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肌梭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梭是骨骼肌内一种重要的本体感受器,参与肌紧张的维持和对随意运动的精细调节.本文对肌梭的形态结构、梭内肌纤维的分类及其神经支配、电生理特性、各型梭内肌纤维的功能特点、梭内肌纤维的组织化学特性、肌梭的分化发育、药物及其他因素对肌梭的影响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2.
水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多年水稻(早籼稻和晚粳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和有关试验点气候资料,分析 了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结构变化趋势、与主要气候因子以及试点平均产量的关系等.研究表 明,水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值在年度间相对稳定,存在着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单一试点 水平上产生的交互效应值年度间也保持相对稳定.试点的互作效应由固定部分(由土壤等因素引 起)和随机部分(由不确定气候等因素引起)两部分混合组成,两部分约各占50%.试点互作效应 与试点对品种判别能力的估算参数(Dj参数)之间均存在着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与试点平均产 量之间则表现出一种不规则状态.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晚粳稻试验点品种×地点 互作效应与10月份(灌浆成熟期)的平均日照和平均气温有较大的相关性.从总体趋势上看,气 温和日照与试验点互作效应呈负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3.
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和评价2型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模型,探究高糖脂饮食在模型建立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高糖高脂膳食诱导11周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建立DC模型,并观察糖代谢、脂代谢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①大鼠经高糖高脂饲料诱导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胆固醇(TCH)和甘油三酯(TG)均显著增高(P〈0.05),血糖值没有明显变化(P〉0.05)。②大鼠注射30 mg/kg STZ后72 h,血糖水平开始升高,继续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TG、TCH维持高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血糖值持续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③心功能测量结果显示,高糖脂饮食组大鼠出现温和的心脏功能异常(左心室收缩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出现异常(LVSP、每搏输出量、心排量降低,LVEDP、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升高),但以舒张功能异常为主。结论大鼠高糖脂饮食诱导负荷小剂量STZ可建立类似临床症状的2型DC模型,高糖脂饮食在糖脂代谢紊乱和心脏功能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结合糖、脂代谢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可以有效简便评价糖尿病心肌病模型。  相似文献   
94.
樊祥宇  何颖  谢建平 《遗传》2014,36(8):842-846
综合多学科技术手段研究生物体系复杂问题,是目前生物医学研究的显著特征之一,这为本科生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噬菌体是开展生命科学研究型教学改革的理想生物材料。文章借鉴美国匹斯堡大学牵头的美国大学生物学教学改革项目“噬菌体猎人”的实践,总结了本课题组近5年来将分枝杆菌噬菌体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生命科学研究型教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95.
樊春燕  魏强  郝志强  李广林 《遗传》2014,36(12):1226-1234
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s(Long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s, lincRNAs)是位于蛋白编码基因之间的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s, 在动物中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免疫监视、胚胎干细胞分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但是lincRNAs在大多数植物中的功能尚不清楚。MicroRNAs(miRNAs)是真核生物中一类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介导基因沉默的21 nt左右的内源性单链小非编码RNAs分子, 通过序列互补的方式调控靶标基因的表达。目前miRNAs的靶标研究主要集中于编码蛋白的基因, 而对于靶标为非编码RNAs的研究较少, 尤其在植物中的研究更为少见。为了系统挖掘植物中lincRNAs的功能, 文章整合miRNAs数据、cDNAs数据和降解组数据,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337个成熟miRNAs在2708个lincRNAs上的可能结合位点, 构建了miRNAs-mRNAs-lincRNAs调控网络, 并根据竞争性内源(ceRNA)假说预测lincRNAs的功能, 为进一步阐明植物中miRNAs对lincRNAs的调控机制以及lincRNAs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观察芦荟纯酰素膜片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重点观察芦荟纯酰素对受试者炎症指标、激素水平和更年期症状评分的影响,为芦荟纯酰素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实验,2018年9—11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招募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受试者50 名,并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25人、对照组25人),分别舌下含服芦荟纯酰素膜片(6 片/d)或干预物(6 片/d),干预3 个月后,比较两组之间及同组干预前后更年期自我综合评定结果、疲劳评定结果、GAD 7 焦虑症评分、PHQ 9 抑郁症、血清激素水平及抗氧化指标。结果:共46 例受试者完成研究(对照组24例、干预组22例),失访率8%。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更年期自我综合评分、疲劳评分及雌激素水平有显著改善(P 均< 0.05);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更年期自我综合评分、雌激素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水平有显著改善(P 均< 0.05)。结论:芦荟纯酰素膜片能够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调节雌激素水平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血管超声与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70例(278节段),所有患者入院1周内均行血管超声、64排螺旋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血管超声与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符合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血管超声和64排螺旋CTA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超声和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8%、85.71%和85.55%、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和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高产莪术细胞悬浮系培养的条件及前体物质添加对挥发油合成的调控。结果表明:淡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是建立高产细胞悬浮系的最佳供试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成分是MS培养基添加葡萄糖与蔗糖各15—30g/L(1:1),氮源为NH4^ 和NO3^-,比例为1:3,总量为80mmol/L;激素组合为6-BA3.0—5.0mg/L、2,4-D1.0mg/L;光下培养10—15天再转入优化条件下的暗培养,可形成稳定的高产细胞悬浮系;其细胞周期中的最大细胞生长量及挥发油含量分别是248g/L和2.28%;前体物质泛酸钙、乙酸铵、乙酸钾的添加均可有效提高培养细胞合成挥发油的百分含量,其中乙酸铵最有效,在指数生长中期添加0.5mmol/L乙酸铵,挥发油的最高含量可达3.11%,产量为8.27g/L,分别是添加前的1.25倍及1.2倍。  相似文献   
100.
研究了高产莪术细胞悬浮系培养的条件及前体物质添加对挥发油合成的调控.结果表明淡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是建立高产细胞悬浮系的最佳供试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成分是MS培养基添加葡萄糖与蔗糖各15-30g/L(11),氮源为NH+4和NO-3,比例为13,总量为80mmol/L;激素组合为6-BA 3.0-5.0 mg/L、2,4-D 1.0 mg/L;光下培养10-15天再转入优化条件下的暗培养,可形成稳定的高产细胞悬浮系;其细胞周期中的最大细胞生长量及挥发油含量分别是248g/L和2.28%;前体物质泛酸钙、乙酸铵、乙酸钾的添加均可有效提高培养细胞合成挥发油的百分含量,其中乙酸铵最有效,在指数生长中期添加0.5mmol/L乙酸铵,挥发油的最高含量可达3.11%,产量为8.27g/L,分别是添加前的1.25倍及1.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