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551.
植物CO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O(constans)是植物开花时间光周期调控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基因.目前从拟南芥、水稻、油菜、马铃薯等多个物种中都已经克隆到CO同源基因.CO基因在不同物种中具有保守的锌指结构和核定位区域,但是不同植物中的作用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之间、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之间以及不同科、属的植物之间均有明显分化,说明CO基因可能在植物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CO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物种中的进化进行分析,为CO基因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2.
钙、锌和六磷酸肌醇的含量是反映农作物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以两年生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 植株根状茎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钙、锌以及六磷酸肌醇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盾叶薯蓣根状茎中钙的平均含量为424.24 mg/100 g干重;锌的平均含量为12.73 mg/100 g干重;六磷酸肌醇的平均含量为4460.19 mg/100 g干重;六磷酸肌醇对钙和锌的吸收有影响.盾叶薯蓣根状茎的淀粉平均含量为32.84 g/100 g干重;最大还原力为0.931,最大自由基清除效应为22.83%,表明其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这些结果表明盾叶薯蓣根状茎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553.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荣  蓝海  覃丽娜  莫燕燕  李睿懿 《蛇志》2008,20(2):113-114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罗格列酮4 mg/d,同时加用胰岛素;两组均随访12周,观测血糖、胰岛素用量指标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治疗并根据病情调整用量.结果 治疗组血糖水平从第2周开始明显下降,第8~12周血糖水平降幅最大,有21例达到空腹血糖<6.5 mmol/L,餐后2 h血糖<8.0 mmol/L的良好控制水平;从第2周开始,治疗组胰岛素用量也逐渐减少,至12周时,治疗组胰岛素用量较基础值减少(7.6±4.3)u;而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却平均增加(9.1±5.1)u.治疗后两组血糖和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54.
蓝海  李金荣  覃丽娜  莫燕燕  李睿懿 《蛇志》2008,20(2):105-106
目的 观察降纤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降纤酶首次剂量为10 u,第2天后改为5 u,每天1次,连续2周;同时应用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2周.对照组用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2周.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神经症状与检查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以治疗组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平均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降纤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55.
目的:探讨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术后病理诊断、腹水细胞学检查等。结果:1.宫腔镜辅助下子宫内膜活检术组(组1)62例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8.4%,单纯分段诊刮术组(组2)78例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1和组2手术前后分期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1和组2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4.8%和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安全、可靠,优于单纯分段诊刮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6.
目的:阿糖腺苷(Ara-A)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同时也是合成阿糖腺苷单磷酸(Ara-AMP)的重要原料.本课题旨在寻找一种高效酶法生产嘌呤类阿糖核苷的方法.方法:以产气肠杆菌完整细胞为酶源,研究产气肠杆菌菌体培养条件对核苷磷酸化酶的影响及其诱导性.结果:胸苷磷酸化酶、尿苷磷酸化酶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均可被多种核苷、核苷酸甚至碱基诱导.胞苷或胞苷酸的添加量为15-20mmol/L,诱导时间在0-8小时均可.经胞苷和胞苷酸诱导的菌体可使酶反应时间缩短6倍,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经诱导的菌体,在反应后仍保持较高的核苷磷酸化酶活力;而未经诱导的菌体,一次反应后即丧失大量的酶活力.结论: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可以通过诱导而提高,以此优化阿糖腺苷的生产.  相似文献   
557.
70%的人类基因组能够被转录,而其中仅有1%~2%的转录本能够编码蛋白,余下98%均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ncRNA中,长度大于200核苷酸称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占全部ncRNA的80%~90%.LncRNA除了数量庞大以外,还具有表达量较低、物种间保守性较差及细胞表达特异性等特点,使LncRNA结构及作用机制等研究充满挑战.目前关于LncRNA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功能方面.LncRNA能够广泛参与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如表观遗传学调控、癌症、神经系统功能等.LncRNA作用机制众多,能够以分子诱饵、分子向导、分子支架及信号通路的调节剂等多种角色参与调节机体各种生物学过程.解析LncRNA的分子结构、深入研究其在生物体生理及病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不仅能够加深对生物体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认识,同时也能给某些疾病的诊断、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及解决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LncRNA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LncRNA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8.
利用已获得小黑杨无菌苗叶片,研究不同培养基和植物激素对不定芽诱导、丛生苗抽茎及幼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和激素对小黑杨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幼苗生根有一定影响。小黑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 BA 0.5 mg·L-1+NAA 0.05 mg·L-1,诱导率为100%。丛生苗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BA 0.2 mg·L-1+NAA 0.05 mg·L-1。幼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有两种:MS+NAA 0.25 mg·L-1或MH+IBA 0.2 mg·L-1,生根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559.
本文研究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短期连作3个大豆品种分枝期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索不同大豆品种与AM真菌在连作土壤中的互作效应。通过向黑农44(HN44)、黑农48(HN48)和恳丰16(KF16)3个大豆品种盆栽土壤中接种F. mosseae,对接菌连作0年(未连作对照组)、连作1年、连作2年土壤中的大豆根系,采用Nested-Program Control Register-DGGE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接种F. mosseae后,不同大豆品种根系AM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值表现为连作2年的土壤>连作1年的土壤>未连作的土壤;其中,球囊霉属GlomusF. mosseae为3个大豆品种根系中AM真菌的优势菌群。接种F. mosseae对连作1年、连作2年3个大豆品种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60.
AtPROPEP是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具有7个成员的基因家族, 编码内源短肽激素。AtPROPEP基因家族编码的蛋白质C端23个氨基酸短肽能够被2个同源激酶受体AtPEPR1和AtPEPR2识别并结合, 引起下游反应。然而, 对于该家族成员AtPROPEP2,3−6的表达对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的响应以及在根生长中的作用并不清楚。GUS染色和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 AtPROPEP2–6的表达对于JA和SA的响应不同, 暗示着它们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植物的先天免疫反应。AtPROPEP3和AtPROPEP4过表达植株的表型分析表明, AtPROPEP3和AtPROPEP4促进拟南芥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