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利用人体血浆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并结合多变量统计方法对胃癌的无损诊断分析进行了研究.检测了32例胃癌患者与33例正常健康人血浆SERS光谱,利用主成分分析(Pea)并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建立SERS光谱诊断多元统计算法模型.为验证所构建的PCA—LDA算法的有效性,将利用受试样品的工作特征(ROC)曲线方法对所构建的算法有效性进行评价.胃癌患者与正常健康入血浆SERS光谱之间的差别明显,且实验存在较好的重现性,利用PCA.LDA统计分析方法得到诊断特异性与灵敏度分别为91%与79.5%.通过SERS谱峰归属分析表明,癌症患者血浆与正常人血浆在生化成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胃癌患者血浆中的核酸、胶原、磷脂以及苯丙氨酸成分偏高,而氨基酸与糖类成分相对偏低.研究表明,血浆SERS光谱技术结合PCA.LDA统计分析能够很好地区分正常健康人与胃癌患者血浆.血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有望发展为一种无损探测与筛查胃癌的临床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592.
以胀果甘草成熟种子为材料,消毒后在培养皿中萌动处理12 h、24 h、36 h,用浓度为0.05%、0.075%、0.10%的秋水仙碱处理12 h、24 h、36 h,来进行四倍体的诱导,并对诱导处理后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种子萌动处理24 h后,用浓度为0.075%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24 h诱导效果最好,变异率为41%。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由2n=2x=16变为2n=4x=32。  相似文献   
593.
探讨大肠杆菌ompW基因敲除后,硫酸新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对敲除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生存率的影响,进而分析OmpW的功能.[方法]运用Red重组技术将大肠杆菌K12染色体上基因ompW敲除,构建缺陷株△ompW.然后分别测定硫酸新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对正常菌和△ompW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次抑菌浓度(1/2 MIC)下K12和△ompW菌的生存率.[结果]经PCR鉴定和通过提取膜蛋白进行western blot 分析表明,成功获得ompW敲除菌.抗生素分析表明,K12菌对硫酸新霉素的MIC为8.0 μg/mL,生存率为98.0%;△ompW菌对新霉素的MIC为1.7 μg/mL,而其生存率仅为39.0%.而k12对氨苄新霉素的MIC为16.0 μg/mL,△ompW为3.3 μg/mL;1/2 MIC下K12生存率为70.4%,而△ompW为30.3%.[结论]ompW基因缺陷株对两抗生素的敏感性大大增强,表明ompW在细菌抗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94.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 (Roman.) Stapf)为禾本科蜀黍族薏苡属植物,其果仁薏苡仁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之功效.目前对薏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活性和功能食品开发方面,缺乏对其生药学的系统研究.因此长期以来对薏苡的研究存在着起源不清、品种杂乱、种质资源利用欠佳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多种现代生物技术已用于薏苡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薏苡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本文就薏苡的起源与进化,种属分类,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分子水平揭示薏苡遗传结构及与近缘植物的亲缘关系,为明确薏苡今后种质资源的开发和优异基因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5.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是贵州地区分布广泛的主要农田害鼠之一,掌握其种群繁殖特征可为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提供基础资料。1984~2014年间,采用夹夜法逐月调查了贵州省余庆县8个县(市)监测点黑线姬鼠种群动态数据,分析了其种群性比、雌鼠怀孕率和平均胎仔数、雄鼠睾丸下降率等主要繁殖生物学指标及其地理差异和季节性变动规律,明确了贵州地区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特征。共捕获黑线姬鼠20 113只,不同地区种群间,除平均胎仔数有显著差异外(χ~2=36.503,df=7,P0.01),其他繁殖特征值均没有差异。从时间序列看,种群中雌鼠怀孕率和雄鼠睾丸下降率的季节性变化均表现为春季(4~5月)及夏末秋初(8~9月)达到高峰的双峰型。雌鼠产仔数一般2~10只,4~7只最为常见(占93.87%)。不同季节平均胎仔数差异不大。贵州地区黑线姬鼠繁殖的总体特点为全年繁殖,春秋两季为繁殖的高峰期,冬季(12月份和翌年1、2月份)繁殖强度明显低于其他季节(F_(11,84)=61.92,P0.01),但种群密度表现为6月达到最高点的单峰型特点。  相似文献   
596.
B类清道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形成或抑制,机体免疫防御,凋亡细胞清除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克隆了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BmSCRB8基因,通过RACE技术获得BmSCRB8的c DNA全长为2 668 bp,其ORF为1 704 bp,编码567个氨基酸,通过在线预测其蛋白分子量为63.87 k Da,等电点为6.06。采用RT-PCR方法得到了BmSCRB8的时空表达谱,结果表明BmSCRB8在家蚕各组织以及血液各时期均有表达,且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变态发育时期表达量较高。原核表达获得BmSCRB8重组蛋白,并经由蛋白纯化、免疫小鼠后制备得到家蚕BmSCRB8多克隆抗体。同时构建了BmSCRB8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家蚕胚胎细胞系。免疫荧光及过表达结果显示BmSCRB8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免疫小鼠后所得到的抗血清可特异性识别BmSCRB8蛋白。  相似文献   
597.
中国拥有丰富的野生百合种质资源,但有关百合属的系统发育与进化关系研究相对较少。该研究基于ITS、cpDNA(trnV-ndhC、petL-psbE)及单拷贝核基因AKT等3个基因片段,选取特有分布于西南地区的百合属6个近缘类群共48份样本及GenBank获得的数据,对百合属Leucolirion组进行了系统发育与种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ITS结果支持前人的处理,即将Leucolirion组细分为2个亚组,subsect.Leucolirion6a和subsect.Leucolirion6b。建议将湖北百合(L.henryi)和南川百合(L.rosthornii)归入到subsect.Leucolirion 6a,与泸定百合(L.sargentiae)、淡黄花百合(L.sulphureum)、宜昌百合(L.leucanthum)和岷江百合(L.regale)等4个种一起组成Leucolirion组;原本属于Archelirion组的野百合(L.brownii)与subsect.Leucolirion6b聚为一支,故将它与台湾百合(L.longiflorm)、麝香百合(L.formosanum)等组成一个新组,命名为百合组(sect.Lilium)。(2)组间关系上,Leucolirion组与百合组的系统发育关系较远,前者与分布于日本的Archelirion组形成姐妹类群,而后者与Sinomartagon组的亲缘关系更近。(3)基于叶绿体联合基因和单拷贝核基因AKT的6个近缘种的遗传距离显示,湖北百合与南川百合明显区别于Leucolirion组内拥有白色管状花的4个类群。叶绿体联合基因树和单拷贝核基因树结果表明,泸定百合、淡黄花百合、岷江百合和宜昌百合在遗传水平上表现出了极高的相似性,遗传关系十分相近,这可能与百合属植物特殊的繁育系统有关,影响了物种间遗传变异与分化。  相似文献   
59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不同时期血清LDH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儿童ALL患者,并抽选同期5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法检测ALL患者初诊前、d19诱导缓解化疗后、ALL复发时及正常对照组的LDH值,分析LDH与ALL疾病进程的关系。结果:90例ALL患者初诊组血清LDH水平为684.70±906.57 U/L,89例d19化疗后组为233.83±39.53 U/L,其中13例ALL复发前经诱导缓解治疗d19的LDH水平为196.30±54.48 U/L,13例复发组为877.61±1230.69 U/L,52例对照组为202.59±54.09 U/L,初发ALL患者血LDH水平明显高于d19化疗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例ALL复发前d19诱导缓解后与复发时血清LDH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19诱导缓解化疗后组患儿骨髓白血病细胞数百分比与ALL初诊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与血清LDH水平对于评估儿童ALL预后的影响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LDH水平可有助于儿童ALL的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9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曲普瑞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曲普瑞林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癌胚抗原125(CA125)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评分(VAS)、盆腔包块和用药停止后月经恢复情况、随访1年记录两组复发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盆腔包块和月经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CA125、E2及MMP-1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0.
目的:探究脑苷肌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1例采用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惊厥、嗜睡以及过度兴奋等神经症状均逐渐消失,且实验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应以及意识状态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10-14天后,实验组新生儿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减轻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速神经损伤恢复,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