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
小熊猫是珍贵的观赏动物,病理材料难得,这一例小熊猫的肝中毒性营养不良,胃肠卡他和动脉硬化症的病因分析,对各地动物园饲养小熊猫,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8岁雄性小熊猫系1973年在四川捕捉,养  相似文献   
62.
转化医学强调基础成果与临床实践的融合,以更好地将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疾病防控。近年来,转化医学已得到了广泛认同,然而我国目前医学生物化学教育中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本文结合了国外先进的生物化学教育理念,探讨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理念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性。  相似文献   
63.
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焦点,为医学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挑战和机遇。为主动适应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与现代医学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上海交大医学院从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师资培养、课程建设以及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初步成效显现。  相似文献   
64.
ABF转录因子是一种碱性亮氨酸拉链类蛋白,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调控密切相关。该研究以胡萝卜‘君川红’为材料,克隆出编码ABF转录因子的基因DcABF1,分析其编码氨基酸的序列组成、进化关系和蛋白质理化性质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cABF1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应答模式。结果显示:DcABF1基因含有一个长1 293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30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量为104.96 kD,理论等电点为4.85。对DcABF1蛋白与其他植物的ABF家族成员进行同源性比对与进化树分析表明,DcABF1与榴莲中的ABF亲缘关系最近。蛋白质功能域预测发现,DcABF1蛋白中有28.84%的α螺旋和56.05%的无规则卷曲。DcABF1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顺式调控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DcABF1基因对高温、低温、盐胁迫均有响应,其表达水平在盐处理下均高于对照,且于处理后4 h达到峰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干旱处理下DcABF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相比均下降。  相似文献   
65.
原肠中期内卷的背方中胚层出现了分别控制脊索和肌肉发育的专一分子的区域化表达。为了研究这个时期的背方中胚层是否已经能够在脱离体内信号的情况下向预定命运分化,我们进行了预定脊索和预定肌肉组织的体外培养,以及两者的共培养,并检测了细胞表达组织专一性分子的情况。原肠中期的预定脊索区域和预定体节区域都能在体外分化成相应的组织——空泡化的脊索和肌细胞,但脊索只能微弱表达其功能分子Shh,肌细胞不能形成肌节。预定脊索区域和预定肌肉区域的共培养也无法增强脊索表达Shh和促进肌细胞形成肌节。我们的结论是,原肠中期内卷的中胚层细胞已经具有了朝预定命运独立分化的能力,但进一步形成功能和结构都完整的相应组织可能还需要周围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肌肉发生的起始和生肌节的形成是胚胎肌肉发育中的两个关键事件。研究表明,肌肉发生的起始有赖于体节周围组织所产生的分泌因子的影响。这些组织包括体轴结构,侧板中胚层及体节正上方的外胚层,代表性的分子有Wnts家族的一些成员以及Shh和BMP-4;而生肌节的形成则首先依赖与分节化相关的基因,如delta,her1等的正常功能,分节之后也同样需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之下形成生肌节。两栖类非洲爪蟾的肌肉发生有其特殊性。本文对这一领域中最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67.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周边石炭系广泛出露, 其中上石炭统发育海相火山—沉积序列, 包括西准噶尔地区的哈拉阿拉特组、阿腊德依克赛组, 东准噶尔地区的石钱滩组以及盆地南部的祁家沟组、奥尔吐组等。本文研究在上述各地层的灰岩层或夹层、碎屑岩中获得的四射珊瑚9属17种和床板珊瑚2属3种, 对石钱滩组中的3个新种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古生物学描述。上述珊瑚化石的地质时代主要为巴什基尔期至莫斯科期。在珊瑚动物群的组成上, 哈拉阿拉特组中新发现Caninophyllum属分子, 结合盆地东、西部共同产出的床板珊瑚Cystodendropora 属分子, 说明整个准噶尔盆地周边的动物群面貌大致类似, 而西准噶尔地区的化石丰度、分异度显著低于盆地东部和东南部。综合前人资料, 目前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发现的珊瑚化石有约一半为地方性分子。本文认为研究区珊瑚化石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与晚石炭世准噶尔洋走向封闭或半封闭的演化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8.
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三羧酸循环(TCA循环)是产生ATP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参与糖的分解代谢,也参与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代谢。柠檬酸合成酶在TCA循环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它通过催化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本文用基因组信息学方法获得的一个长1636bp的EST重叠群序列,它与猪柠檬酸合成酶cDNA序列高度同源。从这一序列出发,又用PCR方法从人的睾丸组织和骨胳肌组织的cDNA分子库中,分别克隆到一个1492bp的cDNA片段,在其序列中含有一个长1401bp的可读框,该可读框推导的编码蛋白由466个氨基酸组成,它与猪柠檬酸合成酶、鸡柠檬酸合成酶及酵母柠檬酸合成酶的同源度分别达95.9%,92%和60.9%,故认为该cDNA序列可能就是来自人类柠檬酸合成酶基因的转录本。Northern分析表明人类柠檬酸合成酶在心脏和骨胳肌中呈高表达,在脑、肾和胰腺组织中度表达,在小肠和胸腺中未能检出表达,而在其他9种被检测的组织中仅有低表达。  相似文献   
69.
以4种不同生活型树种(常绿阔叶和针叶树种、落叶阔叶和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根管法现地观测细根的生长动态,比较不同生活型树种细根寿命在种内和种间的差异,探讨影响细根寿命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对理解和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结果表明:(1)细根形态特征(分枝结构和直径)显著影响种内细根寿命,分枝等级越低、直径越小,细根的寿命越短;(2)4个树种的细根寿命表现出明显的土层效应和季节效应,即随土壤深度增加,细根的累积存活率逐渐增加,寿命延长;而不同季节出生的细根其寿命长短模式在树种间不一致,春季或夏季出生的细根寿命要长于秋冬季;(3)常绿树种(柳杉、石栎)的细根寿命要长于落叶树种(池杉、麻栎),同时,针叶树种(池杉、柳杉)的细根寿命要长于阔叶树种(麻栎、石栎)。在同一树种内,细根寿命受细根直径、根系分枝结构、土壤环境因子(土层)等因素显著影响,但在不同树种间,细根寿命可能更依赖于树木生长速率、碳分配模式等树木整体的功能性状差异。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的构建过程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对大鼠原位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15只,实验组B组35只。B组大鼠经尿道膀胱内灌注MNU每两周一次,每次2 mg,共4次。A组大鼠用生理盐水以同样的方法灌注。于第14周末对两组大鼠进行膀胱CT扫描诊断,并且处死后取膀胱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B组28只大鼠CT扫描膀胱均见明显异常,表现为局部肿块突起或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密度不均,病理诊断均为膀胱癌。A组13只大鼠经CT扫描未发现膀胱肿瘤,病理检查未见肿瘤组织。结论MNU可以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的建立。CT扫描可作为大鼠原位膀胱癌诊断的可靠方法,并能为肿瘤的化疗或放疗等后续实验提供更好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