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5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为了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 ,为稻 -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笔者在中稻、晚稻田进行了稻田养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中稻田每 6 6 6 .7m2 放养体重 15 0 g左右鸭子 15~ 2 0只 ,能使纹枯病病蔸率减少5 6 .0 % ,病株率减少 5 7.74 % ,同时比用井岗霉素防治的小区病蔸率下降 9.0 % ,病株率下降 15 .2 5 % ,病情指数比空白对照下降2 6 .4 6 ,比施用井岗霉素的施药区减少 0 .95 ;防治效果显著 ,基本可控制纹枯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2.
生物量分配动态研究对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原种形成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产量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不同株龄‘凤丹’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以及遮荫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凤丹’生物量在果熟期达到最大值,总生物量随株龄增大而增加,但其增长速率趋势则相反。‘凤丹’根和茎的生物量分配在休眠期最大,而叶生物量分配最大值出现在果熟期;繁殖分配仅为3.24%~6.85%,但随株龄增大而增加(4年生果实生物量为(7.74 ±0.31)g/株,8年生果实生物量为(26.81 ±0.44)g/株)。‘凤丹’单株年同化总量为161.21~232.34 g,种子收获指数为2.71%~6.87%,收获指数与株龄呈正相关(R2=0.8178)。‘凤丹’营养生长和总生物量在遮荫条件下有所降低,但繁殖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在30%遮阳处理中显著增加(种子增产3.66 g/株,产量提高389.36%)。本研究表明‘凤丹’年周期内的源与库结构呈动态变化,株龄对‘凤丹’的生物量分配及产量有明显效应,适度遮荫可提高‘凤丹’的产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法洛四联症患儿围心脏手术期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收治的60例法洛四联症婴幼儿参与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儿30例。其中试验组患儿在体外循环前以及患儿进行手术后的三天内每天均给予10000U/kg乌司他丁,而对照组患儿则在相应的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手术时间、在监护室治疗的时间以及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和患儿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等临床病理情况。结果:所有入选患儿均痊愈出院,在两组患儿的手术操作情况和治疗效果对比中,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心脏停搏时间均显著低于试验组患儿,但重症监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则高于试验组患儿;在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循环功能指标比较中,试验组患儿超滤后CVP和血管活性药物均低于对照组患儿而超滤后MAP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在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的比较中,试验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以及试验组患儿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肺部感染例数均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数据比较差异除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心脏停搏时间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法洛四联症患儿围心脏手术期的循环和呼吸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广泛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考察五味子甲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U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五味子甲素高、中、低剂量组(80,40,20mg/kg),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500 mg/kg柳氮磺吡啶(SASP),连续给药14 d。观察五味子甲素对UC小鼠全血黏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与UC模型组小鼠比较,五味子甲素可显著降低UC小鼠全血黏度(P0.05),延长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P0.01)及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P0.05),其中甲素高剂量组作用最强,与SASP阳性对照组相当,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五味子甲素可改善UC小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功能,此作用有利于UC溃疡黏膜的修复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5.
以莴笋为对象,研究了热、高静压加工技术(HHP)和HHP与乳酸链球菌素(Nisin)联合使用三种杀菌方式对莴笋菌落总数和品质的影响,并跟踪了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HHP杀菌的莴笋贮藏效果明显优于热杀菌的贮藏效果,添加了Nisin的莴笋经相同条件杀菌处理后,抑菌效果显著提高。在贮藏过程中,HHP莴笋的色泽、质构、维生素C含量均优于热处理的莴笋。热处理的莴笋pH值显著降低,而550 MPa、6 min处理的莴笋在贮藏2个月后仍保持在pH 5.5 之上,添加Nisin能够减缓pH下降速度。因此,HHP与Nisin联合杀菌可以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延长贮藏时间,同时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和营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与脑卒中后失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失眠且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型患者(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脑卒中后非失眠患者7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比较不同程度失眠患者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PSQI总评分(13.10±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3±2.35)(t=17.90,P0.05)。观察组患者IL-6、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56,13.61,14.35,均P0.05)。不同程度睡眠障碍患者TNF-α、IL-6、IL-1β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47,10.36,11.27,均P0.05),且随着睡眠障碍程度的增加,IL-6、IL-1β水平呈上升趋势,TNF-α水平呈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程度与血清TNF-α水平呈负相关,r=-1.856(P0.05);IL-6、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720,0.745(均P0.05)。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与卒中后失眠有显著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对有上述血清细胞因子异常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氮循环和氮有效性的影响是入侵成功或进一步加剧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比相同研究地点入侵区域和无入侵区域的土壤原位氮状态差异, 探讨了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氮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和生理生态学机制。基于107篇相关研究文献数据的整合, 发现植物入侵区域相对于无入侵区域土壤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增加, 增幅分别为(50 ± 14)%、(60 ± 24)%、(470 ± 115)%、(69 ± 25)%、(54 ± 20)%。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幅较大反映硝化作用增强, 这可能增加入侵植物硝态氮利用以及喜硝植物的共存。温带地区植物入侵后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增幅显著高于亚热带地区。固氮植物入侵后土壤的总氮和无机氮含量增幅均显著高于非固氮植物入侵。木本和常绿植物入侵后土壤的总氮含量增幅分别高于草本和落叶植物入侵; 而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幅没有显著差异且与固氮入侵植物占比无明显关系; 然而硝态氮含量的增幅普遍较高且与固氮入侵植物占比显著正相关。外来入侵植物固氮功能以及凋落物质量和数量是影响土壤氮矿化和硝化过程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为理解外来植物入侵成功和加剧的机制以及入侵植物功能性状与土壤氮动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98.
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植物养分状况和元素限制性提供依据。为了解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该研究测定、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18个泥炭地常见的3种草本植物——白毛羊胡子草(Eriophorum vaginatum)、玉簪薹草(Carex globularis)、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 5种落叶灌木——柴桦(Betula fruticosa)、越桔柳(Salix myrtilloides)、细叶沼柳(Salix rosmarinifolia)、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和3种常绿灌木——杜香(Ledum palustre)、地桂(Chamaedaphne calyculata)、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的叶片C、N、P含量。结果表明: (1)落叶和常绿灌木叶片C、N、P含量总体高于草本植物而C:N、C:P、N:P低于草本植物, 说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具有不同的养分利用策略,灌木叶片C、N、P储存高于草本植物而N、P利用效率低于草本植物; (2)小叶章和头花杜鹃叶片N:P小于10, 同时其N含量小于全球植物叶片平均N含量, 相比其他植物来说更易受N限制; (3)采样地点解释了叶片C、N、P指标变异的12.8%-40.8%, 植物种类对叶片C、N、P指标变异的解释量占9.3%-25.5%; (4)草本植物C、N、P指标的地点间变异系数高于落叶和常绿灌木, 草本植物C、N、P指标对地点因素变化的响应较灌木敏感; (5)草本植物N含量种间变异系数高于落叶和常绿灌木, 落叶灌木P含量种间变异系数高于草本植物和常绿灌木, 草本植物和落叶灌木N、P吸收的种间生理分化较常绿灌木高。  相似文献   
999.
生物量分配研究是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的基础。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为原种形成的栽培类群,也是新型木本油料作物油用牡丹的主栽品种。该文通过比较凤丹主要产区6龄种群、以及安徽铜陵和上海地区的4、6、8龄种群的当年生果枝大小与生物量分配,探讨环境和株龄对小枝生长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植株的果枝数量随株龄增大而上升,不同株龄植株的单个果枝大小和果枝内生物量分配没有明显差异,果枝水平上没有株龄效应,但整株水平上株龄效应明显;果枝大小及生物量各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但相关性在种群间变化较大;不同种群的果枝大小及生物量分配差异明显,果枝生物量分配明显随纬度、降水和光辐射强度变化而变化;异速生长方程模拟显示,大部分种群的果枝繁殖与营养生物量或总生物量之间为等速生长关系(斜率=1),但种群间截距变化较大。这些结果表明栽培环境对凤丹果枝的生长与繁殖有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IF-5A)是在调控生物生长发育、衰老与环境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设计eIF-5A基因的兼并引物,对月季受高温诱导的叶片cDNA进行PCR扩增,获得特异性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确定该cDNA为月季eIF-5A(命名为RceIF5A),含有480bp的核苷酸,编码159个氨基酸。将该cDNA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获得重组子pET32a-eIF5A。高温(50℃)和低温(4℃)胁迫下含有该基因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pET32a-eIF5A)比E. coli BL21 (pET32a)有明显的抗性提高,据此认为含有重组子的E. coli BL21 (pET32a-eIF5A)对高低温的抗性可能与eIF-5A基因的表达相关。该基因的GeneBank登录号为 EF1771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