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一.引言食虫植物又有人广义地称为肉食性植物。它们是植物界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植物,因为它们都具有特殊的器官或结构来捕捉昆虫或小动物,做为它们生活上必需的全部或一部分养料。在我国境内的食虫植物最常见的要算是南部各省,次为长江流域各省,北方各省虽然出有少数种类分布,但已不够普遍了。食虫植物的经济用途除了在我国民间有用以供药  相似文献   
82.
报道斑痣盘菌科的2个新分类单元,即生于细梗苔草Carex teinogyna死叶上的苔草皮下盘菌Hypoderma caricis sp.nov.和生于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枯枝上的三尖杉散斑壳Lophodermium cephalotaxi sp.nov.。对此二种进行了拉丁文特征简介、汉文描述和讨论,并附有形态结构图。供研究标本保放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83.
家蚕醛氧化酶基因(BmAOXs)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醛氧化酶(aldehyde oxidases, AO, EC 1.2.3.1)是属于钼-黄素酶(molybdo-flavoenzymes, MFEs)家族的一类蛋白酶。为了探讨该酶在家蚕Bombyx mori中的功能, 本研究对家蚕醛氧化酶基因(BmAOXs)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以其他物种AO基因序列检索家蚕全基因组数据库, 获得了8个BmAOX候选基因, 均具有醛氧化酶保守的功能域。进化分析表明, BmAOX与其他昆虫AO聚为一簇。RT-PCR分析结果显示: BmAOX1, BmAOX2, BmAOX3, BmAOX5具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 而BmAOX4, BmAOX6, BmAOX7, BmAOX8则在蛹和成虫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 提示它们在家蚕生理代谢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利用Native PAGE和活性染色方法, 对BmAOX编码的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家蚕蛹中有5种有活性的醛氧化酶, 而成虫中有6种, 各组织中均有有活性的BmAOX, 只是种类和活性水平有所不同。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BmAOX家族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性激素在调控高等动物附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以及增进两性细胞的结合和孕育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性激素包括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 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中。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性激素并非高等动物所特有。包括一些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中同样含有性激素, 家蚕Bombyx mori、欧洲兔虱Spilopsyllus cuniculi等昆虫被高等动物性激素或者性激素类似物处理过后能产生一定的应答, 且有研究报道昆虫中同样含有羟基固醇脱氢酶等高等动物催化合成性激素的某些酶类。本文以雌激素为例, 在全面总结高等动物雌激素在昆虫中的鉴定、代谢、生理作用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昆虫对高等动物性激素的合成、应答以及高等动物性激素在昆虫中作为昆虫“性激素”的可能性。雌激素作为高等动物的主要雌性激素, 在很多昆虫组织或个体提取物中同样存在。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家蚕等昆虫能代谢雌激素, 用雌激素处理某些昆虫后也能影响该昆虫的生理过程。雌激素对高等动物许多生理过程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但主要还是作为性激素调节性别相关的生理过程。为了明确脊椎动物雌激素在昆虫中是否存在且发挥着性激素功能, 相关的研究可以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 (1) 昆虫中能否检测到高等动物雌激素类似物存在; (2) 雌激素是否也能让昆虫产生雌性相关的生理应答,从昆虫中提取的雌激素类似物能否令高等动物产生雌性特异的响应; (3)昆虫是否能够合成雌激素, 体内是否存在参与催化合成雌激素的酶类。  相似文献   
85.
报道齿裂菌属的2个新种:生于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及绵石栎Lithocarpus henryi(Seem.) Rehd.et Wils.上的黄山齿裂菌Coccomyces huangshanensis Y.R.Lin & Z.Z.Lisp.nov.和生于青冈上的大齿裂菌C.magnus Y.R.Lin & Z.Z.Lisp.nov.;2个中国新记录种:小齿裂菌C.leptideus(Fr.:Fr.)Erikss.和显缘齿裂菌C.limitatus(Berk.&Curt.)Sacc..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及汉文描述和图解.模式标本存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86.
我国齿裂菌属的4个分类单元,其中包括2个新种:生于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Thnb.)Oerst.]上的青冈齿裂菌(Occomycesce=yclobalanopsisY.R.Lin&Z.Z.Lisp.nov.)和生于香叶树(LinderacommunisHemsl.)上的福建齿裂菌(C.fujianensisY.R.Lin&C.T.Xiangsp.nov.)。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存放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87.
在安徽省黄山杜鹃[Rhododendronmaculiferum Franch.ssp.anhweiense(Wils.)Chamb.]上发现盘菌纲一新属──新齿裂菌属(NeococcomycesY.RLin,C.T.Xiang&Z.Z.Li)。对该属及其模式种──杜鹃新齿裂茵(NrhododendriY.RLin,C.T.Xiang&Z.Z Li)进行了描述和讨论。主模式标本存放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88.
散斑壳属一新种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散斑壳属的3个分类单元,其中微毛柃Eurya hebeclados上的柃木散斑壳Lophodermium euryae sp.nov.是新种,多寄主种贝壳杉散斑壳L.agathidise和小散斑壳L.minus为中国新记录。对各种进行了汉文描述和讨论,新种附有拉丁文特征简介和形态结构图。供研究标本存放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89.
【目的】本研究致力于构建一种能够在家蚕Bombyx mori细胞水平稳定表达的简单基础启动子,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单一转录调控元件对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为研究家蚕乃至其他昆虫的基因转录调控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在本课题组已报道的能在家蚕细胞中稳定表达且基本不含上游转录调控元件的BmVgP78M启动子的基础上,通过PCR技术在其上游添加一定长度的间隔序列和能够应答20-羟基蜕皮激素(20E)且增强启动子活性的BrC-Z2转录因子结合基序(BrC-Z2 element, BrC-Z2E);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构建细胞转染载体;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通过在BmVgP78M启动子上游添加28 bp间隔序列,成功构建了一个简单基础启动子,命名为VgP78ML,并证明其为可用于研究目标转录调控元件的简单基础启动子。经实验验证表明,该简单基础启动子不仅可以在家蚕细胞中稳定表达,且其本身活性不受20E及转录因子BrC-Z2的影响;当该启动子上游连接BrC-Z2E时,可以显著地应答20E及BrC-Z2转录因子,从而调控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VgP78ML能够作为简单基础启动子应用于细胞水平对家蚕基因转录调控进行研究。同时,其构建方法也为其他物种构建研究转录调控的简单基础启动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0.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玉米浆,研究其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俗称小菌)生产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的影响,并研究玉米浆成分中的12种主要氨基酸对小菌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每100 mL发酵培养基中添加2.5 g左右过滤除菌玉米浆时,2-酮基-L-古龙酸产量高达26.84 mg/mL,小菌活菌数为不添加玉米浆时小菌单菌发酵下的9.74倍。过量玉米浆抑制小菌产酸。12种氨基酸单独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发酵培养及全部混合后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发酵培养对产酸及菌体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