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1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β-蝮蛇毒素(β-agkistrodotoxin简写β-AgTX)对骨胳肌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已有实验分析,本文则观察了β-AgTX对蟾蜍交感神经节胆碱能性和非胆碱能性突触电位的作用。结果表明,β-AgTX对胆碱能性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和由压力微量注射ACh产生的ACh电位快成分有可逆性抑制作用,且对f-EPSP的幅值抑制率明显大于对ACh电位的抑制率,方差分析显示β-AgTX对f-EPSP和对ACh电位的抑制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β-AgTX对非胆碱能性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1s-EPSP)无明显作用。本结果提示β-AgTX可能是通过抑制节前神经末梢释放AGh的突触前机制和占据突触后N型胆碱能受体影响ACh的作用之突触后机制,抑制蟾蜍交感神经节的胆碱能性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72.
该研究采用浸提法和GC-MS检测了贵州石笔木种子内源有机化合物种类、相对含量,以及种皮和胚乳在不同溶剂、温度和浓度条件下的浸提物活性。结果表明:(1)种皮和胚乳中皆含有有机酸、烯、酯、醇、醛、酚6类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种皮含有机酸7种、烯类1种、酯类5种、醇类3种、醛类3种、酚类1种,胚乳含有机酸6种、烯类1种、酯类1种、醇类1种、醛类1种、酚类1种。(2)种皮浸提物活性显著高于胚乳浸提物活性(P0.05),且其烯、醛、醇和酯类含量分别高出胚乳含量的8.78%、2.66%、2.15%和1.70%,可能是对种子萌发起主要作用的内源抑制物质。(3)不同条件下处理的浸提液均能显著抑制白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浸提液抑制物活性表现为醇溶剂大于水溶剂,并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初始温度为100℃时,浸提液抑制活性达到最大值。贵州石笔木种子的内源有机化合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探索其与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解决种子萌发育苗的关键技术及在农林业生产中应用,这在植物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萌发生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缬沙坦干预治疗12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8脱氧鸟酐(8-OHd G)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CR测定心肌NADPH氧化酶亚型NOX2m RNA、p47phox m RNA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糖尿病大鼠经缬沙坦干预治疗后,8-OHd G含量,NOX2和p47phox m 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血糖导致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增强和心肌细胞凋亡增加,缬沙坦可降低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因而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高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STEMI入住我院并行直接PCI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入院情况、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发症等资料,总结分析该类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预后,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27例患者,其中男性84例(66.14%),女性43例(33.86%),年龄79±3岁,住院时间13.07±7.80天,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为17.32%,其中死亡4例(3.1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与高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高龄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STEMI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总体安全,影响其住院期间MACE的危险因素包括心功能不全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75.
于江西九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设置4 h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固定监测样地,用样方法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进行调查分析。应用点格局方法分析生境异质性是否影响树木分布并分析优势种红钩栲(Castanopsis lamontii)、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和细枝柃(Eurya loquaiana)分布格局,对比存在生境异质性和排除生境异质性两种情况下优势树种不同生长阶段(幼树、小树、成年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之间的空间关联性,探讨生境异质性之外的其它种群分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生境异质性效应显著影响九连山树木分布,4个优势树种在大尺度上存在明显的生境偏好;2)用完全随机零模型不排除生境异质性时,4个优势种总体及其不同生长阶段在0—30 m所有尺度上主要呈现聚集分布;3)用异质性随机零模型排除生境异质性后,4个优势种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聚集程度显著下降,只在小尺度上(0—5 m)呈现聚集分布;4)4个优势种的幼树与小树均表现显著的正相关。红钩栲的成年树与幼树及成年树与小树总体表现不相关。米槠的成年树与幼树总体以无相关为主;成年树与小树之间总体呈正相关。小乔木罗浮柿的成年树与幼树之间在小尺度上(0—5 m)表现负相关或无相关,在较大尺度范围上总体表现正相关关系;小树与成年树在研究尺度上表现出正相关。灌木细枝柃的成年树与幼树,成年树与小树及小树与幼树之间在研究尺度范围内均呈现正相关关系;5)研究发现九连山优势乔木物种通过密度制约和Janzen-Connell效应释放空间,为其他物种共存提供条件,而优势灌木物种细枝柃没有表现出这两个效应。  相似文献   
176.
177.
1997年Asahara等在人外周血中发现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EPC),随后有文献报道,从骨髓中分离出EPC.异体骨髓移植研究显示成体外周血EPC来源于骨髓。许多作者报告EPC参与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新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关于EPC的不少基本生物学问题尚不完全清楚,其生理和病理意义也有争议。  相似文献   
178.
以中性红为电化学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海棠叶提取产物根皮苷、根皮素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4.1 的B-R缓冲溶液中,中性红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随着DNA的加入,NR的氧化还原峰电流ip明显下降,表明NR与DNA结合,溶液中游离的中性红减少.向体系中继续加入根皮苷(素),中性红的氧化还原峰回升,体系中游离的中性红增多.由于药物与中性红在DNA上有共同的结合位点,药物与DNA结合会游离出中性红.吸收光谱法证实了竞争结合的机制.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根皮苷和根皮素与DNA结合的程度有明显差异,根皮素与DNA作用程度明显强于根皮苷.  相似文献   
179.
目的建立胎羊单侧输尿管梗阻的动物模型,探讨其病理、影像学特点。方法取12只单胎妊娠75-85 d的健康山羊,采用宫内手术的方法造成胎羊左侧输尿管不完全梗阻。对羔羊进行影像、病理学研究。结果12只孕羊中有3只流产;有9只孕羊顺产羔羊。超声检查:梗阻后的第3周内胎羊左肾显著增大、积水及实质变薄。放射学检查:羔羊左肾积水并且功能受损害。病理学检查:左肾肾小球数目减少,肾小管扩张明显,未见肾发育不良。结论对山羊单胎妊娠中期胎羊进行宫内手术建立胎羊单侧输尿管梗阻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的胎儿肾积水。  相似文献   
180.
报道中国杰氏涡虫属1新种:丽杰氏涡虫Gieysztoria pulchra sp.nov.,标本采于广东省梅州市郊区鱼塘,对新种涡虫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与杰氏涡虫属所有物种进行了比较;中国1新纪录亚种:大变杰氏涡虫九刺亚种Gieysztoria macrovariata 9-spinosa Luther,1955,标本分别采自安徽芜湖市和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所有标本保存在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形态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