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许璟瑾  张文娟  王静怡  姚丽云  潘裕添  欧一新  薛钰 《遗传》2017,39(12):1178-1187
为探索金线莲中对黑色素形成具有抑制效果的活性组分,本研究对金线莲进行分离、提取,获得总提组、醇沉组与醇提组,利用斑马鱼筛选金线莲具有美白作用的活性组分。将受精后0.75 h的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金线莲总提组、醇沉组、醇提组,72 h时观察结果表明,金线莲醇提物能有效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和黄色素沉着,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且不影响胚胎生长发育。进一步采用半定量PCR和整胚原位杂交技术定量和定性地检测黑色素形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表明金线莲醇提物可以有效降低silvtyrtyrp1a等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且具有浓度依赖关系。通过检测酪氨酸酶活性显示,加入醇提物的实验组其酪氨酸酶活性随着处理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此外,在黑色素已经大量形成的情况下,金线莲醇提物仍可通过下调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及酪氨酸酶活性来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并且这种抑制效果可在金线莲醇提物撤除后得到恢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金线莲醇提物能显著抑制斑马鱼黑色素的形成,本文为金线莲在美白产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2.
中国工业生物技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经济需要构建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新型工业模式,即以生物炼制替代化石资源炼制,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生物炼制是开拓创新型技术,即采用多联产技术.实现生物质的高效综合利用。是生产能源、材料与化工产品的新型工业模式。工业生物技术是生物炼制的核心技术,是人类生物技术发展史上继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之后的第三次浪潮.  相似文献   
63.
生物经济需要构建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新型工业模式,即以生物炼制替代化石资源炼制,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生物炼制是开拓创新型技术,即采用多联产技术.实现生物质的高效综合利用。是生产能源、材料与化工产品的新型工业模式。工业生物技术是生物炼制的核心技术,是人类生物技术发展史上继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之后的第三次浪潮.  相似文献   
64.
COX-2与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X-2与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大肠癌组织中COX-2与VEGF-C的表达。结果COX-2和VEGF-C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22%(39/54)和64.81%(35/54),COX-2与VEGF-C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中,COX-2与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g(21/24)和91.67%(22/24),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2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性别、年龄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VEGF-C表达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COX-2蛋白与VEGF-C共表达可增加大肠癌转移和侵袭能力,其检测有助于大肠癌恶性程度评价及临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5.
一株香蕉枯萎病拮抗菌HQB-1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背景】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引起的一种真菌毁灭性土传病害,近年来施用生防菌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目的】从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并通过优化培养基及发酵条件,提高生防菌数量及抑菌效率。【方法】以福建省漳州蕉园中根际土壤为样品,以香蕉枯萎病致病菌(4号生理小种)为指示菌,通过稀释涂布、平板对峙法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HQB-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种属,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设计优化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初步鉴定HQB-1菌株为Burkholderiastagnalis;最适培养基为:牛肉膏5.0 g/L,酵母浸粉10.0 g/L,NaCl 5.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7°C,pH 7.0,转速200 r/min,接种量1%,培养时间36 h。【结论】使用该条件培养获得的有效活菌数及抑菌率较优化前明显提高,其中OD600由优化前的1.251提高至1.881,抑菌率由优化前的9.18%提高至34.60%。  相似文献   
66.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猕猴桃属植物种类很多,已经采集到的有紫果、毛叶硬齿、京果、柱果、钝叶、网脉、华南、耳叶、糙毛、阔叶、毛花、绵  相似文献   
67.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和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dactyloides,2n=4x=72)杂交成功。用33个春小麦品种(系)为母本,与鸭茅状摩擦禾杂交,授粉6636朵花,获得3083个颖果。颖果分为有胚和无胚两类。有胚颖果806个,占总颖果数的26.14%。33个母本中30个都能和鸭茅状摩擦禾杂交,14个母本的杂交亲和性(胚数/授粉花数×100)超过10%。4个最高的分别达到59.00%,39.00%,29.50%和22.66%与小麦和玉米(Zeamays,2n=2x=20)的杂交相比,鸭茅状摩擦禾同样对小麦Kr基因的作用不敏感,且与小麦的杂交亲和性要比与玉米杂交时高。加之鸭茅状摩擦禾为野生型,具有多年生、多分枝、花期长等特点,可以克服小麦和玉米杂交时花期不遇的困难。讨论了用它作为花粉给体的优越性及在小麦改良和产生小麦单倍体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68.
大鼠脑组织Nav1.5钠通道的基因克隆及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阐明大鼠脑组织Nav1.5钠通道α亚单位的编码基因、分子特性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各脑叶的分布差异,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大鼠脑组织Nav1.5钠通道α亚单位进行了克隆(命名为rN1),并比较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各脑叶的分布情况.rN1基因编码2016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显示,其与rH1氨基酸相似性为96.53%,与hNbR1相似性为96.13%.在DI-S3~S4发现与rH1不同的一个新的外显子(第7外显子),同时发现DⅡ~Ⅲ选择性剪切了第20外显子(53个氨基酸残基)的异构体(命名为rN1-2).分布结果显示,大鼠脑组织Nav1.5钠通道α亚单位在不同发育阶段各脑叶分布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证实,Nav1.5钠通道在大鼠脑组织显著表达,存在脑叶的分布差异,而且随着脑组织的发育,其表达逐渐趋于稳定,实验证实Nav1.5钠通道基因编码了一个新的外显子而且其表达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69.
【目的】杏树鬃球蚧在天山野果林暴发成灾,对野杏的生存以及野果林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危害栽培果园。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杏树鬃球蚧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可为农林部门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关于杏树鬃球蚧的分布点与气候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其在中国的适生区。【结果】MaxEnt模型中的AUC值为0.949,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季度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等温性是影响杏树鬃球蚧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杏树鬃球蚧在我国分布区较为广阔。该模型预测杏树鬃球蚧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环渤海区域、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陕西省中部、甘肃和陕西的临界处,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区,中适生区以高适生区为核心向外蔓延。其高、中、低适生区分别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62%、6.69%、18.77%。未来气候情景下,高适生区呈进一步扩散趋势,尤其在新疆地区,高适生区大面积扩散。【结论】杏树鬃球蚧适生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0.08%,有继续扩张和大面积暴发风险,在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应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相似文献   
70.
Mdfic(MyoD family inhibitor domain containing)是一个新发现的含有MyoD抑制素结构域(I-mfa domain)的转录调控因子,可能在肌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Rhox5为同源异型框基因,隶属于Rhox基因簇(reproductive homeobox on the X chromosome genes cluster)β亚簇.在前期证实Mdifc能结合Rhox5蛋白的基础上,进一步鉴定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域.生物信息学分析Mdfic 的氨基酸序列,PCR方法扩增Mdfic A截短型片段(第72~247位氨基酸残基),含保守的I-mfa结构域; 双向酵母双杂交和体外GST-Pull down结果表明,该截短型片段可以与Rhox5蛋白结合,且结合力度较完整的Mdfic蛋白强; 将Mdfic A片段划分为两段: Mdfic B(72~191 aa, 不含I-mfa结构域)和Mdfic C(191~247 aa, 含I-mfa结构域).结果表明,含保守I-mfa结构域的Mdfic C截短型片段丧失了与Rhox5蛋白结合的能力,而不含I-mfa结构域的Mdfic B截短型片段可以结合Rhox5蛋白. 鉴于Mdfic蛋白的非I-mfa结构域在Rhox5/Mdfic结合中发挥关键作用, Rhox5与Mdfic的结合可能进一步调控由Mdfic的I-mfa结构域参与的其他转录因子(如MyoD)的调控,三者形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参与肌细胞发生及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