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长期以来,Zelkova crenata Spach被认为是榉属(Zelkova)的模式。作者基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的模式指定原则,并通过有关文献的考证,确认Zelkova carpinifolia(Pall.) K. Koch为榉属的合法模式,而并非Z. crenata Spach或Z. carpinifolia(Pall.) Dipp.。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夏季,研究人员对蒙古高原长约1100km的乌兰巴托—锡林浩特草地样带开展考察,获取了46个样地的物种数量、地上生物量等数据;基于全球GHCN(全球历史气象网络)数据集,提取了样带夏季(6—8月)月均温度和降水总量;继而根据自然地理和行政区边界,将草地样带大致分成北部(蒙古国乌兰巴托—蒙古国艾日格)、中部(蒙古国艾日格—中国苏尼特左旗)和南部(中国苏尼特左旗—中国锡林浩特),开展了分析。研究表明:(1)样带夏季平均温度的空间分布形态呈现明显的倒"U"型分布,南北两端温度较低,中部温度较高;夏季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态则与之相反,呈现南北两端降水量较高,中部降水量较低的正"U"型分布;(2)样带上植物物种数量、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形态均呈现正"U"型分布,即在生态景观类型为典型温性草原的样带南部和北部地区,其生物多样性、地上生物量明显好于呈现为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荒漠景观的样带中部地区。(3)相关分析体现了大尺度(高原样带尺度)上植被特征与水热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植物物种数量、地上生物量与夏季月均温度均呈现负相关,而与夏季降水总量则呈现正相关关系。(4)偏相关分析反映了局地小尺度上植被特征与水热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温度和降水要素对于植物物种数量、地上生物量均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资源可浇灌农田,但水中含有的阴离子可使土壤产生盐胁迫。为研究盐胁迫对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种子萌发特性及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该研究以6个藜麦品种(红藜麦、国红藜麦、台红藜麦、台紫红藜麦、黄藜麦、台黄红藜麦)为材料,分别以NaCl、Na2SO4、NaHCO3和对照(CK)处理6个藜麦品种种子,测定其发芽率、胚根、胚芽抑制率等指标,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不同藜麦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不同盐胁迫下耐盐性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1)三种盐胁迫中,Na2SO4对种子萌发指标抑制作用最明显,6个藜麦品种的发芽率均相对较低,一直保持在5%以下,除黄藜麦、台黄红藜麦,其余4个品种的活力指数和生长速率均为0,除黄藜麦外,Na2SO4 对其余5个藜麦品种的胚根、胚芽抑制率均达到100%; NaCl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甚至可促进胚根和胚芽生长,国红藜麦和台黄红藜麦的生长速率在NaCl处理下始终高于对照,在9 h和21 h时国红藜麦胚根抑制率为-28.32%和-37.57%。(2)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6个藜麦品种的萌发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国红藜麦对NaCl、NaHCO3抗性较高,黄藜麦对Na2SO4抗性较高。综合以上结果表明,盐胁迫不利于藜麦种子萌发及生长,但在不同盐分地区种植适宜生长的品种可提高藜麦成活率,提高其生长质量,以达到藜麦园林绿化及再生水资源灌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背景】传统的酸马奶是由鲜马奶自然发酵而成,鲜马奶中的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酸马奶的品质。然而,鲜马奶中的微生物组成却鲜有报道。【目的】解析鲜马奶中细菌多样性,比较分析鲜马奶和酸马奶中微生物的差异,探究马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采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6份采集自内蒙古锡林浩特牧区的鲜马奶中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全长进行测序,在种水平解析鲜马奶样品的细菌组成,并与前期同一地区的酸马奶菌群组成作对比。【结果】鲜马奶中包含大量的乳酸菌,主要为乳酸乳球菌(12.43%)、格氏乳球菌(3.53%)、肠膜明串珠菌(1.77%)等。此外还有部分板崎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存在。马奶发酵前后菌群变化较大,鲜马奶中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酸马奶,其中乳酸乳球菌和瑞士乳杆菌为鲜马奶和酸马奶的共有细菌。鲜马奶中的肠膜明串珠菌与乳酸乳球菌、格氏乳球菌呈正相关关系,与嗜水气单胞菌等有害菌为负相关关系,表明在马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能会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结论】在马奶的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大量生长抑制了马奶中有害菌生长,降低了马奶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提升了酸马奶的品质。为酸马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绿地中蝗虫的密度关系到植被的生长, 正确认识蝗虫密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是丰富绿地生态系统昆虫多样性和有效防治蝗灾的重要依据。本文选择对典型的东北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蝗虫密度进行监测, 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旨在为东北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蝗虫密度从8 月上旬至9月中旬平均值呈下降趋势, 八月上旬最大值为7 只⋅(3m)–2, 九月中旬最小值为1 只⋅(3m)–2。八月上旬、中旬和下旬蝗虫空间变异程度均属于中等变异水平, 九月中旬为强度变异水平。蝗虫密度空间分布可通过高斯模型或指数模型模拟。研究区蝗虫密度从南向北呈阶梯状逐渐增加, 主要受温度和食物空间分布决定。考虑人为影响因素, 通常可在134 m 间隔之内进行采样。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从蒙古国酸马奶中分离鉴定,并通过耐酸性及体外降胆固醇能力测试筛选获得的L.acidophilus MG2_1菌制备成活菌体和热致死菌体制剂与高脂饲料同时灌喂Wistar系大鼠,研究探讨了对其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第14天时菌活菌体组和热致死菌体组与单纯饲喂高脂饲料对照组比较,对大鼠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上升分别呈现显著(p<0.05)和极显著的抑制效果(p<0.01),其热致死菌体组大鼠血清HDL_C,显著高于高脂饲料对照组(p<0.05)。并且各试验组大鼠动脉硬化指数均极显著地低于高脂饲料对照组(p<0.01)。热致死菌体组大鼠粪便中总胆汁酸含量也显著高于高脂饲料组(p<0.05)。可见,该菌株具有一定的抑制大鼠血清胆固醇含量上升和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但在整个试验期内不改变灌服菌液剂量的情况下,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该菌株对大鼠血清脂质的影响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7.
后酸化是影响酸奶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和风味特性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产品货架期的重要指标。弱后酸化发酵剂菌种的选育是优良发酵剂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诱变育种筛选出具有弱后酸化特性的菌株,是延缓酸奶贮藏期间后酸化的技术途径之一。国内外围绕弱后酸化发酵菌株选育,采用诱变育种方法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本研究针对诱变育种的方法、原理与研究现状,结合本课题组近几年关于发酵剂菌种弱后酸化的研究工作,对弱后酸化乳酸菌菌种的诱变育种进行了简要阐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评估野生传粉昆虫对农作物授粉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及空间格局,基于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上各种野生传粉蜂的蜜粉源植物和其巢穴资源的可得性,并结合其传粉的飞行行为及对其传粉有一定依赖性的作物,以ArcGIS9.2为平台构建了针对每个农作物像元的生态系统传粉授粉服务能力评估模型。并在云南丽江老君山地区,以当地野生东方蜜蜂(Apiscerana Fabricius)为例进行了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当地野生东方蜜蜂在森林的平均生境质量指数最高,达到2.24×10-2;而在栽培植被最低,为0.37×10-2。由于研究区西部农作物区分布零散,周边天然林可提供丰富的蜜粉源和栖息地;而东部农作区集中连片,作物相单一,传粉有较大的空间障碍,且周边多为次生林,研究区农田范围内授粉服务能力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格局。  相似文献   
19.
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乳酸菌发酵剂存活率和后期的低温贮藏稳定性与诸多因素相关。本文综述了制备乳酸菌发酵剂过程中高密度发酵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不同对乳酸菌抗冷冻性的影响,其中高密度发酵过程中的培养基组分、培养温度、发酵恒定pH、中和剂的选择、菌体收获时期和发酵结束后处理以及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保护剂的添加、预冷冻处理等是影响乳酸菌抗冷冻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些相关因素的综述分析,为提高乳酸菌发酵剂的冻干存活率和后期的低温贮藏稳定性提供新的思路,且应用抗冷冻性强、活力高的乳酸菌发酵剂对有效提高乳制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在二滩水库集水区,按照当地生态政策发展以坡度为指标构建了10种未来土地覆被格局情景,研究生态系统减轻水库泥沙淤积、减轻水库面源污染、产水发电服务及价值对未来覆被格局的响应程度,并兼顾相关产业收益的变化,权衡各种情景格局的服务效益,优选利益相关方福祉提升幅度最大的情景格局。结果表明:1)现有土地覆被格局对减轻水库泥沙淤积功效的发挥不合理,而以退耕还林政策指导区域土地覆被格局变化,对集水区减轻河道和水库泥沙淤积具有较好功效。10种情景下,保沙价值的高低关系同入库泥沙量正好相反,遵循"随地表林地和草地面积比例的增加,保沙价值增加"的规律。随产沙总量的增加,高产沙强度像元呈现从水库周边逐渐向中上游蔓延的趋势。2)退耕还林政策单纯以坡度作为指标,指导土地覆被的转化,对集水区减轻水环境磷素非点源污染功效较差。除了全为未利用地覆被的情景10,余下9类情景模拟的入库磷素量及过滤磷素经济价值的高低关系完全一致,呈农田草地林地的规律。随入库磷素总量的增加,高强度磷素输出像元从雅砻江流域源区和大河湾区,逐渐蔓延扩散至集水区整个水网。3)随着集水区地表林地覆盖面积比例的减少,集水区生态系统总发电净利润值增加,且高净利润像元呈现从冕宁和喜德县的东部逐渐向整个集水区东南部乃至整个下游蔓延的趋势。4)从减轻对环境的负效应以及提升利益相关方福祉的角度,以坡度6°上下划分林地和耕地的情景5和以坡度15°和6°为阈值划分林草农的情景3为除极端的情景外,综合指标提升最高的两种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