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01.
研究广西茉莉花茎糖类的抗氧化活性。利用大孔树脂吸附结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单体分离纯化,根据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测定所得化合物对DPPH、O_2~-·、OH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Fe~(3+)能力,与金属离子(Fe~(2+))螯合能力。从广西茉莉花植物茎部位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Molihuaside A、Sambacoside A、Sambacoside F和Cycloolivil(环橄榄树脂素)。4个化合物在清除DPPH自由基、O_2~-·自由基、OH自由基,还原Fe~(3+)能力,与金属离子(Fe~(2+))螯合能力均呈现出较好的活性。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广西茉莉花植物茎部位中分离得到,所具有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糖类成分清除自由基、还原Fe~(3+)、与金属离子(Fe~(2+))螯合等活性有关,且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中的羟基数目和位置以及糖苷的空间位阻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调查布拉迪小环腹瘿蜂Leptopilina boulardi的生物学特性,明确该寄生蜂寄生对寄主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运用形态成像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布拉迪小环腹瘿蜂的发育历期和寄生效率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对布拉迪小环腹瘿蜂寄生后寄主黑腹果蝇发育历期以及蛹期体长和体重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拉迪小环腹瘿蜂的卵期平均为0. 98±0. 22 d,幼虫期为10. 22±0. 57 d,雄虫蛹期为8. 09±0. 19 d,雌虫蛹期10. 07±0. 30 d,雌蜂平均比雄蜂约晚2 d羽化。布拉迪小环腹瘿蜂寄生黑腹果蝇2龄幼虫后,黑腹果蝇幼虫出现明显的黑化包囊反应,幼虫发育显著延缓,蛹长和蛹重也显著降低。【结论】布拉迪小环腹瘿蜂是黑腹果蝇的专性寄生蜂。本研究的结果为寄生蜂调控寄主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植株对不同害虫危害的系统防御机制。【方法】分别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或昆虫针穿刺处理菜豆中部叶片6,24,48,72和96 h后,测定菜豆植株中部处理叶片以及上部和下部未处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害虫取食后,POD,CAT和SOD活性在受害的菜豆中部叶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不同害虫造成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与未处理的对照植株中部叶片相比,POD活性均是先升高后恢复至对照水平。POD活性在二斑叶螨取食后,于24 h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的4.6倍;POD活性在机械损伤和西花蓟马取食后在48 h达到峰值,而斜纹夜蛾取食诱导下POD活性升高最缓慢,直到72 h才达到最大值。中部叶片的CAT活性在机械损伤和3种害虫取食后变化不同,机械损伤24 h后CAT活性明显升高,而3种害虫取食后CAT活性变化较早,在6 h就明显升高,但随时间的延长,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中部叶片SOD活性在不同处理下变化较大,在机械损伤诱导下仅在96 h明显升高,而二斑叶螨取食24 h以后均明显升高;但斜纹夜蛾及西花蓟马取食后,SOD活性在72 h时受到明显的抑制。在菜豆植株的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中,3种害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后,以上3种酶的活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POD活性在上部未受害叶片不同处理96 h时被抑制,而在下部叶片不同处理下均被激发,但诱导程度不同。机械损伤、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处理后,菜豆植株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CAT活性都分别在24,6,6和24 h被明显诱导。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SOD活性在机械损伤96 h,斜纹夜蛾和二斑叶螨取食72 h后,均被明显激发;但西花蓟马取食后,SOD活性在48 h和72 h明显被抑制。【结论】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取食均能显著诱导菜豆植株受害叶和未受害叶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即引起菜豆植株的系统防御反应,但3种害虫诱导的防御酶活性变化程度不同,表明植物防御反应的时空效应与害虫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明确非挥发性次生物质辣椒素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雌成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菜豆叶片研碎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西花蓟马的液态饲料,将不同浓度的辣椒素添加到饲料中,饲养西花蓟马雌成虫48、72、96 h后,分别测定西花蓟马体内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结果】低剂量辣椒素能诱导西花蓟马雌成虫体内GSTs、AChE和MFO活性明显升高,高剂量辣椒素抑制GSTs、AChE及MFO活性。不论在哪一种辣椒素浓度下,Car E活性一直受到抑制。辣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GSTs及AChE活性无明显交互作用,但对Car E及MFO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处理时间越长,作用越显著。【结论】西花蓟马雌成虫体内解毒酶活性在次生物质辣椒素处理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西花蓟马通过解毒酶适应次生物质对其的影响,但解毒酶的变化有剂量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05.
用啤酒厂废料生产淡紫拟青霉菌剂及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沧桑  林竞  徐腾  丘文杰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2):107-109
从寄生在番茄的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卵块中分离到一种破坏线虫的内寄生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并利用啤酒厂的废渣、废液生产出菌剂。该菌剂每克样品含孢子量为3.4×106,用其进行防治根结线虫的盆栽试验。每1600ml土壤施8g比施1g菌剂的根结指数、虫瘿、卵块、雌虫和幼虫分别减少65%、94.0%、94.0%、95.9%和97.9%。  相似文献   
106.
在动植物細胞染色体的显示方法中,可采用压片法,因为这种方法有很大的优点:操作簡单,节省时間,在切片法中,往往不能得到完整的染色体相,而压片法則能将所包含的染色体,全部保存下来,故較切片法为优。当然,行这种操作,要求却是严格的:第一,器皿必须是很清洁的;第二,所用的試剂、药品要保証化学純粹;第三,时间的掌握和控制要准确。植物方面材料:洋葱根尖。取休眠期之洋葱,放在一个盛满清水的杯口上,使水恰好浸沒洋葱之根部,在室温中放置約3—4日后,洋葱下部卽生出新根,长約2厘米时,剪下固定。固定:剪取长約1厘米左右的根尖,一定要初生根。最好在晚上12时至1时固定,因此时細胞处于分裂最多的时候。固定下述试液:45%冰醋酸或純酒精  相似文献   
107.
108.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送来了采自广西一养蜂场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体上的革螨标本,经作者鉴定系新曲厉螨属(Neocypholaelaps Vitz.)的一种——印度新曲厉螨(N.indica Evans,1963)。本属在我国未曾有过记录。 Berlese(1918)以采自印度尼西亚、印度蜜蜂(Apis indica)体上的Laelaps ampullulaBerlese,1910为模式种而建立Cypholaelaps属。但后来,Vitzthum(1941)发现Cypho-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为明确茉莉酸诱导的菜豆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的行为反应。【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西花蓟马和南方小花蝽对不同浓度茉莉酸诱导菜豆后的行为反应,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不同浓度茉莉酸处理后菜豆挥发物的成分。【结果】不同浓度茉莉酸处理的菜豆植株对西花蓟马和南方小花蝽分别有不同程度的驱避和吸引作用,以1 mmol/L的茉莉酸处理植株对西花蓟马的驱避作用最强,0.1 mmol/L的茉莉酸处理植株对南方小花蝽的吸引作用最强。不同处理菜豆的挥发物在含量和成分上存在显著差异,(Z)-3-己烯丙酸酯、2-异丙基-甲氧基毗嗦只有在茉莉酸处理植株中检测到。结合不同浓度茉莉酸处理植株对西花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行为反应及菜豆挥发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推测(E)-2-己烯醛对西花蓟马有驱避作用,(E)-2-乙酸叶醇酯对南方小花蝽具有引诱作用。【结论】茉莉酸处理菜豆后,植物挥发物种类和含量发生了变化,在增强菜豆植株抗虫性的同时,还可增强捕食性天敌南方小花蝽的搜索和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