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8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7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关于lncRNA TUG1在体内外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中的功能研究。方法:通过qRT-PCR检测lncRNA TUG1在小鼠胰腺,脑,肌肉等不同组织的表达。体外干扰MIN6胰岛素瘤细胞系lncRNA TUG1后,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对β细胞增殖和周期影响;通过GSIS检测β细胞不同糖浓度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水平;采用qRT-PCR检测β细胞Insulin及相关特异转录因子Pdx1,Maf A,Neuro D,Glut2的变化;外源性封闭正常成年小鼠中lncRNA TUG1的表达后,采用ELISA法检测对血清胰岛素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对胰岛形态的影响。结果:lncRNA TUG1在胰腺组织中高度表达。干扰lncRNA TUG1后可致β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抑制,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下降,Insulin及相关特异转录因子Pdx1,Maf A,Neuro D,Glut2减少;外源性封闭正常成年小鼠中lncRNA TUG1的表达后,血清胰岛素减少,胰岛面积减小。结论:干扰lncRNA TUG1后在体内外均可导致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提示lncRNA TUG1可在体内外影响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lncRNA TUG1是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试管婴儿患者知觉压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试管婴儿技术(IVF-ET)辅助生育的不孕女性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MBSR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CP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CPSS评分为(43.53±4.89)分、(42.38±4.34)分、(27.53±4.89)分,低于干预前的(57.96±7.30)分、(56.42±5.49)分、(37.96±7.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CPSS评分为(51.13±5.52)分、(50.31±4.48)分、(31.13±5.52)分,低于干预前的(58.83±7.28)分、(56.45±5.51)分、(38.83±7.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SR干预可有效改善试管婴儿患者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知觉压力情况,有利于提高IVF-ET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颗粒体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但PGRN在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无报道。为探究PGRN在黑色素肿瘤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稳定敲低PGRN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B16-PGRNlow。MTS法和Brd U掺入结合流式细胞(计量)术分析证明,敲低PGRN不影响B16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增殖。将B16-ctrl(对照)和B16-PGRNlow细胞分别皮下接种野生型(WT)和PGRN敲除(KO)的C57BL/6J小鼠,比较观察黑色素移植瘤体积大小。移植瘤形成20 d后,与B16-ctrl细胞接种的移植瘤比较,无论在WT还是在KO荷瘤小鼠,B16-PGRNlow形成的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WT鼠:P<0.05;KO鼠:P<0.01)。然而,比较B16-PGRNlow或B16-ctrl在WT鼠与KO鼠形成的移植瘤体积大小,并无显著差异,提示B16肿瘤细胞PGRN而非宿主PGRN影响移植瘤的生长。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荷B16-PGRNlow移植瘤的WT型小鼠脾和淋巴结中,CD4+、CD8+T细胞数(百分比)比荷B16-ctrl移植瘤的WT鼠脾和淋巴结的CD4+、CD8+T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P<0.01),而在KO鼠却未见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证明,敲低肿瘤细胞PGRN可抑制黑色素移植瘤的生长。上述结果还提示,抑制PGRN在黑色瘤的表达可引起脾和淋巴结CD4+和CD8+T细胞增加,提高宿主的细胞免疫能力。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的发现为PGRN作为黑色素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94.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自身特性、种间关系以及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植物空间格局和关联性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植物群落的形成、维持和演替过程。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Benth.)Muell.Arg.)是桂林喀斯特地区重要的先锋物种。调查了桂林喀斯特地区以克隆繁殖为主的红背山麻杆群落,采用点格局方法,以Ripley's K函数为基础运用g(r)和L(r)函数对红背山麻杆种群进行点格局以及不同径级之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红背山麻杆在小尺度(小于2 m)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在大尺度(大于2 m)上表现为随机分布;(2)3个径级之间在小尺度两两表现为正关联。随着尺度的增大,3径级之间的关联性由正关联转变为无关联或者负关联;(3)在大尺度范围红背山麻杆较大地径的母株对其他母株的克隆小分株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两个径级大小差异增大,它们的空间关联性会逐渐呈无关联或负关联,与径级Ⅰ与径级Ⅱ及径级Ⅱ与径级Ⅲ相比,径级Ⅰ与径级Ⅲ的空间关联性呈较强的负关联。  相似文献   
995.
长白山苔原带植被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灌木苔原中灌木植物分布范围萎缩,重要值下降。通过样方调查数据,分析灌木苔原中优势种的变化,灌木分布格局和灌木群落结构特征沿海拔的差异,旨在揭示长白山灌木苔原退化的区域差异,为明确其退化机理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1)长白山西坡灌木苔原退化严重,多种草本植物已经侵入,并成为优势种。目前7个优势种中灌木仅占2席,草本植物占据5席,与1979年的样方调查结果相比灌木优势种的数量和地位都明显下降。7个优势种均为聚集分布,各优势种分布呈现斑块化、分离化,统一的灌木苔原面临解体;大部分灌木苔原群落中,出现了草本层,苔原带下部灌木苔原中草本层高于灌木层,物种组成和群落形态接近草木苔原。(2)灌木在各海拔均仍有广泛分布,但其空间分布格局明显不同。在海拔2300m以下,灌木的分布产生较强的聚集现象,特别是在海拔2100m以下这种聚集分布现象更为突出;在海拔2300m以上灌木的聚集程度较弱。(3)长白山西坡灌木苔原退化的区域分异明显,在海拔2100m以下灌木苔原退化严重,成为草-灌苔原;在海拔2100—2300m之间,灌木苔原退化较严重,成为灌-草苔原;在海拔2300m以上,退化较轻,仍为灌木苔原。由此推断,长白山西坡灌木苔原的退化机理应包括两个方面:草本植物入侵,种间竞争导致灌木退化,以及环境变化导致灌木退化,二者皆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质网袋桢楠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育苗基质下桢楠(Phoebe zhennan)苗木对周期性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及生存对策,为筛选抗旱育苗基质提供参考。以耕作土、森林腐殖土、泥炭土、蛭石为原料,按体积比配制成5种育苗基质,T1:耕作土=10(传统桢楠育苗)、T2:森林腐殖土=10、T3:耕作土:森林腐殖土:泥炭土:蛭石=4:3:2:1、T4:耕作土:森林腐殖土:泥炭土:蛭石=3:2:4:1、T5:耕作土:森林腐殖土:泥炭土:蛭石=2:1:6:1,采用随机区组设置干旱胁迫梯度,分析不同胁迫水平对桢楠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与苗木生长密切相关,正常浇水时,基质处理苗生长质量均优于传统育苗,但重度胁迫下,仅T3、T4处理苗木生长较好;(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各基质配比桢楠苗木株高、基径、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均受到抑制,但受影响程度存在差异;(3)各基质处理苗木质量隶属函数值T3 > T4=T1 > T2 > T5,T3基质配比最优,所育苗木生长优良,耐旱抗旱性强,显著提高造林成效。表明适宜的基质配比能够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有利于植物在逆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蟹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然而,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涵盖全国范围的淡水蟹分类和分布名录。本文收集了涉及中国淡水蟹分类和分布的文献, 采用国际上更新的短尾下目淡水蟹类高级阶元分类系统, 通过系统梳理, 汇编成中国淡水蟹分类与分布名录。该名录共收录了截至2018年1月记述的所有中国淡水蟹类, 共计2科45属311种。其中, 拟地蟹科(Gecarcinucidae Rathbun, 1904) 1属28种; 溪蟹科(Potamidae Ortmann, 1896) 44属283种及亚种; 中国特有属共计38属, 占总数的84%; 特有种共计302种, 占97%。对各省淡水蟹的分布分析发现, 云南是中国淡水蟹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 已记述16属50种; 其次为台湾(4属41种)。本名录首次全面概括了中国淡水蟹类的分类和分布, 可为深入开展全国范围的淡水蟹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研究光周期诱导菊花成花过程中Ca2+载体A23187和Ca2+螯合剂EGTA处理对花芽分化及其过程中叶片Ca2+分布和蔗糖、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叶片Ca2+含量在花芽未分化期(Ⅰ)处于较低水平,而在花芽分化启动期(Ⅱ)迅速增加并达到高峰,之后下降;Ca2+亚细胞定位表明,在未分化期(Ⅰ)Ca2+沉淀主要分布在液泡、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细胞质内较少,而在花芽分化启动期(Ⅱ)细胞质内积累大量的Ca2+沉淀.A23187处理的菊花花芽分化开始和结束时间比对照分别提前2 d和3 d,叶片Ca2+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EGTA处理的叶片Ca2+含量比对照显著减少,花芽分化开始和结束时间分别比对照推迟4 d和8 d;A23187和EGTA处理的叶片Ca2+在花芽分化启动期(Ⅱ)均向细胞质流入并密集.A23187处理的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2 d时达到峰值,比对照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2 d,与Ca2+达到峰值的时间一致,而EGTA处理的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2 d时没有明显变化,8 d时才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即所有处理的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启动期(Ⅱ)均增加并达到高峰,之后有所减少,但其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均高于光周期诱导前的含量;对照和A23187处理的淀粉含量在处理2 d时开始减少,而EGTA则在处理8 d后开始减少,至花芽分化结束所有处理的淀粉含量均保持较低水平(低于诱导前).表明Ca2+碳水化合物参与了光周期诱导的菊花成花过程.  相似文献   
999.
在掌握蕨类植物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对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特性及生态分布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生态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古老蕨类植物分布广泛;(2)蕨类植物垂直分布较明显;(3)林下植被中蕨类植物优势显著;(4)国家重点保护蕨类植物分布多;(5)蕨类植物敏感指示性强。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凋落物混合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以及食碎屑动物在凋落物混合分解中的作用,利用室内微宇宙试验,研究了食碎屑动物(等足类)对化学质量差异较大的两种凋落物(香樟和白兰)混合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0 d的分解,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平均分解率为52.1%,小于白兰凋落物的平均分解率(62.6%),显著大于香樟凋落物的平均分解率(33.6%)。添加等足类动物显著提高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香樟凋落物、白兰凋落物及两者混合的分解率分别提高14.4%、20.1%、22.1%。没有等足类动物参与凋落物混合分解时,混合分解效应不显著,等足类动物的参与显著促进了凋落物的混合分解效应,混合效应值为8.6%。食碎屑动物不仅提高了凋落物分解速率,还通过摄食更多化学质量更高的凋落物促进凋落物的混合分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