分析及彩色编码。计算灌注正常区域和灌注缺损区域的A.β值,根据A.β值确定心肌存活与否,将判定结果正电子断层显像(PET)进行对照。结果:17例病人(85%)获得满意图像,灌注正常区和灌注缺损区的A.β值分别为59.32±11.54和5.69±1.78;灌注正常区在Dob 5μg、10μg时的A.β均值分别为69.57±8.13和76.65±13.61,且均高于静息时A.β值,与PET判定坏死的心肌节段一致。结论:MCSE能从血流定量水平判断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脊柱骨科自2005年l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应用APLD( 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应用MED(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治疗复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应用传统后路椎板开窗技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疗效及并发症.术后均随访8个月~3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LD及MED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疼痛全部缓解,无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采用微创技术和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但微创技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日短,恢复快,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