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国人卵巢上皮性肿瘤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人类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对卵巢上皮性肿瘤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卵巢肿瘤进展的关系,为揭示nm23H1基因作用机制和肿瘤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中,卵巢上皮性癌D17S396位点遗传不稳定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的9.52%,而在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未见该位点遗传不稳定的发生。其中,LOH的发生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淋巴转移组的LOH发生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1)。FIGO Ⅲ Ⅳ期的LOH发生率高于Ⅰ Ⅱ期(P<0.05)。MSI发生率与卵巢上皮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FIGO分期均无关。nm23H1 蛋白阳性率在卵巢上皮性癌和交界性肿瘤组织中分别为56.00%和57.14%,高于良性肿瘤的13.64%和正常卵巢组织的8.33%(P<0.01)。卵巢上皮性癌中,淋巴转移组nm23H1蛋白阳性率低于无淋巴转移组;FIGO Ⅲ Ⅳ期nm23H1蛋白阳性率低于Ⅰ Ⅱ期(P<0.05)。此外,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显示,在各临床病理参数影响下,nm23H1蛋白的表达强度没有差异。在卵巢上皮性癌中,LOH阳性组中nm23H1蛋白阳性率为0.00%,显著低于LOH阴性组的73.68%(P<0.01)。实验结果提示, nm23H1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可能是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LOH的发生可作为卵巢组织恶变的判断指标。nm23H1基因的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和转移,后者可抑制卵巢上皮癌局部nm23H1蛋白的表达,并赋予卵巢上皮癌高淋巴结转移、低预后的特性。提高卵巢上皮癌局部nm23H1蛋白的表达,可减缓肿瘤的淋巴转移并提高预后率。  相似文献   
112.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圆环病毒2型的ORF2全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TM1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Fast-OFR2,再将其转化进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发生转座作用,经蓝白菌落筛选得到含ORF2基因的重组穿梭载体Bac-ORF2,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穿梭载体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病毒,命名为Ac-ORF2。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PCV2阳性血清能使Ac-ORF2感染的sf9昆虫细胞呈强的荧光着色; SDS-PAGE与Western-blotting分析可见大小约为28kD的特异性带,表明Ac.ORF2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了PCV2-ORF2蛋白。将该表达蛋白纯化并经磷钨酸负染后,通过电镜观察可见形态与PCV2病毒粒子相似的病毒样颗粒(VLPs),其中某些颗粒由于中心浓染而似空衣壳,其直径也为17nm左右。  相似文献   
113.
北京市三个功能区空气微生物中值直径及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空气中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除了与微生物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外,还与微生物粒子的大小密切相关,并且不同粒径的空气微生物对人们健康影响的作用机理不同。通过定点试验调查,运用国产安德森生物粒子取样器着重研究北京市3个功能区(文教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所在区域、交通干线-西直门和公园绿地-北京植物园)空气微生物的中值直径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空气微生物的粒径分布相同,空气细菌,真菌与放线菌的粒径分布各不相同。空气细菌粒径呈偏态分布,空气真菌呈对数正态分布,空气放线菌的分布特征与空气真菌相反,主要分布在>8.2μm和<2.0μm级中。不同属真菌的粒径分布也不相同,枝孢属、青霉属和曲霉属呈对数正态分布,链格孢属和无孢菌为偏态分布。空气细菌的中值直径明显大于空气真菌和放线菌。交通干线和公园绿地空气细菌和真菌粒子中值直径明显大于文教区,放线菌粒子中值直径交通干线明显高于文教区和公园绿地。空气微生物中值直径在一年各月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花卉品质改良研究进展.常规育种虽然是花卉品种改良的主要方法.但有其局限性.现在日益成熟的生物技术为花卉品种改良提供了新的方法,分子育种已在植物的花色、花型、花期、花香、花卉保鲜、抗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5.
近年来从植物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受脱落酸、胁迫、成熟诱导表达的基因,这些 ASR(Abscisic acid, Stress and Ripening inducible)基因参与植物对冷、渗透压、脱落酸处理的胁迫应答已被证实,该类基因也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许多方面如果实发育、成熟等.对 ASR 基因的克隆鉴定,以及该基因在胁迫应答和果实成熟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6.
钙调蛋白在植物发育中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调蛋白(CaM)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有着多种功能,它参与了一系列的发育过程如细胞分裂、细胞代谢、胁迫、花药和雌蕊以及胚胎的发育等.对钙调蛋白功能的了解将有助于更深入研究钙/钙调蛋白介导的信号网络,为研究植物体内各类代谢的信号转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7.
乙酰肝素酶是切割哺乳动物细胞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硫酸乙酰肝素的内源性糖苷酶,是抗肿瘤转移的理想靶点。本就乙酰肝素酶的分子结构特点、亚细胞定位、活性调控机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底物特异性和抑制剂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8.
高雄山虫草无性型—细脚拟青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雄山虫草 (CordycepstakaomontanaYakushiji&Kumazawa)及其无性型细脚拟青霉 [Paecilomycestenuipes(Peck)Samson]是近年来在日本和韩国研究开发较为成功的一个虫草资源。文章综述了它们在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化学及人工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为国内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虫草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香蕉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在成熟果实中的特异性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香蕉凝集素(Bankc)基因,对其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与已发表的BanLec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采用定量PCR的方法对该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和香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nLec基因的表达同时具有发育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即仅在果实中表达,而且其表达量随果实成熟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0.
cry3Avhb基因在转基因马铃薯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构建了含cry3Acry3A+vh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Cry3A和pBC3Vhb,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了马铃薯. 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PCR和DNA印迹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 且连续三代无性繁殖后转基因仍存在. ELISA分析表明cry3A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在单转cry3A植株中最高表达量达0.1%, 转cry3Avhb双基因株系中为0.065%. 水涝试验显示,转双基因且vhb mRNA的RT-PCR呈阳性的马铃薯植株,对低氧胁迫有较好的耐受性, 表明获得的上述转双基因马铃薯株系可能会具有很好的抗虫和耐涝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